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4篇
  免费   709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林业   1496篇
农学   1056篇
基础科学   778篇
  1752篇
综合类   5968篇
农作物   574篇
水产渔业   454篇
畜牧兽医   949篇
园艺   286篇
植物保护   595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549篇
  2016年   674篇
  2015年   607篇
  2014年   748篇
  2013年   790篇
  2012年   1056篇
  2011年   1016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747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UMMAR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warf ayu Plecoglossus altivelis altivelis in the pelagic waters of Lake Biwa was evaluated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n 1995–97 from eight acoustic surveys using a quantitative echosounder. In each survey, echoes from a depth range of 3 m to the sea bottom were collected at a station every 2.7 s for 24 h together with measurements of vertical profiles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chlorophyll-a. The ayu's echo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n underwater video camera. The ayu were observed near the maximum chlorophyll-a depth and above the thermocline. Their density was highest at depths of 4–11 m with 2–4 individuals/m 3 and was almost zero below 20 m. Echo signs were recorded as having a frequent duration of more than 1 h at night, whereas were of a shorter duration in the day. The fish stay in the epilimnion during the day without any clear vertical migration, but are distributed more uniformly at night. The advantages of remaining in the epilimnion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food availability and predator avoidance.  相似文献   
2.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长期过量的磷肥投入导致土壤磷素水平增加,进而加大了土壤磷素流失风险,造成农业非点源磷污染,同时这也成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识别和管理农业非点源磷的流失风险关键区,成为面源污染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磷指数模型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评估农田磷流失潜力和指导磷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据研究区特点,美国众多学者在各州设立了不同的磷指数指标体系,优化了磷指数的组成因子、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本文对美国各州磷指数模型评价体系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指出了磷指数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方向,以期为我国磷素管理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时期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ear rot,FER)抗性鉴定的影响,选取高抗×高抗、高抗×高感、高感×高感组合各3份,2022年在北京顺义和河南新乡分别用针刺果穗注射法与双牙签法在玉米吐丝后5、10、15 d进行接种。结果表明,吐丝后5、10和15 d接种,针刺果穗注射法分别比双牙签法的平均病情严重度高6.3%、3.9%和1.8%;吐丝后5 d接种,不同组合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吐丝后10 d和15 d接种,不同组合使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牙签法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5 d接种;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10~15 d接种。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早熟、不耐贮的苹果资源,以海棠果为原料、以火龙果为辅料,研制苹果-火龙果复合果丹皮,以提高产后增值,助力产业发展。研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并优化了加工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为10%(白砂糖占苹果量百分比),烘干温度为70℃,烘干时间为11h,摊片厚度为3mm。经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在此加工工艺参数下制作的苹果-火龙果复合果丹皮感官评价品质最佳,其色泽均匀且枣红透亮,表面光滑平整,细腻有韧性,软硬适宜,不黏牙,酸甜可口,果味浓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猕猴桃品种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探索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为通过原料筛选生产优质猕猴桃酒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理成熟期的金艳、翠香、翠玉和东红4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经过后熟软化、带皮破碎、添加果胶酶及ADT活性干酵母发酵等工序,酿制4个品种猕猴桃发酵酒,测定4种猕猴桃原料的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固/酸比、pH值等),分析4种发酵酒在理化参数(TSS、TA、酒精度、残糖、挥发酸、可溶性蛋白)、抗氧化物质(总酚、维生素C、黄酮)、香气物质(酯类、醇类、萜烯类等)和感官品质(外观、香气、口感、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间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4个品种猕猴桃酿酒原料的TSS、TA和pH,以及4种果酒的TSS、TA、酒精度、可溶性蛋白及总酚、Vc、黄酮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发酵酒的酒精度与后熟果实原料的pH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在4种猕猴桃果酒中,共检测出7类8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类型6类,共有物质24种,以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大。4种猕猴桃酒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金艳(3 907.28 μg/L)>东红(3 493.22 μg/L)>翠玉(3 176.01 μg/L)>翠香(2 768.17 μg/L)。4种猕猴桃酒的感官评分中,外观和总分存在一定差异,总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东红>金艳>翠香>翠玉。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的外观与其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香气与芳樟醇和萜烯类物质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口感与原料果实的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黄酮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猕猴桃品种中,东红猕猴桃果酒的外观、香气、口感及与感官测试相关的理化指标表现最优,最适于酿制猕猴桃酒。  相似文献   
6.
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对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扩大消费品优质供给、保障食品安全有重要作用。基于我国2012-2021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包括经济基础、物流发展、冷链运营、开放创新、绿色协调5个一级指标及21个二级指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指数确定得分水平,借助障碍度模型分析发展障碍因子。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增速较快,到2021年水平值达到0.85,是初始状态的近13倍,其中开放创新水平的贡献度最高;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在2017年之前为开放创新水平,之后则是绿色协调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绿色低碳物流。  相似文献   
7.
基于通辽市 1960—2020 年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暴雨站次及区域性暴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国家标准 GB-T 42075-2022 对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暴雨极值呈明显的南部地区大于北部,暴雨站次分布整体上北部和中西部少,南部和中东部多。年平均暴雨日数 0.8 d。7~8月为发生暴雨主要月份。(2)区域性暴雨过程共45次,年平均 0.7 d,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单日区域性暴雨占78%。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达11次。(3)利用国家标准定量评估,得出有 3 次特强区域性暴雨过程,依次为 2017 年 8月3日、1994年7月12~14日、1984年8月10~11日。结合本地情况,定义综合强度Z值在100以上为特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40以上为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30以上为较强区域性暴雨。区域性暴雨等级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利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接触法和摄入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接触毒性(24h LD50)分别为0.1634μg/蜂和0.0501μg/蜂,胃毒毒性(24h LE50)分别为0.6406mg/L和7.8261mg/L。根据Atkins毒性等级划分标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应禁止在蜜蜂活动区域使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随地理纬度变化这一原理,确定牛舍塑料暖棚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使冬季大寒(最冷)这天正午时分,太阳辐射的入射角与塑料棚面垂直,以其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热能,提高牛舍内的温度。通过对地处北纬43°地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镇吴金宝村设计的日光暖棚牛舍的温热环境和舍内空气质量的测定表明:大寒这天舍外气温-20 ̄-8℃下,牛舍内的温度平均5.25℃,有害气体浓度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达到了防寒抗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美洲黑杨基因资源收存及其遗传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17个国家引进331个黑杨派无性系(其中5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在山东省长清县营建我国第一个黑杨派无性系基因库。连续10年对基因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了多性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在物候期、生长、生根、抗寒和抗病虫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遗传变异丰富;系间的主要性状与无性系起源纬度及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材料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38个8年生美洲黑杨无性系在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无性系间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与树高和胸径呈一定相关性;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这两个性状在遗传上相互独立,受不同遗传机制控制。利用分子遗传标记RAPD技术研究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DNA多态性,结果表明本库美洲黑杨DNA多态率为86%,再次证明本库美洲黑杨遗传多样性高,可为我国杨树改良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