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9篇 |
农学 | 1篇 |
基础科学 | 107篇 |
32篇 | |
综合类 | 141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6篇 |
园艺 | 7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设计利用PN结反向饱和电流为温度的敏感函数的特性,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以典型的一阶补偿的带隙基准电路为基础,对其进行二阶补偿,得到一个具有很好的温度特性和电源抑制性能的低压带隙基准电压源。仿真结果表明,输出电压约为1.185V。在-40~125℃范围内,基准温度系数为6.224ppm/℃。 相似文献
2.
林隙特征(gap characteristics)是研究林隙的作用、影响以及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工作以燕山山地新丰林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法进行野外调查,分析了林隙的形成方式、形状、大小、年龄结构、边缘木等特征。结果表明:人工近熟油松林林隙的形成主要为抚育间伐和择伐等人为因素形成,自然形成的较为罕见;形状为近椭圆形,且林隙的形状与面积并无相关性;林隙的面积多集中在40~60m~2,所占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分别为33.33%和22.22%;以高度为14~16m的林隙居多,略低于林分的平均高;发育后期的林隙及前期的林隙居多,分别占到林隙总数的40.00%和31.11%。 相似文献
3.
王功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4(3):10-16
罐头顶隙气体成分,是造成罐头变质的主要原因。该试验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罐头中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及检测方法,并成功地以自制的专用气体采集器,对罐头中顶隙气体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为鉴别制度头化学性、生物性变质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进行林隙间伐(5 m×5 m、7 m×7 m、10 m×10 m),并于2013年和2014年选择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层进行取样,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其结果表明:林隙间伐能够改善长白落叶松中龄林土壤的物理性质,林隙7 m×7 m的林分,改善了土壤的松散程度,使容重减小,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林隙(GAP)干扰研究进展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森林循环的理论、自然干扰的概念、林隙的一般特征和林隙干扰的时空格局。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干扰形成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林隙的大小、形成年龄、形成方式以及形成木的特征是研究林隙特征的重要参数,虽然不同森林群落中,林隙干扰的频率和程度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不同,但大多数森林的年平均干扰率是在1%左右。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大、小型干扰的比例不同。小型林隙干扰与大型灾难性干扰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森林景观的时空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7.
8.
结合林口林区次生林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确定了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次生林改培理论依据与模式;山杨次生林带状皆伐、间伐改培模式;山杨萌生幼林林隙改培3种次生林改培模式,对恢复高产稳产的针阔混交林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燕山山地油松人工林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隙(gap)又称林窗,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或偶然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造成成熟阶段的优势种死亡,从而形成林冠空隙的现象(Watt,1947)。美国生态学家Runkle(1982)将林隙分为2种,一种是林冠空隙(canopy gap),指上方无树冠遮荫的部分,即太阳处于正中位置时无树冠遮荫的面积之和;另一种是扩展林隙(expanded gap),指形成该林隙周围树木基部所包围的面积(Runkle,1981)。本研究所指的林隙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扩展林隙。近年来的森林动态学研究表明:林隙在森林结构和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型林隙的更新密度、边缘木数量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林隙一般由11~24株落叶松、白桦所形成,平均为16.94株;形成方式主要有立枯、折干和拔根倒,11.8%为折干,35.3%为立枯,41.2%为拔根倒。2)林隙所在坡位中58.9%为中下和下坡位,41.1%为中上坡位。3)在杜香-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和藓类-落叶松林更新密度所受到的制约因子不同,杜香-落叶松林的林隙更新主要受坡度的影响,草类-落叶松林的林隙更新主要受长短轴比的影响,藓类-落叶松林的林隙更新主要受边缘木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