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29篇 |
免费 | 234篇 |
国内免费 | 5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1篇 |
农学 | 491篇 |
基础科学 | 1803篇 |
746篇 | |
综合类 | 4157篇 |
农作物 | 349篇 |
水产渔业 | 433篇 |
畜牧兽医 | 1928篇 |
园艺 | 442篇 |
植物保护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280篇 |
2022年 | 418篇 |
2021年 | 402篇 |
2020年 | 314篇 |
2019年 | 376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335篇 |
2016年 | 379篇 |
2015年 | 402篇 |
2014年 | 698篇 |
2013年 | 582篇 |
2012年 | 737篇 |
2011年 | 668篇 |
2010年 | 583篇 |
2009年 | 559篇 |
2008年 | 660篇 |
2007年 | 555篇 |
2006年 | 471篇 |
2005年 | 407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260篇 |
2002年 | 199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3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如何真正实现终端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的模式。我们很多企业终端管理,从制度上和流程上虽然越来越规范和标准,然而我们还只是做到表面的这种层面是,现在越来越争夺这种区域市场,在区域市场的精耕细作,深度分销引起的厂商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 相似文献
2.
3.
4.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的好坏是衡量奶牛营养、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重要措施。作为奶牛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必须将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的监控放在重要位置 ,以确保奶牛的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1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目标多繁殖是奶牛正常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监控的目标是达到理想(最佳 )的繁殖指标。具体指标见表 1。表 1 奶牛最佳繁殖指标项目最佳指标存在严重问题分娩间隔 /月 13>14分娩后首次发情平均天数 /d <4 0 >6 0受胎所需配种次数 /次 <1 7 >2 5泌乳牛一次配种受胎率 / % 5 0~ 6 0 <4 …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铬修复时的施氮效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氮肥形态(硝酸钙、尿素、氯化铵、硝酸铵、硫酸铵)对李氏禾铬修复性能、生长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氮肥)相比,施加的5种形态氮肥均促进了李氏禾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改变了根系形态特征,有利于提高李氏禾铬含量、铬累积量、富集系数和土壤铬去除率。施加硫酸铵的李氏禾生物量和根平均直径最大,分别为对照的5.54倍和1.51倍,其根系活力比对照增加108%;施加硝酸铵的李氏禾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最大,分别为对照的2.17倍和1.99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李氏禾的生物量、根平均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均与土壤铬修复效率有关。其中,施加硫酸铵处理的富集系数和土壤铬去除率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45倍和5.56倍。研究表明,施加硫酸铵比其他氮肥形态更有利于提高李氏禾铬污染土壤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6.
7.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黑小麦产量和氮利用率的影响,在洪洞县小麦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试验以“运黑161”为供试品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0 kg/hm2(N0)、144 kg/hm2(N144)、192 kg/hm2(N192)、240 kg/hm2(N240)4 个施氮水平,研究黑小麦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株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利用率的变化。研究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氮可增加黑小麦孕穗至成熟期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穗数和穗粒数也增加,产量以施氮量240 kg/hm2最高,达6 048.45 kg/hm2,较其它氮肥提高6.04%~134.30%,但与施氮量192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以施氮量192 kg/hm2最高,达16.26%。总之,施氮量为192 kg/hm2更利于“运黑161”降低氮肥投入,节约成本,实现产量和氮效率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9-2022年夏玉米播期试验资料,分析夏玉米生理成熟后延迟收获对子粒农艺性状改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早播10 d至晚播20 d处理的有效灌浆结束日均比生理成熟期延后,子粒有效灌浆持续日数依次比其花后10 d至生理成熟期日数延长28~9 d,播期每推迟10 d延长日数减少6.3 d。子粒农艺性状有明显的改善,百粒重、穗粒重提高,子粒增产效应明显,理论产量增产率16.95%~7.66%,增产量1 960.36~681.51 kg/hm2,对照增产最多,比晚播10、20 d增产粮食多2.4~2.9倍。为华北地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和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河南省鹤壁和原阳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CK)、种肥同播(T1)、5叶期一次性施肥(T2)和10叶期一次性施肥(T3),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夏玉米包膜尿素1∶1配施普通尿素适宜的一次性施肥时期。结果表明,鹤壁和原阳T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2 700 kg/hm2和10 945 kg/hm2,但与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较T3处理分别提高14.2%和10.9%;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25.1%和1.6%~21.2%。不同生育期T1处理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均达最高。鹤壁和原阳T1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5.2%和35.5%,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14.7个百分点和3.2~13.6个百分点;氮素积累量较其他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3.8%~34.5%和14.5%~41.5%。T1处理土壤氮素依存率低于T2和T3处理。综上,种肥同播提高了夏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叶片SAPD值和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速率,降低了土壤氮依存率,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氮素需求,实现了夏玉米高产和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