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2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林业   1286篇
农学   2150篇
基础科学   525篇
  410篇
综合类   10340篇
农作物   1735篇
水产渔业   338篇
畜牧兽医   2043篇
园艺   1399篇
植物保护   979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523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941篇
  2013年   887篇
  2012年   1236篇
  2011年   1303篇
  2010年   998篇
  2009年   1021篇
  2008年   1070篇
  2007年   1005篇
  2006年   1002篇
  2005年   1042篇
  2004年   769篇
  2003年   802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646篇
  2000年   471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315篇
  1994年   328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12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7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为明确吉林省玉米穗期害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2013~2016年对吉林省9个地市,42个县(市/区),累计409个地点的玉米穗期害虫进行系统调查,为玉米穗期害虫的监测预警和制定合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吉林省玉米穗期有27种有害生物,隶属于3个纲,7个目,18个科。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叶螨和蚜虫的有虫田率均在80%以上,百株虫量和危害级别较高,是吉林省玉米的主要害虫。美洲黍潜叶蝇、古毒蛾、大青叶蝉、梨剑纹夜蛾、赤角盲蝽、白星花金龟等有虫田率在20%以下,且百株虫量<1头,尚未玉米生产造成威胁。此外,迁飞性害虫黏虫也是玉米穗期重要害虫,棉铃虫是潜在的玉米穗期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982.
通过子粒注射法和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初期至乳熟后期间隔 5~127 d接种 3个不同玉米品种,明确东北地区玉米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结果发现,禾谷镰孢在玉米吐丝期至乳熟期均能侵染玉米子粒和花丝。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12 d内接种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6 d以后接种的处理;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 1~5 d内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2 d以后接种的处理。子粒注射法的抗性鉴定结果为吐丝 1 d接种的果穗表现为感病,吐丝 5~12 d为中抗或抗病,吐丝 16 d之后为抗病或高抗;花丝通道法接种的结果为吐丝 1 d为中抗或抗,吐丝 5 d及以后为抗或高抗。结果表明,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0~15 d左右接种发病稳定、抗感差异明显、鉴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83.
对传统渥堆与45℃、50℃控温渥堆的黑毛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渥堆和50℃控温渥堆相比,45℃控温渥堆黑毛茶香气的愉悦感、纯正度和浓度更好,杂异气味少。在传统及控温渥堆中共获得24种关键性差异挥发性成分,其中α-柏木烯、新植二烯、橄榄醇、δ-杜松醇、香芹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Z)-7-十六碳烯醛、反式-β-紫罗兰酮等关键性差异挥发性成分在控温渥堆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渥堆。研究结果可为改善黑毛茶香气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作物驯化在人类从狩猎和采摘的原始生活状态到农耕文明的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粒性的丧失是作物驯化的首要性状。麦类作物是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大麦、小麦及其近缘物种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麦类作物落粒控制系统驯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麦类作物脆轴性与作物驯化、大麦脆穗基因与驯化模式、小麦脆穗基因的同源性和多态性、脆穗基因在禾本科作物基因组中的排列方式以及影响麦类作物脆穗形成的其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麦类作物脆穗基因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5.
为明确野生大麦穗部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来自以色列的野生大麦Mehula 1-2为材料,对其在穗部发育的4个关键时期(开花后3、8、13和18 d)进行RNA-seq分析,并与栽培大麦穗部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野生大麦穗发育的4个时间点共鉴定到17 163个基因,其中11 273个为差异表达基因,包括635个转录因子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物质合成、代谢过程、物质运输、抗逆等相关过程或通路上;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穗部基因的表达谱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共同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到细胞器、催化、代谢、调节及抗逆等相关通路上,而在特异表达基因方面,栽培大麦主要集中于甲基转移酶、次生壁生物合成、核糖体蛋白等相关基因,野生大麦主要集中于逆境抗性、花青素合成、钙调蛋白等相关基因。本研究发掘的与穗部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丰富了大麦穗部遗传改良基因资源,为进一步解析野生大麦穗部发育关键基因的表达特性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6.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穗鸭胸肉、腿肉、心脏、鸭胗和鸭肠等不同组织中氟喹诺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组织中环丙沙星与恩诺杀星含量均在国家标准限度内,沙拉沙星未检出。在不同组织中环丙沙星与沙拉沙星的残留规律类似。胸肉和腿肉中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作为主要代谢器官的鸭胗和鸭肠中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987.
中东复合肥料在小麦上应用的试验结果表明,中东复合肥料能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比无氮处理对照增加穗数10.7万/亩-11.0万/亩,增加穗粒数4.02~6.34粒/穗,从而提高产量,较常规对照增产62.07~72.89千克/亩,增产率达62.07%~72.89%。  相似文献   
988.
<正>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苗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秧苗具有素质好、成秧率高、机插漏秧率低、返青快的特点。萝北县于2010年引进该项技术,推广面积逐年递增,现已成为核心栽培技术。此技术较常规对照增加了有效穗数,增产效应明显,平均增幅13.5%。一、大棚钵体毯式旱育苗1.选择品种选用优质、高产、适熟、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适宜萝北县种植的品种有龙粳29、龙粳31、龙粳40等品种。2.大棚苗床规格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旱田地块建设高台育秧大棚。采用开  相似文献   
989.
<正>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绿核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穗期病害,别名青粉病、伪黑穗病,属真菌类病害.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是我市近年来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一、水稻稻曲病的危害随着优质稻的推广,我市近几年来稻曲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容易发生.稻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上部谷粒,形成墨绿色或黄色粉团,造成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稻谷,  相似文献   
990.
我国第一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已达0.367亿hm^2左右,是第一大饲料作物,也是重要食品、医药、淀粉、酒精等工业原料,被称为能源作物。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麦等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玉米生产先后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摘穗、机械化病虫害防治,而直接收获籽粒一直是未被攻克的"难关",伴随着玉米收获所产生的大量玉米穗和籽粒晾晒、秸秆焚烧等问题也成为环保部门、交通部门及各级政府头痛的大问题。玉米全程机械化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相关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