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鱼虾养殖中,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直接危害鱼虾的健康.鱼虾亚硝酸盐中毒可以直接或间接引发多种养殖病害,会出现厌食、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急促、浮面浮头、体色变深、鳃丝呈暗红色等症状.目前,养殖对虾常在池底死亡,死亡后又没有明显疗状,大家俗称"偷死病".目前对此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池底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当对虾在池底蜕壳时亚硝酸中毒而亡.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症状病鱼游动迟缓,体色发黑,不摄食,离群独游;鳃丝红肿,粘有污物.末端腐烂。露出软骨,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剖开鱼体可见肠系膜出血、肠壁发炎,严重者呈紫红色,肠内基本无食物.有带血丝黄色粘稠物。死亡时一半鱼体露出水面.呈45度角斜冲在池坡上。  相似文献   
3.
<正>鳃是鱼类主要的呼吸器官,对维持鱼类正常生命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鳃的病变直接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对鱼类的生长乃至存活均会造成严重影响。鳃霉病是鱼类常见鳃病类型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造成极大损失,已引起广大养殖户和鱼病防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尽管如此,笔者在辽宁地区进行鱼病诊治与病例采集工作时发现,许多养殖户和鱼病防治工作者对鳃霉病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和看法。经常有  相似文献   
4.
《广西水产科技》1979,(3):19-19
今年5月24日,我场在检查17号塘韵鲢亲鱼时,发现该塘原有的75尾亲鱼都不同程度的患了中华鳋病(发病率100%)。病情严重的亲鱼,两侧鳃丝白白的一层呈棉絮状,在孵化季节这么高的发病率在我场还从未有过。查阅资料,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多数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敌百虫、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但治疗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病原鳃霉症状: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部呈充血状,严重者鳃丝坏死,影响呼吸,导致病鱼死亡。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2.培育水质需施发酵腐热的有机肥,不宜生施。3.发病池  相似文献   
6.
郝佳 《农家参谋》2014,(11):24-24
一、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1.鱼体本身带有的病原体。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有些个体本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虫。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鳍基部、鳃瓣及鳃丝上,有些寄生于肠道内或腹腔中。2.环境因素所致。池塘的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并且也是鱼类病原体的主要滋生场地和传播源;一些病原微生物常通过水体的流动从一处流向另一处,所到之处都被污染;有些病原体衍生于过厚的淤泥或水草之中,当水温适宜时,就可进行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7.
海鲈学名花鲈,俗称七星鲈、白鲈,鲈子,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喜欢栖息于河口或低盐度海域,为广盐性鱼类,在0‰~34‰的盐度条件下均可生长,而且在2‰~20‰的低盐度水体中生长速度更快,在有咸、淡水资源的河口池塘和网箱养殖产量更高,目前是我国半咸水土池塘和海水网箱的重要养殖对象,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广泛养殖。  相似文献   
8.
四溴联苯醚对菲律宾蛤仔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样本壳高(2.76±0.18)cm,壳长(4.11±0.22)cm;四溴联苯醚(BDE-47)梯度设置为0.25、6.25μg/L,以海水组为对照,取样测定时间为0、1、3、6、10、15和21 d。结果表明:BDE-47对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AhR、CYP4、GST-pi和Pgp mRNA表达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各处理组鳃丝和消化盲囊AhR基因表达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6天、第1天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组织CYP4和GST-pi基因表达均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3天、第1天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其中消化盲囊CYP4基因表达在3 d后保持稳定,且被显著抑制,而组织GST-pi基因表达则在6d后趋于稳定,0.25、6.25μg/L处理组表现为高于和低于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鳃Pgp基因表达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1天、第10天达到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而0.25、6.25μg/L处理组消化盲囊Pgp基因表达在21d内分别呈逐渐升高和峰值变化,6 d后表现为被诱导和抑制。由此可见,菲律宾蛤仔在BDE-47胁迫下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均被显著诱导或抑制,其中GST-pi基因在低浓度处理组被诱导,高浓度组被抑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性,可作为BDE-47污染评价的生物效应指标。  相似文献   
9.
1.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其“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渔业飞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密养、精养模式的不断推广,由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由细菌、真菌、寄生虫、甲壳动物、营养和水环境等因素引起的鱼类鳃病在生产上最为常见,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