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高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6,(1)
本文介绍了品种稳定性的两个基本概念:一个稳定的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必须具有最小的方差(“生物学概念”);以生态效价来度量,一个稳定的基因型必须与环境具有最小的互作(“农艺学概念”)。根据稳定性的两种概念,本文分类介绍了作物育种中常用的几种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并且对各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遗传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唐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2)
本文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分离蜀永系列茶树品种的多酚氧化酶。结果表明:在等电状态下,多酚氧化酶能保持活力,在所测试的9个品种中,分离出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多达15条。结合品种主要性状,分析了同工酶酶谱与品种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的关系,认为从同工酶遗传变异的角度,可根据酶谱组成来预测品种主要性状,进行茶树品种性状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3.
苹果无病毒和带病毒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无病毒和带病毒品种光合特性和生长结果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无病毒的光合产物输出量、总光合强度和产量明显高于带病毒品种,而叶片净光合强度则出现带病毒品种高于无病毒品种的趋势,在四个无病毒苹果品种中,74—42的光合强度景高,其次为红星和金冠,最低者为富士。果实矿质元素含量除Z_n外都偏低,其中仅C_a含量出现无病毒品种高于带病毒品仲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几个油菜品种氮磷钾吸收积累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两个杂交品种和两个优质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之间氮磷钾的浓度变化和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油菜子叶期氮磷钾浓度不高,幼苗期最高钾浓度在蕾苔期还有第二高峰。优质油菜中前期长势慢,但含氮率高;油菜整个生育期中以蕾苔期氮磷钾积累强度最大,尤其是钾,其次为栽后一个月至抽苔现蕾前,花期积累速度下降,果期不再积累钾,积累的氮磷也较少;杂交品种氮磷钾的积累有较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蕾苔期和苗后期,而优质品种则表现出一定的劣势 相似文献
5.
高产栽培条件下籼稻良种产量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781995年,以17个早、中籼良种为材料,先后进行了32个高产栽培试验,利用每个试验中较高产处理的产量及穗粒结构资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籼稻良种产量组分,结果表明:①籼稻高产育种侧重提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②大穗不是高产的主要指标,因为品种高产最适有效穗数与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即穗子较小的品种可以通过栽培措施增加有效穗数而获得高产;③千粒重稳定性较好,品种间千粒重差异极显著;④结实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7.
川西茶区主栽品种光合强度与叶片结构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以四川川西茶区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统计方式,研究光合强度与叶片解剖结构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结构与光合强度密切相关,叶片栅栏组织的厚度、栅栏细胞的密度、细胞长径/短径、栅/海、叶绿体基粒数与基粒片层数与光合积累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9、0.828、0.652、0.374、0.475和0.330,达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苹果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及其有益菌的研究 Ⅰ.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同一生态条件下苹果褐斑病的抗感品种的叶面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①不同抗感品种的叶片、感病品种中已感病的叶片、未感病叶片的叶面附生微生物数量和组成不同;②苹果叶面附生微生物由真菌、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及自生固氮菌组成;③在苹果的整个生育期里,真菌中的以Cladosporium、Alternaria、Penicillium等出现频率较高;细菌中Bacillius、Pseudomonas、Xanthomonas等的出现频率较高,放线菌有Streptomyces;酵母菌中Aureobasidium、Cryptoccaceae等的出现频率较高;④在苹果生育期中,苹果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在盛花期有所下降,以后逐渐上升,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回归设计和裂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油菜早熟品种栽培特性和密氮配置参数的研究表明:在产量构成因子中,每角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通过每角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亦较大,且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栽培上应以较高的每亩有效角果数为基础,通过增加每角粒数提高千粒重来实现油菜增产。提出亩植1.40—1.53万株,施氮素8.4—9.0公斤为早熟品种的适宜密氮配置参数。在此范围内,常规种偏低限,杂交种偏高限。还比较了绵油6号、川油11和锦杂905之间的差异,明确栽培要点,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籼×粳、籼×爪和爪×粳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的平均小穗不育率分别为49.4%、36.1%、38.9%,爪哇类型表现为籼粳的中间类型。爪哇类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平均小穗不育率最低(37.9%),籼型和粳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小穗不育率相近,分别为44.9%和44.2%。亚种间杂种绝大多数农艺性状都测定有杂种优势。性状杂种优势与杂种小穗不育率的相关不显著,表明水稻亚种间杂交并非亲缘关系愈远性状杂种优势愈强,杂种优势和远缘品种间分化程度取决于相对独市的基因系统。讨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杂种优势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