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牛及其改良牛的配种受胎率是体现肉牛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和肉牛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多年来通过外部观察和直肠触诊积累的母牛发情时的行为表现及生理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汇总分析,结果表明:①爬跨行为是群养牛群发情的主要特征,而鸣叫不安、食欲减退是散养牛发情的主要特征;②母牛发情多在早晨6:00-11:00及下午16:00- 19:00,发情持续期平均为25-26 h;③由发情开始到排卵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3.98 h;排卵高峰多集中在12:00-14:00和晚上23:00到次日凌晨3:00;④卵泡发育以直径0.8-1.2 cm居多;⑤在发情开始后24 h输精,可望有一个较高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2.
3.
对短秦F1、F2和本地母牛初生、6、12、18、24月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并对其生长发育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F2牛初生、6、12月龄体重比本地牛分别增加4.3、37.2、35.6kg,相应提高16.6%、28.2%、17.9%;F1牛18、24月龄比本地牛分别增加30.9、47.8kg,提高11.0%和15.6%,改良牛纠正了本地牛的尖斜尻缺点,且生长发育快,增重效 相似文献
4.
1择优淘劣,严把品种关大理市的奶牛,主体上是经过多年级进杂交的改良牛,305 d泌乳量为2 800~7 000 kg,相差极大。根据测算,生产1 kg乳脂率为3·5%的牛奶,高产牛(年产奶量在6 000 kg以上)需产奶净能3·39~5·55 MJ,低产牛(年产奶量在3 000 kg以下)需产奶净能4·62~6·02 MJ,高产 相似文献
5.
对短秦F1、F2和本地母牛初生、6、12、18、24月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并对其生长发育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F2牛初生6、12月龄体重比本地牛分别增加4.3、37.2、35.6kg,相应提高16.6%、28.2%、17.9%;F1牛18、24月龄比本地牛分别增加30.9、47.8kg,提高11.0%和15.6%,改良牛纠正了本地牛的尖斜尻缺点,且生长发育快,增重效果明显,体躯有向肉乳兼用型发展趋势,若加强断奶后的培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良种牛扩群步伐,促进养牛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单靠扩大牛群规模来提高肉、奶产量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提高牛个体肉、奶单产,即提高牛群质量来加以解决。就奶牛业来讲,依靠从国外引进活畜形式改良本地奶牛品种存在着价格昂贵、运输困难、检疫繁琐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8.
高档牛肉生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档牛肉生产技术要点,利用夏西本三元改良牛经过育肥后生产高档牛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元改良牛可以生产优质高档牛肉。实验牛屠宰前平均体重为(4850±565)kg,屠宰率为6315%±145%,净肉率为5345%±265%,高档肉块总重量占活重的525%。经肉品学专家评定,一致认为牛肉质量除大理石样纹理结构指标还未达到同类产品标准外,其它各项指标完全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选购架子牛选择国外肉用良种公牛作父本杂交的改良牛,应挑选四肢高,体形长,皮肤松驰有弹性,肌肉较薄,骨架清晰,宽而不丰满,毛密柔软和体况健康的牛。因这种牛生长潜力大,肥育效果好。要选择2~4岁,体重318~363公斤架子大较瘦的牛,这样的牛采食量大,日增重高,肥育效果好,饲养期短,资金周转快。(二)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1、选择合适的精粗比和营养水平,开始30天内,精粗饲料比3∶7~1∶1,粗蛋白质含量为12%;中间70天,精粗饲料比为6∶4,粗蛋白质含量为11%;最后10~20天,精粗饲料比为7∶3~8∶2,精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0%。一般在最…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黄牛生产奶牛(简称“黄改奶”)是指以本地牛或改良牛为母本,以国外引进的纯种荷斯坦种公牛为父本,通过冷冻精液输配技术,经过连续几代的级进杂交生产高产奶牛。这项技术的应用对迅速扩大辽宁省奶牛存栏数量、提高鲜奶总产量及推动辽宁省奶牛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畜牧业中扩大奶牛饲养规模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有奶牛自繁;二是进口;三是胚胎移植;四是“黄改奶”。其中“黄改奶”被认为是低成本实现奶牛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的有效途径。辽宁省辽西地区经过调研确定了通过“黄改奶”大力发展奶牛工程,自2004年年初实施“黄改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