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从木姜叶柯叶[Lithocarpus litseifolius (Hance) Chun]乙醇提取物低极性组分中分离鉴定了3个三萜化合物,根据NMR和MS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Lithocarpic acid W(1)、(24S*,25R*)-cycloartane-3β,24,25,26-tetrol(2)和2α,3β,23-三羟-12-烯-28-齐墩果酸(3)。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72.
枸骨是我国一种传统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三萜皂苷具有降血脂、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重要药理作用。目前关于枸骨三萜皂苷的提取工艺、含量测定、定性分析及鉴定等已有诸多报道,该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在归纳枸骨三萜皂苷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对枸骨三萜皂苷的提取工艺、含量测定、定性分析及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系统综述。概述了不同提取工艺、含量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枸骨三萜皂苷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枸骨三萜皂苷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深入开展枸骨三萜皂苷生物合成机制研究的方法思路。该综述可为枸骨三萜皂苷药用成分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73.
为研究暴马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三萜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对该途径中的关键酶——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 MVK)基因进行克隆及差异表达分析。以暴马桑黄cD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得到MVK基因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SbMVK(登录号为MN793978)。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bMVK基因cDNA序列长1 041 bp,编码34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6.6 ku,属于GHMP kinase超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暴马桑黄MVK蛋白和紫芝MVK蛋白同源性最高。采用qRT-PCR技术对暴马桑黄不同发育阶段SbMVK基因进行转录水平分析,并对相应阶段的三萜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暴马桑黄SbMVK基因转录水平和三萜含量均先升后降,并且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推测SbMVK基因在暴马桑黄甲羟戊酸途径中参与三萜调控工作,此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该基因在暴马桑黄三萜合成中的功能及获得高三萜产量的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4.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滇中灵芝(Ganoderma dianzhongense)和可食灵芝(G. esculentum)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驯化,测定其农艺性状和子实体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滇中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粉和三氯化铁,最适p 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6℃;可食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麦芽糖、硫酸铵和三氯化铁,最适pH为5.0,最适培养温度为28℃。通过小孔开袋覆土栽培法,首次成功获得滇中灵芝和可食灵芝子实体,滇中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12.08%,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05%和0.91%;可食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8.97%,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13%和0.97%。研究结果可为云南高原特色灵芝资源发掘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7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法和高效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HPSEC-MALLS)法检测灵芝(Ganoderma lucidum)‘沪农灵芝1号’不同生长期(接种后2~7个月,分别命名为P1~P6)子实体和菌基中三萜和水溶性多糖含量,并结合子实体和菌基的产量计算三萜和水溶性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子实体中灵芝酸C2、G含量在P1、P2期较高,灵芝烯酸B和灵芝酸D、F、DM含量在P2期最高,灵芝酸B、A、S、T和总三萜含量在P1期最高;菌基中灵芝酸C2、A、D、DM和灵芝烯酸B含量在P1期最高,灵芝酸G含量在P 5期最高,灵芝酸B、S含量在P 6期最高,灵芝酸F含量在P 1、P 6期较高,灵芝酸T、总三萜含量在P 5、P 6期较高。子实体中灵芝酸C2、G、B、D、F、DM,灵芝烯酸B,总三萜产量在P2期最高;灵芝酸A产量在P3期最高;灵芝酸S、T产量在P1期最高。菌基中灵芝酸C2、G、B、A、D、F、DM,灵芝烯酸B产量在P1期最高;灵芝酸S、T产量在P2期最高;总三萜产量在P1、P2期较高。子实体和菌基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和产量均在P1期最高。研究结果将为‘沪农灵芝...  相似文献   
276.
以眼树莲总三萜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眼树莲总三萜软膏,通过考察其理化性质、稳定性以及软膏中总三萜含量确定最优软膏基质的处方.在硬脂酸、丙二醇、月桂氮卓酮的用量及乳化温度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采用基质的外观形状、涂展性、稠度、离心稳定性进行综合性评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选取最优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优软膏基质制备处方为乳化温度70℃,硬脂酸26%,丙二醇7%,月桂氮卓酮3%.软膏的综合性评分可达到最优值,为97分,并且分析测得软膏中相应的总三萜含量较高.说明响应面法优化后的眼树莲总三萜软膏制备方法可行性高,为开发制备眼树莲软膏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7.
试验旨在通过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变试验,评价五环三萜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是否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Ames试验中受试物剂量组为0.008、0.040、0.200、1.000、5.000 mg/皿,另设阴性对照(灭菌水、DMSO)及阳性对照组,每个处理分别设有代谢活化系统(+S9)和无代谢活化系统(-S9)两个系列,测定试验菌的回变菌落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受试物剂量组采用1.25、2.50、5.00 g/kg灌胃给药,并设阳性对照(环磷酰胺)及阴性对照(1%羧甲基纤维素液),共给药2次,每次间隔24 h,测定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精子畸变试验中受试物剂量组采用1.25、2.50、5.00 g/kg灌胃给药,设阳性对照(环磷酰胺)及阴性对照(1%羧甲基纤维素液),共给药5次每次间隔24 h,于第1次给药5周后处死小鼠,统计精子畸形率和畸形种类。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Ame试验中平均回变菌落数均在溶剂组2倍以内,无剂量-反应关系;骨髓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研究表明,受试物五环三萜提取物不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78.
灵芝(Ganoderma spp.)是著名的药用真菌,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灵芝三萜是其主要的活性代谢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功能。笔者总结了灵芝三萜的分离纯化、结构、生物活性及高产三萜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灵芝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灵芝三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