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的地理分布格局,为其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指导,也为其起源与地理演化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基于100个分布点信息与19个气候因子,采用BIOCLIM模型构建当前(1970—2000年)以及未来(CO2浓度倍增) 篦子三尖杉的地理分布趋势,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

结果

篦子三尖杉在中亚热带地区以低海拔分布为主。BIOCLIM模型结果显示: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篦子三尖杉最佳适生区集中在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未来气候变化情境(CCM3)下,其潜在分布面积将减小,并有向西迁移的趋势;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0.911±0.023,预测精度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季节性、气温年较差和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是限制篦子三尖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且温度因子的作用大于水分因子。

结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篦子三尖杉的适生区有破碎化及丧失的风险,应重视对该物种的动态监测及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22.
三尖杉内生真菌S19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三尖杉内生真菌S19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与活性,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鉴定菌株,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测试菌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菌株 S19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呋喃-3-羧酸(1)、麦角甾醇(2)、β-谷甾醇(3)、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4)、胶霉毒素(5)和丁二酸(6)。黄曲霉(S19)可以大量产生5-羟甲基呋喃-3-羧酸(1)。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较好,其 MIC 值为15.6μg/mL;化合物5对测试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3.
三尖杉次生代谢物质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尖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其枝叶、树皮等提取的多种生物碱被临床证明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然而,三尖杉植物生长缓慢,自然资源有限,有效生物碱含量低,无法满足临床上日益增长的需要.通过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以提高三尖杉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为进一步扩大培养生产抗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用中药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及血栓通(XueShuanTong)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的结果表明:前两药的给药浓度分别在10-6M/L及3g/L时,抑制率为50.4%及64.3%,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及相应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当高三尖杉酯碱给药浓度为10-4M/L时.其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1.8%,镜下基本见不到正常细胞。而当两药分别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时,呈现比单一药物应用时的药量减少而药效增强。  相似文献   
25.
为了更好地掌握珍贵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的居群结构及动态情况,对云南省新平县篦子三尖杉林12个样方进行调查,分析篦子三尖杉的年龄结构、高度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结果表明,筐子三尖杉相对年龄结构完整,呈现明显的纺锤形,幼苗和成树个体的储备特别少,居群属衰退型居群;其高度结构完整,居群个体高度发育是连续的,在群落中属连续型居群;其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集群分布,Ⅲ级幼树阶段开始变成随机分布;其成长可分为幼苗、幼树、成树和老树等4个时期,幼苗时期死亡率最低,老树时期死亡率最高;其居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Ⅰ型,居群处于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26.
用一定浓度的CaCl2、LaCl3、EGTA、CPZ等4种效应剂根施三尖杉1年生幼苗,在25℃下预处理10d后,移入-3℃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在胁迫后24、48、72、96h时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酶(SOD)等3种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根施外源CaCl2结合低温处理可增强三尖杉幼苗3种保护酶的活性,缓解低温处理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下降;但三尖杉幼苗内源保护酶活性可被EGTA、LaCl3以及CPZ等3种效应剂抑制。说明三尖杉幼苗抗冻性的形成受Ca2+-CaM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  相似文献   
27.
韩洁  赵杰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1-19293
[目的]为充分发掘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Mast)内生真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PLC对内生真菌菌株gyzy-20的发酵提取组分进行鉴定,并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结果]菌株gyzy-20的代谢产物中有高三尖杉酯碱生成,提取时间对高三尖杉酯碱含量的影响较大。优化的生产工艺为:碳源为葡萄糖,发酵10 d后超声5 min,添加2倍体积二氯甲烷萃取3 h,优化后的发酵和提取方法可提高高三尖杉酯碱的含量1.5倍以上,达到0.26μg/ml。[结论]该研究可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HHT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8.
三尖杉属植物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垂直板型不连续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三尖杉属植物粗榧、高山三尖杉、篦子三尖杉进行了同工酶实验。结果获得天冬氨酸转酶(AAT)、谷氨酸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酯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等5种同工酶的酶谱。酶谱的相似性系数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粗榧和高山三尖杉酶谱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达81.5%,而二者与篦子三尖杉的相似性系数较低,仅为59.3%和50.0%。  相似文献   
29.
张云梅  陈业高  黄遵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04-18405
[目的]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贡山三尖杉中Cu、Mn、Fe、Zn、Mg和Ca 6种金属元素含量。[方法]用盐酸、硝酸加热消解样品,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所测定的贡山三尖杉中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0.
2年生三尖杉生长和2种酯碱种源变异及初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幼龄收获阶段生长、干物质积累和药用成分等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并为福建明溪选育出多个药用优良种源,在福建明溪、浙江淳安和安吉等3个地点开展种源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三尖杉树高、地径、分枝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枝、叶药用成分均存在显著的种源变异。三尖杉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分化可较多地归因于长叶和短叶类型间的差异。较之于短叶类型三尖杉种源,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大,其种源间分化也较大。除种源效应外,栽植地条件对三尖杉生长影响显著。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叶片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质量分数差异较小,而枝条2种酯碱质量分数差异却较大,且长叶类型枝条的2种酯碱质量分数均值高于短叶类型。相关分析发现,种源干物质积累量和枝叶2种酯碱质量分数较多地受其产地经度的控制,而与产地纬度的相关性较小。根据福建明溪点的测试结果,以枝叶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产量为选育指标选择出福建武夷山、柘荣等优良药用种源。表8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