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琯溪蜜柚在我县的种植面积迄今已达6667hm^2。但因其丰产性强,需肥量大,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需求比普通柑桔品种敏感。进入盛果期3~5年的植株每年约有10%~15%出现树势衰退,叶片黄化,产量逐年下降且逐渐失去结果能力,这一现象给闽南地区柚类生产及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当代农业》2009,(6):25-25
江苏省小麦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期较长,从播种到成熟一般需要210~230天。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据分析,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2.4公斤,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着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土壤、气候等而有所变化。产量要求越高,吸收养分的总量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3.
4.
1茬口安排“芝麻蜜”甜瓜在整个生育期需肥量较大,忌重茬,应合理轮作倒茬。前茬叶菜类和玉米效果较好,也有部分地区采取豆科植物与“芝麻蜜”进行轮作。据苏雄开展的试验,将黑豆深翻入土,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晾晒与浸种播种前将种子晾晒4~5小时,然后将种子浸泡在55℃的温开水中,不停搅拌至温度降低到30℃左右,然后做好保温措施,使温度保持在25℃下继续浸种4小时。之后将种子捞出,控干水分,放入泡沫箱里,在种子的下面和表面各铺1块湿毛巾,保持湿润状态,过24小时左右80%的种子可露白。  相似文献   
5.
肥料是棉花增产的物质基础,平衡施肥是提高棉花产量、培养并提高地力的重要技术措施。平衡施肥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氮磷钾肥料之间比例的平衡:二是需肥量和施肥量的平衡;三是需肥时期和供肥时期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1棉花的需肥特点棉花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对土壤肥力条件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每生产50公斤籽棉需吸收氮2.8公斤,磷1.1公斤,钾2.7公斤氮磷钾比例大约为3∶1∶3。棉花对氮的吸收量明显大于粮食作物,氮肥的增产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氮肥施用过多或施用不当,会造成减产,也容易感染病虫害。磷肥的效果非常稳定,磷肥的施用,使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磷肥和氮肥配合施用能获得稳定的增产。钾肥能使茎秆坚韧,抗倒伏,能增强棉花抗旱、抗寒及抗病虫害能力。由于重茬连作和棉花产量的提高,单靠土壤中的钾很难达到高产的目的,因此在低钾土壤或高产棉田必…  相似文献   
7.
一、追肥小果番茄需肥量大,除基肥外,始花至结果期追施速效氮肥效果较好,但控制追肥量很重要。主要追肥3次,第1次在定植后14天左右,第2次在定植后35天左右,第3次在第1次采收后,视植株生长情况确定施肥量,一般每亩施7.5公斤左右为宜,以后随着植株长大,施肥以叶面喷施为主。  相似文献   
8.
生产实践表明,每生产100千克西瓜约需吸收氮0.19千克、磷0.092千克,钾0.136千克,可见其需肥量较多。一般来说,足量的氮肥是西瓜高产的基础,因此施肥时应抓好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在相同肥力的土壤上进行不同肥料试验,找出适宜土壤及适宜作物的需肥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2,(9):23
一、水稻需肥量和需肥规律据分析测定,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7~2.0公斤,平均1.85公斤;五氧化二磷0.7~1.0公斤,平均0.85公斤;氧化钾1.6~2.6公斤,平均2.1公斤。因为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特性、施肥和产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