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7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34篇
  9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茄子抗黄萎病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6份对黄萎病具有抗感差异的茄子材料,利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轮配法配制15个组合,调查人工灌根后的抗病指数。结果表明: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存在上位性作用,且至少受2对显性基因组控制。  相似文献   
72.
隐性核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的遗传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不育两型系20118AB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当2对基因为隐胜纯合体(aabb),另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纯合体(HRfRf)和杂合体(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和aabbRfrf),其不育纯合体相应的临保系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分别保持1:1和3: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AabbRfRf或aaBbRfRf)和纯合不育系(aabbRfRf),纯合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__或__BB)杂交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73.
 为探明控制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及其中亲优势的基因作用类型,利用秀堡RIL群体及其2个回交(BCF1)群体对穗抽出度、剑叶长、剑叶角度、穗剑高度差、倒2叶长、倒2叶角度、穗与倒2叶(穗二)高度差和倒1节间长8个异交相关性状及其中亲优势进行QTL定位。3个群体中共检测到45个显著的主效QTL(M QTL),单个M QTL的贡献率变幅为1.5%~803%。73.3%的M QTL表现为加性效应,4.5%的M QTL表现为部分或完全显性效应,22.2%的M QTL表现为超显性效应。3个群体中共检测到82对显著的双基因上位性QTL(E QTL)。RIL群体中检测到43对E QTL,单对E QTL的贡献率变幅为1.0%~7.0%,平均2.7%。在以秀水79为父本、与秀堡RIL群体回交的后代(XSBCF1群体)中检测到16对E QTL,其中利用BCF1表型值检测到11对E QTL,单对E QTL的贡献率变幅为11.2%~36.8%,平均21.0%;利用中亲优势值检测到6对E QTL,单对E QTL的贡献率变幅为33.1%~76.8%,平均55.0%。在以C堡为父本、与秀堡RIL群体回交的后代(CBBCF1群体)中检测到23对E QTL,其中利用BCF1表型值检测到16对E QTL,单对E QTL的贡献率变幅为6.2%~60.0%,平均24.0%;利用中亲优势值检测到7对E QTL,单对E QTL的贡献率变幅为21.3%~44.4%,平均31.0%。上述结果表明,粳稻异交相关性状是由多位点控制的,基因对性状本身的作用类型以加性效应为主;粳稻异交相关性状中亲优势主要遗传基础为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74.
水稻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应用292个 Lemont/ 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和272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粒重及籽粒长、宽、厚、长/宽、体积和容重6个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在RILs中出现超亲分离。粒重与其他籽粒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涉及籽粒品质的容重与粒宽、粒厚呈显著负相关。检测到影响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主效QTL 48个和互作位点38对,这些QTL解释了各性状55%以上的表型变异。80%以上的主效QTL呈现一因多效或生理相关。QGl3和 QGl2等通过籽粒体积间接影响粒重, Lemont增效等位基因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改良,而QGw5、QGt1和QGv7的特青增效等位基因增加粒重同时降低籽粒容重及品质。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不同QTL的重组,有望在增加粒重的同时改善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75.
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育性表现可育。其不育群体的遗传组成为Msmsrfrf+msmsrfrf或MsMsrfrf+MsMsRfRf,恢复系基因型为msmsRfRf。  相似文献   
76.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物水分状况监测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开发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该文在Microsoft Visual C++ 6.0和National Instruments LabVIEW 8.6等环境下,开发了WSN-CWSM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该上位机软件由后台管理软件和数据管理软件2个模块组成。后台管理软件由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图形用户界面和后台组件4个子模块组成;数据管理软件由参数设置、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输出和数据管理5个子模块组成。WSN-CWSM系统上位机软件提供了与Internet的标准接口,集成了传感器节点的校正引擎和传感数据的数据融合机制,所有人机接口采用友好的图形化界面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完善的功能性和便捷的人机接口等优点,实现了对各种传感数据和系统数据的有效组织与管理。目前,上位机软件能够满足WSN-CWSM系统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7.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上解析玉米穗长、穗粗和籽粒深度的遗传基础,[方法]以豫82×豫87-1衍生的一套重组近交系(RIL)群体为材料,通过多点的表型鉴定,采用SNP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及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个穗部性状共检测到的18个QTL,这些QTL与环境的互作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所检测到的控制穗长、穗粗和粒深的QTL在三个环境间的遗传是稳定的。在这些QTL中,位于第1染色体调控穗长的qEL1-1和第2染色体调控粒深的qKD2-1、qKD2-2,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6.11%和10.22%、8.88%,说明这三个主效QTL是调控穗部性状的重要区域。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三对位点间互作,互作效应为1.23%~6.54%,其中有一对位点属于显著QTL位点对互作。[结论]由此可见,上位性互作效应在穗部性状的遗传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作用比重相对较小。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图位克隆相关关键基因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耐热性的QTLs定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耐热性是水稻(Oryza sativaL.)抗逆研究中最重要的性状之一.应用典型的籼(Oryza sativa L.spop.indica)、粳(Oryzasativa L.spp.japonica)交组合IR64×Azucena花药培养的DH群体及其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在田间及温室高温条件下对该DH群体的结实率性状进行考查.采用QTL mapper1.0软件检测控制结实率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在第1、3、4、8和11等5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6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s.其中位于第1、3染色体的2个加性效应QTLs来自父本Azucena的等位基因,是耐热的QTL,能提高结实率9.50%和6.46%,其贡献率为19.15%和2.86%.位于其余3条染色体的4个加性效应的QTLs来自母本IR64的等位基因,能提高结实率4.33%~10.37%.在第1、2、3、4、5、7、8、11等8条染色体之间还检测到8对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其贡献率为2.27%~8.13%.讨论了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耐热性水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9.
水稻抽穗期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穗期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深入了解其遗传效应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基于明恢86×佳辐占、广陆矮×佳辐占两个重组自交系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003年晚季和2005年早季获得的两季水稻抽穗期数据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两个群体共检测到10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1、2、3、6、7和10号染色体上,仅qHD10(广佳重组自交系中为qHD10-1)在两个群体中同时检测到,另检测到11对具有上位效应的互作位点,其中有5个是加性效应显著的QTL。环境互作检测中,发现明佳重组自交系的qHD10和广佳重组自交系的qHD7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贡献率分别为0.34%和2.32%。本研究表明:两群体的抽穗期性状的遗传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特别是明佳组合,较适合作为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80.
利用郑58×昌7-2组配的225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全长为1 987.7 cM、覆盖玉米基因组10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标记间平均距离11.0 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玉米出子率性状进行QTL定位,利用多区间作图法(MIM)对上位性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第1染色体和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稳定的QTL位点,分别可以解释8.47%和10.52%的表型遗传变异.检测到5对上位性QTL,涉及6个位点,分布于第1,2,3,4和第5染色体,共解释9.94%表型遗传变异.这说明除了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外,上位性效应也是出子率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