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核桃举肢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itauhei Yang)是引起核桃早期落果的主要果实害虫之一,落果率达52%。该虫喜生活于阴坡地带,略具趋光性,飞翔、交尾、产卵均在傍晚。幼虫期共5龄,雌雄性比1∶1.14。果内危害30~40 d,发生情况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鄂西北核桃主要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几年在鄂西北核桃主产区的病虫害调查研究,发现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有:核桃黑斑病、核桃溃疡病和核桃枯枝病3种,主要虫害有核桃举肢蛾、云斑天牛、胡桃大蚕蛾和春尺蠖4种,初步调查出这些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筛选出经济、安全、高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翻耕复种防治核桃举肢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树下翻耕复种对核桃举肢蛾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覆土模拟试验证明,覆土4cm时,成虫羽化出土率仅为18%,在8cm以上时,则全部不能出土。大田防治采用翻耕复种技术可使黑果率下降到10%以下,防效高达89.29%。  相似文献   
4.
林州市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于2005-2011年在林州市通过性诱剂诱集成虫对核桃举肢蛾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分析了气候条件及不同生境对该虫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成虫种群在林州1a有2次发生高峰,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在6月中下旬。分析表明,冬季最低温度、4月中旬降雨量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第1代成虫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6月中旬降雨量是第2代成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生境条件下核桃举肢蛾危害率不同,深山沟谷和阴坡地带发生最重,被认为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种群数量变动的又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四种核桃举肢蛾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表明:人工合成的四种性诱剂对核桃举肢蛾都有一定的诱蛾活性,不同组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后诱蛾活性有所增强,特别是Z-8-13∶Ac和Z-9-16∶OH以2∶8的比例组合后诱蛾效果最高。为核桃举肢蛾虫情测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6.
核桃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核桃举肢蛾和核桃长足象是核桃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3种主要害虫,笔者在具体介绍这3种害虫的分布、危害和有关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桃举肢蛾是核桃最严重的害虫之一。1986~1988年在洛南县对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此虫在洛南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2cm深的表土层中结茧越冬。其发生轻重与核桃树生境条件、4~6月降水量及降水日照的综合作用有关。荫蔽潮湿、杂草丛生的深山沟道和阴坡发生最重,阳坡和耕种地发生最轻。降水日照综合系数大的年份发生严重。提出了以树冠下地面深翻为基础、树冠喷药为应急手段、摘拾虫果集中深埋为辅助措施的综合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8.
核桃举肢蛾为害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年对本县核桃举肢蛾发生为害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蓝田县核桃举肢蛾为害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为科学有效防治核桃举肢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核桃举肢蛾的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治的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是危害核桃果实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在最新的形态学分类上,核桃举肢蛾属于鳞翅目、麦蛾总科、黑展足蛾属。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探讨利用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对核桃举肢蛾进行分类鉴定的准确性。运用2对通用引物分别扩增核桃举肢蛾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 I)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并与鳞翅目麦蛾总科、巢蛾总科、凤蝶总科、螟蛾总科等昆虫的同源片段进行碱基组成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扩增得到核桃举肢蛾CO I基因664 bp片段和Cytb基因479 bp片段。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线粒体CO I基因片段中,A、T、G和C 4种核苷酸的含量分别为29.5%、39.4%、15.1%和16.1%,A+T的含量(68.9%)明显高于G+C含量(31.1%),存在显著的AT使用倾向性。在Cytb基因片段中, A、T、G和C 4种核苷酸的含量分别为33.4%、41.5%、10.2%和14.8%,A+T的含量为74.9%,也明显高于G+C含量(26%)。两段序列都以T-A间颠换和T-C间转换为主要替换方式,且密码子第2位点保守性最强,第3位点变异率最高。基于CO I和Cytb基因片段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核桃举肢蛾与麦蛾总科昆虫处于同一个分支之下。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得到的核桃举肢蛾分子生物学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