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44篇 |
免费 | 317篇 |
国内免费 | 5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40篇 |
农学 | 642篇 |
基础科学 | 316篇 |
570篇 | |
综合类 | 3112篇 |
农作物 | 534篇 |
水产渔业 | 57篇 |
畜牧兽医 | 277篇 |
园艺 | 407篇 |
植物保护 | 3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18篇 |
2020年 | 236篇 |
2019年 | 285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311篇 |
2016年 | 392篇 |
2015年 | 304篇 |
2014年 | 483篇 |
2013年 | 389篇 |
2012年 | 589篇 |
2011年 | 517篇 |
2010年 | 421篇 |
2009年 | 397篇 |
2008年 | 339篇 |
2007年 | 370篇 |
2006年 | 281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172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解决IHSS (国际腐植酸协会)推荐法提取剩余污泥腐植酸参数不明确和剩余污泥腐植酸提取研究中缺乏其毒性效应评价等问题,利用响应曲面法得到剩余污泥腐植酸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了腐植酸理化特性及其对作物幼苗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提取的最佳条件:碱浓度为0.19 mol·L-1,碱泥比(mL∶g)为11.6,振荡时间为3.8 h,提取量为96.1 mg·g-1。相较于推荐法的腐植酸提取量增加了118%。提取所得腐植酸的元素分析显示,O/C为0.84,H/C为0.14,C/N为4.4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显示,剩余污泥腐植酸存在羧基、醇羟基和酚羟基等含氧官能团,重均分子量为8 856 Da。此外,在500 mg·L-1施用条件下,该腐植酸对大白菜和萝卜种子发芽率和子叶光合色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对大白菜种子胚根伸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综上,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可显著提高腐植酸提取量,剩余污泥腐植酸腐殖化程度与芳香化程度均较高,分子量较小,生物活性较强,且低浓度下对作物早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南方水稻工厂化田间育秧水肥药人工管理作业中存在的灌溉均匀性差、化肥和农药浪费以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水稻田间育秧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阐述了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为控制核心,构建了注肥量在线调控及整机变量喷灌控制系统。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装置喷灌均匀性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应用单目标优化方法对喷灌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验证试验,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干管入口水压0.20 MPa、球阀开度90°、喷头喷角80°,此时装置的喷灌均匀性为92.69%;构建了氯化钾肥液质量浓度与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ance,EC)值的线性模型,开展了装置变量灌溉施肥性能试验,3种喷灌等级下各作业区的肥液EC值分别为1.65、1.66和1.68 mS/cm,平均喷灌强度分别为900.85、1092.04和1263.67 mm/h,施肥均匀系数分别为85.21%、87.86%和91.62%。采用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开展水稻育秧田间管理试验,华航51常规稻和广8优165杂交稻的秧苗长势均匀度均高于95%,成毯性良好,各项素质指标满足机插作业要求。所设计的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能够满足水稻田间育秧水肥药变量喷灌作业要求,对提高水稻工厂化田间育秧机械化水平、保证秧苗质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保水剂和活性炭、硅藻土、凹凸棒为填充剂的包衣材料制作丸粒化胡麻种子,研究了丸粒化处理对胡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保水剂相比,保水剂质量与种子质量为1∶1时,丸粒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出苗率显著提高20.11%、18.62%;随着保水剂含量的增加,幼苗的根冠比显著减小3.25%。包衣剂中以活性炭:凹凸棒=1∶1为填充剂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比不加填充剂的明显提高6.79%、22.41%,幼苗生长最健壮。与未丸粒化的种子相比,当保水剂质量与种子质量为1∶1时,以活性炭:凹凸棒=1∶1为填充剂的丸粒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出苗率显著提高,而且幼苗的茎粗、叶面积和根冠比分别显著增加11.02%、27.35%、28.07%。可见,适量的保水剂(保水剂质量与种子质量为1∶1)和以活性炭、凹凸棒为填充剂的包衣剂能提高胡麻种子活力,增加出苗率,使幼苗的干物质重增大,根系发达,根冠比提高,为胡麻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1993年起对本局大趟子苗圃进行了蒙古栎秋播育苗试验,并对蒙古栎从采种、种子调制、田间管理及起苗、留床、造林等环节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育苗方法,避免了春播育苗种子储藏和鼠害等一系列不利问题,研究探索了最佳播种量和最佳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不同种植时间、不同种植基质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分株苗、组培苗根际丛枝菌根(AM菌)感染检测,探讨了香根草对AM菌的感染特性.结果表明,在消过毒的森林泥炭土中,组培苗种植12个月感染率只有20.0%,感染强度低;种植22个月只有53.3%,感染强度为中.分株苗种植在自然土壤中,3个月就有AM菌感染,其感染率为56.7%;种植22个月感染率达到最高峰,为80.0%,感染强度为中等;种植时间为33个月时,感染率不再增加,但感染强度进一步增高.说明香根草根际AM菌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可能与苗源无关,而与种植基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五种牧草及三种草坪草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DA平皿法和滤纸法检测了市售5个牧草品种和3个草坪草品种种子样品寄藏真菌的情况,并就分离获得的真菌对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子样品带菌率为0~70.5%,分离获得的35个真菌分离物大多属于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小核菌(Sclerotium sp.)、匍柄霉菌(Stemphylium spp.)和曲霉菌(Aspergillus spp.).供试样品中假俭草和波多马各(鸭茅)种子带菌率较高,在PDA平皿检测中其未经表面消毒处理的种子带菌率分别为48.4%和70.5%,表面消毒处理种子带菌率分别为40.8%和28.8%,分离获得的种子寄藏真菌对假俭草和波多马各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圣地亚哥(南苜蓿)和菊苣种子带菌率较低,但分离获得的真菌对其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大.以镰刀菌与匍柄霉菌接种过的南苜蓿种子出苗率分别比未经表面消毒且未接种真菌的对照低44.0%和21.7%,出苗后的病苗率分别为22.7%和29.7%;以链格孢菌与曲霉菌接种过的菊苣种子的出苗率分别比未经表面消毒且未接种真菌的对照低22.0%和27.5%,出苗后的病苗率分别为2.3%和29.3%. 相似文献
9.
艾蒿对不同植物幼苗的化感作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用离体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艾蒿水浸提物对黄瓜、油菜、高粱、萝卜和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同时测定了黄瓜和萝卜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艾蒿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种受体植物中,以油菜最为敏感,其次为萝卜。0.025g/mL浓度的艾蒿水提液对5种受体油菜、萝卜、黄瓜、小麦和高粱种子的综合效应(SE)分别为100%,87.26%,69.88%,61.11%和52.77%。艾蒿水提物能引起黄瓜和萝卜幼苗MDA含量的升高,表明艾蒿化感作用对受体植物的影响很可能与其引起MDA含量升高,从而导致植物细胞膜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414”方案进行N、P、K营养液配方设计,在配方营养液浇灌条件下进行甘草育苗质量比较,旨在探寻适宜甘草育苗的施肥配方,为其测土配方施肥和无土栽培育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纯沙石作为育苗基质,在添加Hoagland营养液条件下,不同N、P、K配比营养液对经98%硫酸处理的甘草种子的出苗质量和幼苗生长发育均具有极显著影响。N2K2配比下出苗质量均优于空白对照,且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出苗质量呈下降趋势,出苗质量依次为N2P0K2>N2P1K2>N2P2K2>N2P3K2。而出苗活力依次为N2P1K2>N2P0K2>N2P2K2>N2P3K2。N2P2K2和N2P1K2处理均可极显著提高甘草根系活力,为培育壮苗奠定良好基础。单纯缺N、缺K和过量N、P和K肥均不利于甘草出苗和幼苗的生长发育。以上说明在甘草出苗阶段需P量小,但出苗后开始显示其营养效应。从育苗效益和环境保护双重考虑,配方施肥宜采用N2P1K2,即添加80 mg/L NH4NO3、89 mg/L KH2PO4和298 mg/L KNO3作为N、P和K营养源,每隔20 d浇1次。需要注意的是浇灌后应及时喷灌适量水,使氨态氮下渗到底部基质,以避免氨的挥发而灼伤幼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