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13篇 |
免费 | 277篇 |
国内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32篇 |
农学 | 289篇 |
基础科学 | 269篇 |
224篇 | |
综合类 | 3462篇 |
农作物 | 277篇 |
水产渔业 | 119篇 |
畜牧兽医 | 292篇 |
园艺 | 167篇 |
植物保护 | 1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200篇 |
2015年 | 171篇 |
2014年 | 332篇 |
2013年 | 264篇 |
2012年 | 499篇 |
2011年 | 473篇 |
2010年 | 332篇 |
2009年 | 385篇 |
2008年 | 368篇 |
2007年 | 418篇 |
2006年 | 278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16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为研究做好新时代科研院所的宣传工作,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时代宣传工作为例,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开展研讨座谈等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分析该院在新时代宣传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查阅文献资料,从加强引导、建章立制、健全机构、扩宽宣传渠道和手段等方面,提出在新时代做好科研院所宣传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2.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特性,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探讨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实施原则,并结合马落桥村建设实例进一步阐述扶贫助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以期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
特早熟优质柑橘新品系大分4号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新品系大分4号是大分早生的芽变中选育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为了了解其特征特性及推广价值,以大分4号、大分早生、日南1号、宫本和市文为试验材料,在湖南省吉首市、常德市(武陵区、石门县)、长沙市、邵阳市和资兴市等地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各品种的物候期、生长情况,并检测大分4号的果品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大分4号树势较强、结果早、丰产稳产、果实扁平、果皮薄而光滑、肉质柔软、化渣、减酸快、风味浓、品质好、供应期长,适宜于高品质完熟栽培,可作为湖南省柑橘品种的结构改造和升级提供良种资源,在温州蜜柑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4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文学创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霞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72-74
20世纪末以来的农村题材文学创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想发挥文学的作用,作家必须深入农村生活,调整创作思路,把农村鲜活的社会生活及农民的精神面貌以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样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5.
46.
47.
2011-2013年冬季,作者采用分组全天跟踪的方法,调查小太平鸟迁徙期活动特征和食性。结果证明:小太平鸟冬季由北向南成群迁徙过程中,会在某个生境优良的区域停留取食9~15日、成群活动在树冠上部。小太平鸟在迁徙期停留区域取食植物果实种类有20种,有人工栽培树种果实,也有野生树种果实。今后应持续迁移路线、停歇地、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8.
鲇形目,鳞科的长须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在广西桂林漓江首次发现,为珠江水系新记录。采集标本1尾,全长254.78mm,标准体长207.70mm,背鳍Ⅱ-6,胸鳍Ⅱ-6,腹鳍i-5,臀鳍19,外部第一鳃弓鳃耙数16;标准体长为体高的9.32倍,为头长的6.46倍,头长为吻长的3.96倍,为眼径的4.21倍,眼间距的2.2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09倍。 相似文献
49.
Sebastian Lopez-Marcano Christopher J. Brown Michael Sievers Rod M. Connolly 《水产资源保护:海洋与淡水生态系统》2021,31(1):210-217
-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re producing a new generation of ecological data. Among these, computer vision (CV) has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for its robust capabilities for rapidly processing large volumes of digital imagery.
- In marine ecosystems, the study of fish connectivity provides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assessing fisheries stocks,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protected area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habitat loss. While the field of fish connectivity has benefited from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extent to which novel techniques, such as CV, have been utilized has not been assessed. To inform future directions and developments,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current use of CV in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quantified h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technology in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 of marine research and described how this field could benefit from CV.
- The review found that the use of remote camera systems in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is increasing,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ed analysis of digital imagery has been slow.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nd expansion of CV frameworks in aquaculture and coral reef ecology suggest that CV techniques could greatly benefit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 A case study of potential use of CV in fish connectivity research, scaling up optimal foraging models to predict marine population connectivity, highlights how beneficial it could be.
- The capacity for CV techniques to be adopted alongsid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he unparalleled speed,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se approaches and the benefits of being able to study ecosystems along multiple spatial–temporal scales, all make CV a valuable tool for assessing connectivity. Ultimately, these technologies can assist data-driven decision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of marine ecosystems.
50.
为了确定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对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评估的有效性,于2021年5—7月在长江中游10个站位开展了鱼类资源捕捞监测,每个站位连续监测15 d,从日捕获量、物种记录数、渔获物群落结构等3方面着手,对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等的设置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连续11 d捕捞监测所得累计日均渔获量基本达到稳定,连续15 d捕捞监测可以记录到站位近70%的鱼类种类数,所得累计鱼类群落结构基本达到稳定。网具类型、规格的使用覆盖对监测结果中鱼类种类记录数、鱼类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网具使用量对监测结果中日均渔获量有明显影响。10个监测站位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结合监测站位间的空间距离来看,鱼类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为了保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相关评估之前,有必要对监测数据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验,网具类型、规格和使用量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予以适当考虑,各具体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评估应由相应具体江段的监测结果来支撑。本研究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后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