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6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3811篇
农学   450篇
基础科学   967篇
  348篇
综合类   6434篇
农作物   277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503篇
园艺   3649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933篇
  2020年   619篇
  2019年   989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856篇
  2015年   831篇
  2014年   1195篇
  2013年   1340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183篇
  2010年   947篇
  2009年   931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712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动物病理》是高职院校兽医、卫检、动检及牧医等专业的基础课,又与临床和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特点,几年来在教学实习中进行了模块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72.
介绍了萱草、芝麻花、八宝、锥花福禄考、绣墩草、阔叶麦冬等6种露地园林景观花卉的形态与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与应用,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973.
《农学概论》涉及作物学、农业气象学、植保、植物营养等多学科知识,理论内容范围广、实践性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学生知农、学农的窗口。在河北农业大学作为农机、植保、资源与环境、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语言学、会计等非农学专业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每学期选课人数稳定在1 200人左右。基于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对农业人才的要求,本文从学生知识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角度总结了近几年《农学概论》授课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角度探讨改进方式,以期提高《农学概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974.
虚拟现实技术以其交互性、沉浸性和构想性的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许多高校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各学科的课程教学中,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涉及大量抽象的空间概念,依靠传统教学模式难以直观呈现知识点。因此,本文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通过引入虚拟案例教学、虚拟场地分析、设计方案推敲、虚拟演示与实时调整等改革举措,提升学生的理解度和参与度。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在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持续推动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75.
新农科建设是为促进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行动。新时代服务三农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农科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能兼备新型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对新农科背景下园艺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就园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从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尊重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提高园艺人才的培养质量,从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方面就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76.
广州南沙区不同类型绿地土壤质量评价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7.
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是普通高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符合新时代国家教育战略需求。混合式一流课程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教学团队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以培养具有“三识、四能和五技”人才的课程目标为着力点,对普通昆虫学混合式课程进行建设。本课程将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线上系统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实现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以及成绩评定方式多样。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普通昆虫学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相似文献   
978.
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植物图片的自动识别,并将该算法嵌入手机APP,应用到园林植物学教学中,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活动。算法中数据采集与标记采用园林植物专家筛选和标记,数据处理采用随机增强算法避免过拟合,卷积神经网络采用MobileNet以适用于移动终端,损失函数采用正例损失和负例损失,参数优化采用Adam算法。最终训练结果达到90%以上的精度,满足实用需要,达到优化园林植物学课程的课堂与课后教学活动的效果,有效地解决植物识别在种类数量、准确度和速度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979.
农业文化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所承载的价值意蕴能满足课程思政教育在思想和现实层面的双重需要。在价值挖掘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时代场域对农业文化价值发挥的要求,呈现为承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鲜活课程思政案例样态并嵌入到课程思政教育中,并通过创新教学体系设计、构建耕读育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农业文化社会服务体系等,探索推进一二三课堂深度融合的农业文化课程思政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80.
“植物保护学Seminar”课程对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托该课程当前教学效果及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综合授课效果制约因素,强调加强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并提出了打破传统学科方向界限、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丰富授课形式、注重学生分组互评、强化沉浸式教学等课程改革新举措以及构建案例库、开设专题讲座、增设实践环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旨在为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提供参考,也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