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20-23
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皆是围绕人性之界说、根源以及善恶问题形成的。在孟子的观点中,人与生俱来的四端、四心为人性,人性本善,义理之天乃其根源;在荀子的观点中,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能为人性,人性本恶,自然之天乃其根源。 相似文献
2.
崔华前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20(2):100-103
德育方法是德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有效的德育方法是指那些适合德育过程和德育对象,反映德育规律,能够有效实现德育目标的方法。儒家的“亚圣”孟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并积极探索德育方法,形成了“射者正己”的身教示范法、“不助苗长”的循序渐进法等德育一般方法,“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意志锻炼法等道德修养方法,以及“引而不发”的启发教育法、“时雨化之”的因材施教法等道德教化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杨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26-131
肇端于中唐时期,完成于南宋末的“孟子升格运动”,与宋明理学的形成过程相始终。在这一过程中,以抬升孟子地位为基轴,儒学受佛教的影响出现了学术旨趣由宗法伦理向心性论的转移;通过义疏之学融摄佛教思想于无形,重构其心性本体论;受佛教法统说的影响而提出自己的道统说;接续孟子成圣之说,并吸纳佛教佛性理论发展了自己的圣人观,开出与佛教相匹敌的终极关怀思想,最终形成了熔儒释道思想于一炉的新儒学。 相似文献
5.
王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0-35
在君臣关系上,先秦孟子主张德高于位,东汉赵岐虽未能继承孟子衣钵以德抗位,却也守道不违,守住了人臣的基本原则。而至南宋朱熹在吸纳与反省宋代《孟子》议题的时候,再次开掘和彰显仁义道德本真,以德抗位的人臣之本也自东汉赵岐之后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6.
赵建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3):113-115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舍生取义” 学说和对“圣人”理想人格的追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借鉴和启示作用,孟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进取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邓向国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21-23
从天人关系的角度看,周公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敬天保民"的德政思想;孟子的"天民合一"观是儒家仁政思想和民本论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人文精神,是仁政思想和民本论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带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不免成为专制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8.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夏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2):140-141
中国的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孟子在继承了前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民贵君轻"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民本思想。深入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关注民生、共促和谐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