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梅淑元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5):58-61
PBL教学法的实施包括提出问题、探索答案、理论提升、举一反三等4个环节。在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教学法配合,保证充裕课时及改革激励机制等途径提高PBL教学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产业市场绩效研究》在中国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凸显、工业反哺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背景下,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以“背景分析——理论基础——制度环境——绩效形成——绩效评价——绩效改善”为主线,从农业产业这一中观层面,研究中国农业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问题。 相似文献
7.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其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逻辑体系。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应该在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展现现代经济学逻辑体系,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资源"稀缺性"假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稀缺分为相对稀缺和绝对稀缺,并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中体现为相对稀缺.而资源的稀缺在理论和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商品及劳务价格的唯一性和市场主体支付能力的有限性.同时指出,只有通过竞争,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才能不断地得到解决,并体现为替代品的不断出现而非价格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十年来,由于西方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研究领域的扩展,其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着重从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三个方面分析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小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4):108-112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涉及面广,影响重大.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其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三管"齐下,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