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8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林业   988篇
农学   542篇
基础科学   74篇
  162篇
综合类   3186篇
农作物   444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504篇
园艺   1404篇
植物保护   40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徐龙  黄文祥  刘红霞 《植物保护》2018,44(3):117-123
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HS10及其粗蛋白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防治效果,为挖掘其生防功能基因,本研究通过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电击参数等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地衣芽胞杆菌HS10原生质体电转化法。结果表明最佳转化条件为:转接培养10h达到对数生长后期的菌体,浓缩4倍后,利用终浓度1mg/mL的溶菌酶,于37℃、150r/min酶解20min,酶解效率达到99.34%,1×SMM洗涤3次,调整菌浓度至1.0×108 cfu/mL,并通过1.6kV、5ms的电击后,迅速在SMMP溶液中100r/min、37℃恢复6~10h,涂布于含Kan和Erm的再生培养基DM3平板。将该方法用于突变体库构建的质粒pMarA(8 253bp)和基因敲除质粒pMADΔCP(13 043bp)的大片段质粒转化,分别获得了37cfu/μg DNA和10cfu/μg DNA阳性转化子。该遗传转化体系为地衣芽胞杆菌HS10中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2.
采集定植于温室中苗木上的叶片和组培瓶中农大5号钙果分化苗、壮苗叶片,进行离体叶片再生芽诱导及其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温室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IAA 0.1 mg/L+NAA0.05 mg/L+6-BA 0.8 mg/L,培养基中全部元素减半;组培分化苗叶片和壮苗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IAA 0.05 mg/L+NAA 0.1 mg/L+6-BA 0.8 mg/L,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辅助因子以培养基中添加AgNO_3 0.2 mg/L、全光照、叶片反放和带叶柄的叶基部等措施配合取得了最高的芽诱导率。  相似文献   
993.
以3%井冈霉素A·(2亿芽胞/毫升)多粘类芽胞杆菌水剂为供试药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时期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当用药量在45~90 g.a.i/hm2 时,药后20 d,发病初期(即病株率在5%以下)预先防治的田间防效达80.38%~89.06%,而发病期(即病株率在10%以上)施药的田间防效仅达41.12%~53.26%;在发病初期预先防治效果要明显优于发病期再施药,从而确定该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时期应适当前移.  相似文献   
994.
以厚叶岩白菜无菌苗的嫩叶为试验起始材料,研究了其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再生和体胚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叶片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1mg/L KT+0.5mg/L VC;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ZT+0.1mg/L NAA+0.5mg/L VC;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mg/L IBA+0.5mg/L VC,诱导率最高为30%;体胚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ZT+0.1mg/L IBA+0.5mg/L,分化率最高为26.67%。  相似文献   
995.
MS营养成分对橡胶树幼态微型芽条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明春  李玲  管艳  王亚  田海  梁国平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0):1849-1854
为了探索基本培养基中各营养成分对橡胶树幼态微型芽条培育的影响情况,以橡胶树优良无性系‘云研73-477’花药体胚植株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MS营养成分对橡胶树幼态微型芽条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培育幼态微型芽条时,MS培养基中4种营养成分对诱导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大量元素、有机成分及铁盐对繁殖系数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微量元素、有机成分及铁盐对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理论上最优组合为全量大量元素+4/5微量元素+全量有机成分+全量铁盐;以茎尖为外植体培育幼态微型芽条时,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无死亡现象发生,均有新芽产生;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铁盐对繁殖系数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有机成分不显著,理论上最优组合为2/5大量元素+2/5微量元素+4/5有机成分+全量铁盐。  相似文献   
996.
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实验室从河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1株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高毒力的Bt新菌株JQ23。经BiologGENⅢ细菌鉴定系统分析菌株JQ23为苏云金芽胞杆菌,相似率为0.596;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明确菌株JQ23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72h的LC50值为8.38×106芽胞/mL;经室内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Q23在1×107芽胞/mL浓度下,采用滴灌法连续用药3次,间隔7d,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达到86.28%;经春季田间小区试验,再次验证菌株JQ23在1×108芽胞/mL浓度下,采用滴灌法连续用药3次,间隔7~10d,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达到66.75%。由此可见,菌株JQ23能够有效地控制韭菜迟眼蕈蚊的虫口数量,减少作物的受害率,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巨大芽胞杆菌E-1菌株对土壤氯嘧磺隆残留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玉米对氯嘧磺隆敏感的原理,测定巨大芽胞杆菌E-1对土壤氯嘧磺隆残留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降解菌用量为300 mL菌液/kg土时,对玉米根长的修复率为18.31%~62.48%;降解菌用量30 mL菌液/kg土时的修复率为11.78%~49.72%;降解菌用量3 mL菌液/kg土时,施用降解菌的处理与不施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有效利用芽胞杆菌资源,本研究采用抑菌圈法从不同地理来源的芽胞杆菌中筛选出24个对青枯雷尔氏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6个菌株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14.00 mm,菌株FJAT-11709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4.78 mm。盆栽试验比较了6个菌株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FJAT-20261和FJAT-19700防效最好,分别达72.73%和67.77%。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FJAT-20261和FJAT-19700分别被鉴定为耐寒短杆芽胞杆菌和特基拉芽胞杆菌。本文报道这2种芽胞杆菌对青枯雷尔氏菌具有拮抗作用,为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99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776-1779
以耧斗菜幼嫩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2,4-D 1.0 mg/L+6-BA 0.5 mg/L上诱导叶柄产生愈伤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0.5%;在培养基MS+NAA 0.5 mg/L+6-BA 1.0 mg/L上叶片愈伤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92.7%。继代培养基为MS+2,4-D 0.5 mg/L+6-BA 0.5 mg/L和MS+NAA 0.5 mg/L+6-BA 2.0 mg/L。在培养基MS+NAA 0.5 mg/L+6-BA 0.5 mg/L中分化芽;分化的芽在MS+NAA 0.1 mg/L+6-BA 0.5 mg/L中增殖。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0.1 mg/L或1/2 MS+IBA 0.2 mg/L。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加速火炬姜无菌培养,以火炬姜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通过比较MS无机盐浓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配比、以及生根苗的移栽基质,建立火炬姜的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种子在培养基MS+6-BA2.0mg·L~(-1)中萌发;培养基MS+6-BA 3.0mg·L~(-1)+NAA 0.5mg·L~(-1)有利于丛生芽的生长发育,30d增殖系数为5.75;3/4MS+NAA 1.0mg·L~(-1)适宜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于椰糠中成活率98%,运用该组培快繁技术,可以高效繁殖火炬姜种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