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篇
  9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畦灌水流推进简化解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畦灌水流推进过程计算模型对确定灌水技术要素、田间平均入渗率和糙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依据水量平衡模型,分析畦灌下渗水形状系数、地表储水形状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渗水形状系数受地表水推进过程中的推进距离和时间的幂指数影响很小,可用一个稳定值代替,由此建立了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畦灌水流推进简化解析模型。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对模型进行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计算求解方便、精度较高的优点,可用于畦灌合理灌水技术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散污水的特点,探讨了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方法,并总结分析地下渗滤系统的3种类型及运行时注意的问题,概括分析了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关键性问题及解决办法:土壤选配问题;土壤的堵塞问题;氮的去除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测定并分析了黄土区(淳化)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入渗过程,得出:不同耕作措施,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强化入渗速率以指数函数递减;对于同一种耕作措施,随着雨强的增加,强化降雨入渗速率也减小;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该区的三种不同耕作措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区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强化降雨入渗速率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自然降雨下渗与径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 ,本田集雨仅能收集降雨量的 2 3%~ 5 9% ,而在场院、道路、山坡或全覆盖条件下能收集降雨量的 5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沙丘干沙层水分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干沙层对抑制蒸发保护沙漠地区的生态水具有重要作用.在毛乌素沙地进行水分实验观测表明,当地干沙层的厚度在12~20 cm,干沙层内部的平均含水量在0.42%~0.54%,且水分由地表向下边界呈指数增加,R2在0.88~0.99之间.干沙层的厚度变化与所处沙丘的位置、沙面活动程度以及有无植被覆盖等有关.降雨对近地表干沙层的消失和产生有重要影响,近地表干沙层的发育是水分下渗、蒸发和水汽凝结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由降雨造成的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是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是气候、植被、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地表径流的快速流失,缓慢有序的地下径流成了控制土壤水分变化的主导因子。区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关键是确定下渗率Fc,进而研究土壤水的补给及流出规律。现利用自然流域集水区连续4年的观测资料,研究分析土壤的降雨径流及下渗率的变化规律。1 自然概况和观测方法实验集水区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热带生态站(101°15′E,21°56′N,海拔560m)橡胶-咖啡人工群落区,其内选一地形完整的小流域(面积为10hm2),平均坡度15°。…  相似文献   
17.
陕北小流域黄土下渗空间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土柱淋洗装置,在潮褐土中按干质量比分别加入2%、4%、8%、16%的生物炭,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外源污水下渗速度的影响及对污水中氮、磷、COD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生物炭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外源污水的下渗速度,进水10~12 L期间,2%和4%生物炭用量系统的下渗速度与CK无显著差异,而8%生物炭用量系统的下渗速度相对CK可提高593.08%,16%系统的下渗速度最大提高942.90%。生物炭对外源污水中TN(进水浓度为30.16 mg·L-1)有很好的拦截效果,TN平均拦截率为95.79%,且生物炭用量与进水量对土柱系统的TN拦截率无显著性影响;生物炭对外源污水中COD(进水浓度为510 mg·L-1)有很好的拦截效果,2%~8%生物炭用量系统的平均COD拦截率为54.14%,而16%系统的平均COD拦截率为66.2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进水量增加,不同处理淋滤液中COD浓度变化不明显。结合污水下渗速度可知,在相同时间内,高生物炭用量(8%和16%)处理可拦截更多的外源氮素和COD。试验初期(进水3~6 L时)高生物炭用量(8%和16%)处理的淋滤液中TP浓度高于进水浓度,而2%和4%系统的TP浓度低于进水浓度,随进水量增加,不同处理淋滤液中TP浓度逐渐降低:8%生物炭用量系统在进水量达到9L时出水TP浓度低于进水浓度,并最终达到45.70%的TP拦截率;16%的系统在进水量达到17 L时TP拦截率为20.71%;2%和4%系统的TP平均拦截率达到90%。综合不同生物炭用量的下渗速度、氮磷等污染物的拦截率,8%生物炭用量的土柱系统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显著提高土壤对外源污染物的拦截效率,并减小土壤内磷素流失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岸边植被缓冲带新的构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下渗滤系统水力负荷周期和水力负荷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模拟装置,对地下渗滤系统的水力负荷周期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不同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周期为24、12 h时,系统对CODCr去除效果较好,CODC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74%;6、12 h时,氨氮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7.6%、99.2%;综合考虑CODCr和氨氮去除效果,选择12 h为最佳周期。推荐合适水力负荷为0.08 m3/(m2·d),此时,CODCr、氨氮出水浓度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1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李晓东  刘冉  晁雷  张巍  赵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75-16777
下渗滤系统是一种自然生态净化与人工工艺相结合的污水净化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简要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概念和工艺类型,概括分析了地下渗滤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