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7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34篇
  9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A(原118A)与恢复系5958R(又简称58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同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很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52.
三个籼型杂交水稻糊化温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KOH扩散法分析了汕优3号、汕优6号、赣化2号等三个杂交水稻双亲、F_1和F_2的糊化温度。结果表明五个供试亲本分别归属于二种不同的糊化温度类型。珍汕97A、献党1号的平均糊化温度级别是1.68、1.88,为典型的高糊化温度类型;而IR661、IR26、IR24的平均糊化温度级别为6.13、6.94、6.14,是典型的低糊化温度类型。三个F_1无论是高×低,还是低×高,它们的平均糊化溫度级别是1.73、1.65、1.71,均表现为高糊化温度。三个F_2糊化溫度分离都呈偏态双峰曲线分布。根据各组合中高、中、低三种类型的籽粒数,可以得到12:1:3的分离比,经X~2测定,三个X~2值都小于PO.01,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认为,高糊化温度是个显性性状,是由二对基因控制的,而且,基因间具有上位效应。另外,利用高糊化温度是显性的特点,测定了赣化2号(IR24×献党1号)组合的种子纯度。结果表明,杂种和母本间的差异显著。因此,通过糊化温度测定可以测定该组合F1杂种的纯度。同时,本文还针对杂交水稻米质差的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3.
针对我国目前农田灌溉用水管理精确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KcET0算法的节水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管理软件和下位机硬件控制两部分。上位机管理软件是基于MicrosoftVisualC++6.0平台运用C++语言设计的,采用KcET0算法,准确算出作物需水量,合理分配灌溉水量。下位机硬件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利用C语言在IAR EW430环境下开发,能够准确采集数据和自动控制水泵。根据试验,通过上位机与下位机良好的通信,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随着控制系统的发展,系统越来越复杂,需要监控的系统参数也越来越多.同时为了减少现场环境对人身的伤害,要求控制人员最好能远离现场.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组态软件,编写上位机监控软件,进行远程监控.介绍了基于MCGS和单片机的远程液位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此系统采用主从式结构,上位机采用MCGS组态软件实现监控软件,对液位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下位机以单片机为核心,进行液位信息的采集和转换,并与上位机进行信息交互;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串口方式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55.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815.5 kg/hm2和2 632.5kg/hm2,比对照沪油15分别增产19.1%和5.3%,种子含油量42.6%,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6 μmol/g.  相似文献   
56.
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 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 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白度等4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进行了分析。在水稻的所有12 条染色体上共定位到7个加性主效QTL和19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的主效QTL各2个,控制垩白度的QTL 1个,分别解释12.8%、40.0%、26.0%和4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6对影响垩白度、6对影响粒长、7对影响长宽比的上位性QTL,分别解释52.2%、31.3%和38.2% 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上位性QTL和主效QTL一样在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水稻许多重要农艺性状都是数量性状,水稻遗传改良的大部分工作就是改良这些数量性状。1980年以后,随着分子标记的出现,水稻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大量绘制,各种作图群体的迅猛构建,功能强大的各种统计学软件的快速开发,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的完成,特别是多个QTL精细定位和先后克隆,使得我们对数量性状的认识得到了长足的进步,QTL的研究正在走进新时代。  相似文献   
58.
水稻幼苗耐Al3+胁迫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对其种子采用纸培法育苗和培养,并设2个Al3+浓度(20 mg/L和30 mg/L)胁迫处理,以处理20 d后的幼苗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Al3+胁迫指标,用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2个耐Al3+胁迫的主效应QTL,即qRAC(r)2和qRAC(r)11,其中qRAC(r)2在2个胁迫处理下均被检测到,有效基因来自于珍汕97B,贡献率较大(12.92%和16.15%),表现出较强的耐Al3+胁迫功能。以相对苗高为指标,还检测到qRAC(s)11-2(20 mg/L Al3+)和qRAC(s)11-1(30 mg/L Al3+)2个主效应QTL,它们均位于第11染色体。耐Al3+胁迫的QTL上位性分析还表明,总的QTL上位性互作效应比主效应QTL的作用更大,且显示出相当的复杂性,在不同胁迫浓度下,基因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互作方式,表现出对高Al3+胁迫的耐性。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8对上位性互作,涉及1、2、3、5、6、10等6条染色体的15个QTL位点;以相对苗高为指标,共检测到6对上位性互作,涉及第1、2、3、5、6、7、8、9、12等9条染色体;且几乎所有互作均发生在背景因子的QTL位点间。  相似文献   
59.
水稻幼苗活力相关性状的QTLs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籼粳交IR64/Azucena的DH群体109个株系为研究材料, 在黑暗条件下, 通过适温(25~28℃)和低温逆境(16~19℃)对该DH群体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 测定幼苗中胚轴长度、芽鞘长、根长、苗高等幼苗活力的相关性状. 采用QTLMapper统计软件检测控制这些性状的加性效应QTLs和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 共检测到24个加性效应QTLs和17对上位  相似文献   
60.
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QTL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对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的遗传研究,为水稻耐热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2个籼稻品种T219(对高温敏感)和T226(耐高温)为亲本构建的202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了2年的高温处理试验,对RILs在抽穗开花期的耐热性状进行了主效应QTL以及QTL上位性分析。【结果】利用181个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构建了覆盖水稻全基因组1 559.6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3cM的遗传连锁图谱。2年共检测到7个抽穗开花期耐热性主效应QTL以及7对上位性QTL。2004和2005年分别检测到3个和4个QTL,共解释29%和37.3%的表型变异。其中,qHt2、qHt3、qHt8和qHt12的耐热等位基因来自T226,而qHt9a和qHt9b的耐热等位基因来源于T219。位于第1、2、4、11和12染色体上4对QTL间以及位于第2、3、4、7、8和9染色体上的3对QTL间分别存在互作效应。【结论】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受多个具有加性效应的基因控制,基因的效应比较小,基因间还存在互作效应。位于第3染色体的RM570-RM148标记位点(qHt3)在2年中同时检测到,可用于水稻耐热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