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79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2954篇
农学   558篇
基础科学   1300篇
  161篇
综合类   9936篇
农作物   1623篇
水产渔业   184篇
畜牧兽医   2410篇
园艺   1753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464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753篇
  2020年   620篇
  2019年   808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035篇
  2016年   1004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1537篇
  2013年   1611篇
  2012年   1726篇
  2011年   1435篇
  2010年   1323篇
  2009年   1205篇
  2008年   1332篇
  2007年   998篇
  2006年   899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家阔 《农业考古》2004,(2):320-32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其两国的文化交流往来,已经久远非浅了。中国禅宗茶文能率先传入日本国,应归功于日本僧人一家。  相似文献   
2.
汪云香 《中国蚕业》2004,25(1):55-56
三国时期的丝绸服饰状况如何,我们可从留存的诗文典籍中窥见一斑.魏国著名诗人曹植在<洛神赋>中这样描写洛神:"披罗衣(丝绸衣)衣璀粲兮,珥(耳上戴)瑶碧(一种美玉)之华琚.  相似文献   
3.
4.
时下有些科技下乡活动还没有真正“下”到农民心坎上,送资料还没有送到“点子”上。如下乡时有什么现成的资料就拿去见人就发,有的农民一看用不上便随手抛弃,有的虽已拿去但多作废纸处理。讲座也是千篇一律针对性不强,空洞的理论较多现场观摩培训较少。形象地说就是很少考虑农民喜欢“吃”什么,科技下乡就熬了一大锅稀粥,即使喜欢喝的人也不能饱餐。对这样的科技下乡农民已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盆景赏石     
《花木盆景》2004,(5):F004-F004
  相似文献   
6.
6月24日,福建漳州市石化协会在天福园奇石市场举行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7.
玄松南  游修龄 《中国稻米》2001,(2):41-42,40
三、收获感谢祭春祈秋报是农耕礼仪的基本思想。收获感谢祭是感谢今年的水稻丰收 ,又祈愿新的一年稻谷丰收的农耕礼仪。初穗祭、刈上祭、飨应祭以及新尝祭等都属于收获感谢类型的农耕礼仪。飨应祭这是主要在石川县一带农村举行的收获感谢祭。十一月五日这一天 ,一家人身着传统礼服 ,到自家的水田把神背到家中来 ,然后给田神沐浴 ,给田神供奉酒肴 ,以报带来水稻丰收的恩。在这里田神是指稻灵。整个仪式的过程都有祖传的特定格式。比如背田神、沐浴、供奉都按祖传方式进行。当然田神是看不见、摸不着 ,只存在人心中。举行飨应祭的是那些具有这…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人问:什么样的石头是美的?我们所有玩石头的朋友都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一连串美的石头来,包括本人收藏的,某个展览会上获奖的或者在石报石刊上发表过的等等。  相似文献   
9.
位于都柳江流域的贵州省从江县加鸠乡,共有19个苗族村寨,加翁村是其中之一。这里距省会贵阳约有500km,离最近的县城从江也有112km。村民散居在海拔约有800m的高山之间,沿袭古老的农耕方式,在荒山上开垦出层层梯田,以种植水稻为生,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10.
雅妮 《湖南林业》2005,(8):11-11
本项目提到的是云南财贸学院校园改扩建工程的一部分。该设计立足于校园的整体规划布局(红砖的建筑、开放的广场、丰富的植被),延续中心广场现代、简洁的风格,让学生公寓两端的广场成为具有过渡和聚散功能的开放空间。而作为学生的生活场所——学生公寓环境,结合它清爽的立面,设计得相对独立和私密。在规划区域、空间、材料的同时,设计师对每一个景观元素进行研究(尤其是商业街部分),力求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绿草丛生、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