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33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1篇
  24篇
综合类   623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318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探究不同浓度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桂蹄3号新鲜荸荠为试材,采用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mg/L的6-BA浸泡鲜切荸荠3 min,以纯水浸泡处理为对照(CK),测定贮藏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BA处理减少了总酚、类黄酮、醌类等呈色物质的积累,进而有效抑制了鲜切荸荠褐变,维持了鲜切荸荠贮藏期间的色泽,同时降低了PPO、POD和PAL等褐变相关酶活性;此外,6-BA处理抑制了鲜切荸荠中MDA和H2O2含量,提高了贮藏期间CAT和SOD活性,进而提升了鲜切荸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通过对比不同浓度6-BA处理效果可知,400 mg/L 6-BA处理在抑制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
2004~2005年,在沈阳市苏家屯区养殖场进行丁<鱼岁>池塘养殖试验,试验结果:鱼种培育平均单产6 375.0kg/hm2,平均利润29 668.8元/hm2;成鱼养殖平均单产14071.5kg/hm2,平均利润57 962.0元/hm2.  相似文献   
33.
丁鱥,学名Tinca tinca(Linnaeus),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该品种为淡水底栖鱼类,杂食性,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对含氧量变化适应性强,经驯化能较好地摄食人工饵料,易于养殖。16—18世纪欧洲就有池塘养殖丁鱥的记载,由于丁鱥的地理分布偏远,国内对其研究一直不多。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和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额河特种鱼类繁育场合作,成功地诱导了丁鱥产卵,目前,福建、广东、湖北、浙江等省市已先后引进试养。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梨二叉蚜是梨树上常发性害虫,由于长期连续高强度的化学防治,梨二叉蚜已对1些常用药剂产生了抗性,局部地区还相当严重。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梨二叉蚜的轮换药剂,作者于 1998—1999年进行了 20%丁硫克百威乳油防治梨二叉蚜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 供试药剂为20%丁硫克百成乳油,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产。试验在江苏省盐城市海河镇北梨园进行,试验树为3—7年生的日本赤穗梨品种,树势中等。立地平坦,土质沙性,管理水平中等。试验共设5个处理:(1) 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倍液;…  相似文献   
35.
土壤脲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作用基团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庆元  张雪崧  王艳红 《土壤》2007,39(3):492-495
土壤脲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是抑制土壤中尿素水解的最有效的化合物之一。分析大连工业大学合成的土壤脲酶抑制剂nBPT抑制脲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50°C,pH=5.91时,nBPT的抑制活性达到最大值;在nBPT各结构基团中,正丁基(-NH(CH2)3CH3)、硫基(-S)对nBPT与脲酶的结合起辅助作用,胺基(-NH2)是nBPT与脲酶结合的关键基团,与脲酶活性部位巯基(-SH)结合。土壤脲酶抑制剂nBPT与脲酶的具体结合机理还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36.
绵羊(Ovis arise)卵母细胞经丁内酯-Ⅰ(BL-Ⅰ)抑制培养,然后转入成熟培养液培养不同时间,进行体外受精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解除8 h抑制再培养8 h组处于MⅡ期卵母细胞率6.38%,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继续培养16和20 h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与对照组(常规培养24 h)差异不显著,培养24 h组卵母细胞成熟率(70.83%)稍高于对照组(66.18%),但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16和20 h组囊胚率分别为2.99%和13.64%与对照组24.39%差异显著(P<0.05),培养24 h组的囊胚率20.33%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BL-Ⅰ对绵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其抑制作用是可逆的,而经BL-Ⅰ处理后未能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和胚胎的整体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37.
为确定最适用于金桔幼果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在金桔第二批花期后幼果膨大期,分别用4种浓度梯度的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6-BA)和芸苔素(BR)对金桔果树进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果实的横径增加2.47%-12.21%,纵径增加6.33%-16.33%,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07-1.87倍,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1.21-5.16倍,有9个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增加,7个处理的还原糖含量提高,9个处理的果形指数增大,各处理对幼果果柄长度无显著增大。对处理后的8个相关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7(60 mg/L 6-BA)处理更有利于金桔幼果的生长。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丁硫克百威在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后的降解代谢,以及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分别以其在蔬菜上登记的最低剂量、最高剂量、最高剂量的1.5倍3种剂量施药,进行田间模拟残留试验。将采集的成熟豇豆通过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测定豇豆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在豇豆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1,在0.01~1 mg·kg-1的添加水平下,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平均回收率为72%~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4%~20.1%。丁硫克百威使用后的超标风险主要源于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播种期施药后的豇豆样品均无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检出;苗期以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后,第10天的样品中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值超出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结荚期2次或3次施药后7 d内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值超出MRL。结荚期施药时,丁硫克百威在2次施药和3次施药后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较低,小于100%;但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较高,以最高剂量的1.5倍2次施药或3次施药后,克百威(含3-羟基克百威)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于药后7 d才降至100%以下。综上,播种期使用丁硫克百威不会导致豇豆中残留超标,可以安全使用;但苗期和结荚期使用丁硫克百威存在极高的风险,应禁止其在播种期以外的使用。  相似文献   
39.
水直播稻田杂草种类多、发生量大、防治技术要求高,水直播稻田的封闭除草管理在水稻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是防除杂草发生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适合水直播稻田杂草防除的有效药剂,特开展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900-1050g/hm2与30%丙草胺乳油1500ml/hm2、26%噁草酮乳油1800ml/hm2对水直播稻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施用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975g/hm2和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050g/hm2进行封闭除草效果优于30%丙草胺乳油1.5l/hm2和26%噁草酮乳油1.8l/hm2,施用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975g/hm2和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050/hm2除草效果相当,在药后15d、30d、45d总草株防效及药后45d的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对水稻安全,适宜在水直播稻田作封闭处理。  相似文献   
40.
有机锡(organotin)是至少含有一个Sn C共价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因能有效防止海洋软体动物在水下船体的附生,而被广泛作为舰、船体及海洋水下设施涂料添加剂大量引入海洋。这类化合物的长期使用,不仅对海洋目标生物产生高效杀灭作用,而且对其它水生底栖动物,也造成了极大影响[1-4]。有机锡的半衰期较长,极易与悬浮颗粒物结合成为更为稳定的沉积物,对经济水产和海洋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螺类等软体动物对有机锡有很强的富集能力,近年来调查发现污染严重区域螺类出现生长缓慢、畸形,以及性畸变(imposex)等异常现象,大量实验也证实了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