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10篇
  免费   1717篇
  国内免费   2267篇
林业   4283篇
农学   2108篇
基础科学   1515篇
  2223篇
综合类   16692篇
农作物   1471篇
水产渔业   1372篇
畜牧兽医   8589篇
园艺   2484篇
植物保护   1857篇
  2024年   362篇
  2023年   1083篇
  2022年   1307篇
  2021年   1419篇
  2020年   1194篇
  2019年   1491篇
  2018年   724篇
  2017年   1189篇
  2016年   1445篇
  2015年   1586篇
  2014年   2133篇
  2013年   1923篇
  2012年   2417篇
  2011年   2646篇
  2010年   2540篇
  2009年   2601篇
  2008年   2491篇
  2007年   2216篇
  2006年   2129篇
  2005年   1758篇
  2004年   1576篇
  2003年   981篇
  2002年   571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337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403篇
  1993年   361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220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61.
虾蟹类幼体的脂类需求及脂类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虾蟹类(包括鱼类)幼体发育阶段使用饵料的质量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虾蟹类育苗的成败,是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因此研究和掌握虾蟹类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特点,并采用适当措施提高幼体阶段的饵料质量很有必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 研究动态有关虾蟹类营养需求的研究,国内外多集中于经济价值较高种类对脂类的营养需求,但涉及到幼体发育阶段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需求[1~5]。主要原因是:①脂类对虾蟹类幼体的发育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而用于培育幼体的活…  相似文献   
962.
田娟  涂玮  曾令兵  文华  蒋明  吴凡  刘伟  杨长庚 《水产学报》2012,36(6):900-907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62.50±3.44)g]进行饥饿28d和随后再投喂21d的处理,于饥饿第0、7、14、21、28天和再投喂第14、21天进行采样分析,研究饥饿和再投喂期间尼罗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IN)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超过7d鱼体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再投喂21d显著增加(P<0.05);肝体比随饥饿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较饥饿时升高,但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在血清指标上,甘油三酯、血糖、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恢复投喂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影响(P>0.05)。在激素方面,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使血清GH含量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显著升高,血清IGF-Ⅰ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降低,恢复投喂后两者均显著升高(P<0.05);INmRNA表达丰度在饥饿7~21d显著升高(P<0.05),饥饿第28天时无显著差异(P>0.05),再投喂后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963.
为了研究牙鲆白化发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在获得正常和白化牙鲆转录组及micro RNA(mi RNA)深度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对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1(tyrp1)和mmu-mi R-143-5p_R+2(mmu-143)进行了表达模式、靶基因预测及验证分析。首先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白化相关基因tyrp1的2个转录本,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个转录本分别是tyrp1a和tyrp1b,利用RNAhybrid软件预测到mmu-143可能与tyrp1a基因存在互作关系,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初步验证了这一靶向关系。进一步的荧光定量结果显示,tyrp1a基因在正常牙鲆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化牙鲆皮肤的表达量,正常牙鲆皮肤中mmu-143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白化牙鲆皮肤中的表达量。本研究发现,牙鲆tyrp1存在2个转录本,分别是tyrp1a和tyrp1b。双荧光素酶实验和定量PCR分析初步证实,tyrp1a是mmu-143的靶基因,mmu-143是通过调控tyrp1a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牙鲆白化的。此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牙鲆白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64.
同位素稀释液质联用法测定鱼体中氯丙嗪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鱼体中氯丙嗪残留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氨化甲醇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采用内标法定量,氘代氯丙嗪为内标物.以欧洲鳗鲡、鳜鱼和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在1.0、5.0、25.0μg/kg添加水平下,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0.1...  相似文献   
965.
为了解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根据2013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初)及秋季(9月)在南沙群岛开展的两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南沙群岛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 45种隶属于2科、4亚科、19属。其中,春季有21种,秋季38种,两季均出现的共有种有14个;(2)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优势种差异明显,春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单一,数量低,主要生态类群为外海暖水类群和广温暖水类群,秋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复杂,数量多,主要为外海暖水类群。春季优势种由后圆真浮萤、葱萤、尖头毛浮萤组成,秋季由纳米海萤、双叉真浮萤、刺喙葱萤、短形小浮萤、粗大后浮萤组成。研究表明:(1)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密度差异显著,密度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密度较高,与该海域局部环流密切相关;(2)浮游介形类两季平均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0.59、1.37和0.55,秋季高于春季;(3)春季及秋季均分为岛礁群落和外海群落,群落分布随洋流改变呈季节性变化;(4)受季风影响的大环流及局部环流是浮游介形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多样性呈明显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6.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某些藻类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形成水华或赤潮[1].近年来我国爆发的水华典型有"太湖蓝藻事件"、"巢湖蓝藻事件"、"滇池蓝藻事件"等.据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报道,2010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 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6亿元[2].在水华、赤潮频繁发生的今天,国内外学者虽然研究出了一些有效抑藻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寻找高效、环保的抑藻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67.
鱿鱼类和金枪鱼类、鲑鳟鱼类、虾类一样是为日本市场供应的重要水产品。供应的鱿鱼主要有太平洋褶柔鱼、北太平洋柔鱼、阿根廷滑柔鱼、秘鲁茎柔鱼、新西兰双柔鱼等5条鱿鱼,其中前2条的是钓自日本国内水域,后3条的是钓自国外水域。  相似文献   
968.
间接ELISA技术检测近江牡蛎病原一类立克次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江牡蛎病原一类立克次体为抗原,制备鼠抗血清,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鼠血清(HRP-IgG)为酶标二抗。建立了检测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的检测量为50ng的全菌抗原蛋白量。同时交叉反应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技术,对50份自然患病的近江牡蛎鳃组织进行类立克次体检测,阳性率为89%。  相似文献   
969.
利用PCR结合测序方法,在鲤(Cyprinus carpio)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内含子1和内含子2中各鉴定1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分别命名为intron1189和intron2310,这两个位点均以4碱基为重复单元.以黑龙江鲤(Cyprinus cario haematopterus,YL)(n=263)、德国镜鲤选育系(Cyprinus carpio L.mirror,JL)(n=229),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Cyprinus carpio var.wuyuanensis,HL)(n=255)为研究对象,评估了这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频率>3%)与鲤4个生长时段(135 d、325 d、335 d和445 d)生长表型的关联.结果显示,2个位点在3个鲤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intron1189位点多态性主要对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intron2 310位点多态性对JL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长和体质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intron 1189位点,185/229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205/221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体质量最高.在mtron2310位点,290/350基因型JL在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及135 d、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318/350基因型JL的135 d、325 d、385 d体长和体质量均为最高.上述结果表明,鲤IGF-Ⅰ基因内含子中的这两个高度多态微卫星位点潜在影响鲤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70.
测定了中国华南6水系及澜沧江(云南勐腊)-湄公河流域(柬埔寨洞里萨湖)的125尾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线粒体部分ND2基因1 010 bp序列,分析发现39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总遗传多样性较低(h=0.369,π=0.003 8),推测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中国攀鲈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低(h=0.282,π=0.000 4),处于边缘区的中国攀鲈群体是造成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单倍型网络图中柬埔寨和中国攀鲈各自聚类,具有明显地理结构和谱系结构,推测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导致基因交流受阻所致。核苷酸错配图和中性检验表明中国群体经历过种群扩张,时间约为(5.94~4.13)万年前。华南水系群体间基因交流通畅,不存在明显分化;但与云南澜沧江群体间分化大而显著(FST=0.775,P0.01),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组群间(77.41%),推测二者分化时间约为(4.0~2.8)万年前,云南群体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基因交流受阻而出现分化。中国群体和柬埔寨群体可作为2个管理单位进行保护;就中国群体而言,韩江水系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建议优先保护;澜沧江与华南水系间群体分化显著且遗传多样性极低,建议对澜沧江水系群体进行保护,以避免种质资源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