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7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林业   381篇
农学   672篇
基础科学   160篇
  742篇
综合类   1818篇
农作物   655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420篇
园艺   265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ime course of grain filling pattern in two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grown under normal and low light intensities, was studied. The number of spikelets, partially filled grains and high density grains were monitored at a 5 day interval during grain filling period from uniform panicles tagged at anthesis. The low light tolerant cultivar Swarnaprabha had more high density grains and less partially filled grains throughout the grain filling period and at harvest compared to cultivar Ratna under both normal and low light intensities. Further, the opening of spikelets in two flushes in Swarnaprabha seemed to result in a more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hence better yield as compared to Ratna, in which the opening of spikelets was in a single flush on day 10.  相似文献   
2.
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青稞镰孢根腐病的病原,于青稞苗期及成株期分别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临潭县和卓尼县等青稞主产区的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鉴定,并用烧杯水琼脂法和盆栽法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青稞镰孢根腐病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分布广泛,发病率在5%~20%之间。发病植株长势弱、发黄,茎基部缢缩、腐烂,穗白粒瘪,茎秆发褐或黑红。共分离得到88株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菌,苗期50株,成株期38株,经鉴定分别为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木贼镰孢F.equiseti、三线镰孢F.tricinctum、柔毛镰孢F.floccifer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及F.langsethiae。盆栽法和烧杯水琼脂法所测得的致病性差异显著,但均表明燕麦镰孢综合致病力较强,结合其分离率,确认燕麦镰孢为优势病原。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页码编排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家现行的《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格式》(GB/T 3179),对我国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页码编排规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少数期刊页码编排存在跳码、重码、漏码、错码、单双页码位置颠倒、加码和暗码太多等问题。建议载文短的科技期刊篇首页尽量不要采用暗码编排,以利发挥页码的功能、方便读者查阅和复制。  相似文献   
4.
在播种前和定植后分别向基质中添加FZB-42、GM以及Bio微生物菌剂,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和基质环境的影响。连续3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GM菌剂减缓了基质pH值的升高速度,提高了基质的电导率,改善了基质营养供应能力;FZB-42处理能显著减少基质中细菌数量,增加放线菌数量;FZB-42、GM和Bio处理的黄瓜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57.1%、51.8%和44.9%,根表面积增加了56.5%、51.5%和44.3%,根体积增加了35.4%、82.3%和61.1%;不同菌剂处理均能提高黄瓜单株产量,Bio和GM处理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我国每年都能查扣到多起非法走私大量马来穿山甲鳞片进入境内的案件,由于不知如何根据鳞片来估计个体数量,而给森林公安机关立案、量刑与处罚带来极大不便。通过统计9头马来穿山甲鳞片的数目(Sm)、鲜重(Sfw)、干重(Sdw),分别获得了以Sm、Sfw、Sdw为参数来估计马来穿山甲个体数量(N)的3个方程,它们是①Sm/929.8≤N≤Sm/681.8;②Sfw/835.4≤N≤Sfw/389.8;③Sdw/774.3≤N≤Sdw/367.9。执法部门在办理此类走私案件中能通过这些方程方便快捷地估算出走私物品的个体数量,能为同类案件的立案、量刑和处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GE-J12’的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以该转化体的外源插入目的基因G2-EPSPS和GAT的序列、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为靶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探针特异性进行鉴定,同时以大豆内标基因Lectin为参照,建立微滴数字PCR拷贝数检测体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只有以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GE-J12’基因组DNA为模板才有扩增信号。以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外源目的基因G2-EPSPS和GAT、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微滴数字PCR检测,转基因大豆‘GE-J12’的外源目的基因G2-EPSPS和GAT在基因组上的插入拷贝数均值分别为0.99和1.01。同时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拷贝数均值为1.00,验证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为纯合子,因此鉴定该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的外源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上为单拷贝插入,同时与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植被根系的分布特征是其适应和改变环境能力的体现,研究植被根系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怒江源区那曲流域不同海拔梯度的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根管技术探讨根系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根系对季节变化响应敏感,约有80%的根系分布在0~25 cm的土层,且分布较均匀,细根在土壤中所占比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海拔越高,根系越往土壤较浅层分布,特征参数呈现降低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温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时,两者主要通过影响根径大于0.5 mm的根来影响根系参数;呈负相关关系时,根系在土壤表层对土壤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对缺磷胁迫的生理和代谢响应,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正常供磷(+P处理)和缺磷(-P处理)对假地豆生长及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降低了假地豆地上部干重和磷含量,但促进了根系生长。随后,代谢组共检测到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267个代谢物,可被分为12类。其中,叶片和根系的缺磷胁迫差异累积代谢物(DAMs)均为79个。缺磷处理导致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原花青素、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的积累显著增加,而2′-脱氧腺苷5′-单磷酸(dAMP)的积累显著减少。此外,缺磷处理使根系的8个有机酸和4个糖及醇类的积累显著增加。综上,假地豆通过促进根系生长和调整代谢物积累来提高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析假地豆适应缺磷胁迫的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前人研究认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染色体数目为2n=16。本试验采用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根尖有丝分裂相。结果显示: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染色体数目为2n=18,这2种植物各有4条小染色体。膜荚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4sm+14m,核型类型为2B型。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6sm+12m,核型类型为2C型。  相似文献   
10.
以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和扁蓿豆为材料,按照1、2、4物种梯度,构建3个多样性水平的人工草地,分析多样性水平对豆禾混播群落根系形态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直径0~1mm的根系主要分布于地下0~28cm土层,根长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直径1~2mm的根系主要分布于28~56cm土层.禾本科牧草的根长随着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