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18篇
  免费   882篇
  国内免费   1076篇
林业   2504篇
农学   1850篇
基础科学   512篇
  1961篇
综合类   11853篇
农作物   1157篇
水产渔业   1406篇
畜牧兽医   3633篇
园艺   2243篇
植物保护   957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704篇
  2022年   852篇
  2021年   850篇
  2020年   785篇
  2019年   945篇
  2018年   458篇
  2017年   819篇
  2016年   979篇
  2015年   913篇
  2014年   1131篇
  2013年   1481篇
  2012年   1770篇
  2011年   1669篇
  2010年   1339篇
  2009年   1269篇
  2008年   1508篇
  2007年   1026篇
  2006年   783篇
  2005年   1002篇
  2004年   1355篇
  2003年   1252篇
  2002年   854篇
  2001年   728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60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4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33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报道了中国鞍甲轮属一新记录似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 similis Lucks,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将该轮虫与盘状鞍甲轮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2.
以同一株‘妃子笑’荔枝不同花期果实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果实发育和糖组分动态及品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花果和晚花果的果实及其各组织的生长型均为单s型,其果实发育时期均可划分为Ⅰ期和Ⅱ期,第Ⅱ期又可划分Ⅱa期和Ⅱb期,所不同的是,早花果的Ⅰ期比晚花果要长10d.推测晚花果假种皮在Ⅱb期生长受抑的现象主要还是由于Ⅰ期和Ⅱa期的果皮和种皮生长受到抑制的结果.早花果的糖分积累主要发生在Ⅱa期,晚花果的糖分积累则主要发生在Ⅱb期,它们均是以积累还原糖为主,成熟时两者在总糖及其各组分之间并无显著差别.早花果比晚花果品质好主要表现在果大、含酸量低、固酸比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3.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324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632,高于国外材料(1.227)40.5%。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代表了普通菜豆形态多样性的44%。基于形态性状,把我国280份普通菜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三大组群:第一组群,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籽粒较大、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少,生长习性以直立为主,主要来自东北和华北地区;第三组群,表现为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籽粒偏小、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多,生长习性主要以蔓生为主,主要来自于西南地区;第二组群普通菜豆的特征特性介于第一和第三组群之间,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994.
硅对土壤外源镉活性和玉米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外源硅对土壤镉形态组成的影响,以及与玉米吸镉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0.1和1.0 mmol·kg-1(以CdSO4·8/3H2O加入)镉处理的土壤加入2.0 g·kg-1 硅酸钠(以Na2SiO3·9H2O加入,pH调至6.0)后可显著减轻镉对玉米的毒害,降低玉米吸镉量。加硅处理显著降低土壤中的交换态和铁锰结合态镉量,但显著提高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镉的量。硅降低镉对玉米毒害的机制之一是硅改变了根外土壤中镉的形态,降低了镉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大鲵人工繁殖子一代雄鲵与野生雄鲵在体重均为3.25kg时,肥满度分别为0.6115和0.5483;在全长均为65cm时,肥满度分别为0.9103和0.7280,因此子代雄鲵比野生雄鲵略显肥短。进行二次催产率试验,野生雄鲵催产率为28.6%~37.5%,1998年子一代雄鲵催产率为75%~80.2%,1999年子一代雄鲵催产率为72.2%,子代比野生代催产率显著高(P<0.05)。在体重相同时,子代雄鲵精液量比野生雄鲵精液量多20%~40%,最大精液量一尾雄鲵可挤30~40mL,精子密度子代比原种稍高,最高密度为(5.52~8.3)×106ind/mL,精子体积占精液的8.0%~13.3%。pH值均为弱酸性或中性(6.4~7.1);精子大小为(170~210)μm×(3.8~4.5)μm。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3种旱田除草剂(氟乐灵、乙草胺和阿特拉津)对玉米品种瓦试13(抗)和瓦试15(感)内根圈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种群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不同抗性品种内根圈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呈增长趋势,而放线菌则在幼苗初期数量最多。从抗感玉米内根圈的分离获得的细菌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经常规鉴定明确玉米内根圈土壤有真菌6个属,细菌6个菌落形态,放线菌3个菌落形态。通过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试验表明,拮抗菌中细菌数量最多,真菌和放线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7.
一襄阳县的自然环境和品种形成襄阳县是湖北省芝麻的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达40万亩左右,占全专区芝麻总面积三分之一,总产量则占全专区45.75%,近年来且出现了大面积高额丰产纪录(1956年五星社平均单产105斤,共同富裕社平均单产116斤),就品种角度讲,采用优良的丰产品种是当地获得大面积丰收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襄阳县的自然环境,有岗地和河地之分,岗地是平缓的丘陵地带,河地是沿河冲积地带,这两个地区的土壤都是冲积土壤的类型,岗地有冲土、夹黄土、冷白土、白善土、黄土、黄土办、黑漏土等土类,其中以黄土占半数以上,就其结构讲,粘性较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种植几种常见农作物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Cu的形态转化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作物引起根际土壤有机质、CEC的增高和pH值的下降,同时也导致了不同作物根际Cu含量的增高及其形态转化的差异。相对于非根际土壤,8种农作物根际土壤中Cu含量都相应地增加了4.8%~14.3%,可交换态Cu的增量十分明显,增量最高的作物——水稻达到900%以上,大部分作物氧化物态Cu也增加了20%左右,而其他各态,不同作物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对Cu的形态与农作物Cu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碳酸盐态Cu的植物有效性较大。研究表明,种植作物并没有改变根际土壤Cu的基本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999.
在测定重庆市仅有的蚊母树属3物种33个个体的32项形态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物种形态分化及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①各物种在个体水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但分化程度不一;②蚊母树属植物营养器官形态分化较繁殖器官明显,说明繁殖器官受环境影响较小,性状较稳定;③3物种间鉴别性状明显,种间界定较为准确;④3物种间亲缘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在系统地位上中华蚊母树处于小叶蚊母树和杨梅叶蚊母树之间,与小叶蚊母树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杨梅叶蚊母树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000.
农田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10-3312
分析了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氮肥管理、重视平衡施肥、提高作物氮素吸收能力、优化耕作制度及灌溉方式等降低我国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