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0篇
  127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51.
【目的】为提高湿面条质构及蒸煮特性,对木薯变性淀粉、海藻酸钠和谷朊粉3种改良剂不同添加量所制成的湿面条质构及蒸煮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优选出了单一最适用量.【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木薯变性淀粉、海藻酸钠和谷朊粉复配改良剂的最优组合.【结果】单独添加0.5%木薯变性淀粉、0.4%海藻酸钠和4%谷朊粉可使面条具有良好的蒸煮特性,吸水率分别降低28.1%、34.5%、26.7%,蒸煮损失率分别降低71.7%、97.3%、77.5%,硬度分别提高37.9%、47.9%、53.7%,黏附性分别降低19.7%、64.7%、13.2%,弹性分别提高7.6%、10.1%、7.6%,咀嚼性分别提高21.1%、5.5%、41.4%,黏结性分别提高17.2%、15.6%、14.1%.【结论】3种复配改良剂在用量为海藻酸钠0.4%、谷朊粉3%、变性淀粉1.5%的情况下,能有效改善面条的蒸煮特性、保持良好的质构,提高鲜湿面品质.  相似文献   
652.
该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种植在人工配置的不同浓度(800、1 200、1 600和2 000 mg/kg)的铅污染土壤中,研究不同浓度复合改良剂(0、600、900和1 200 mg/kg)对土壤有机质、p H、小白菜可食部位铅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 mg/kg复合改良剂可使Pb污染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24.19%~60.00%,但对土壤p H值无显著影响。施用复合改良剂可明显提高小白菜安全性和营养品质,4个铅处理中小白菜可食部位铅含量降低19.11%~35.72%,Vc含量增加13.27%~69.30%,可溶性糖含量提高54.17%~87.50%,干物质量提高28.36%~33.39%,粗纤维含量降低20.83%~31.03%。因此,复合改良剂能够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推荐其适宜用量为900 mg/kg。  相似文献   
65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由不同剂量的沸石、石灰石、无机磷、有机肥(猪粪或蘑菇渣)组配的混合改良剂对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周边酸性多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4种有机-无机混合改良剂处理后,土壤pH值增加了0.52~1.76个单位,土壤中Pb、Cu、Zn的有效态含量分别比对照土壤降低70.92%~99.29%、69.47%~98.45%、67.22%~99.17%,而且土壤pH值和重金属Pb、Cu、Zn的有效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在对照土壤上,菜心和油麦菜的种子发芽和生长显著受到抑制,植株地上部Pb、Cu、Zn含量均高于食品卫生标准。土壤经混合改良剂处理后,菜心和油麦菜生长健康,株高和地上部的生物量显著增加,地上部Pb、Cu、Zn含量显著降低。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改良后土壤中的Pb、Cu、Zn可交换态含量明显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提高。因此,4种有机-无机混合改良剂通过提高土壤pH值和促进土壤中Pb、Cu、Zn由可交换态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换,从而达到钝化修复该酸性多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4.
新型改良剂对苏打碱土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型土壤改良剂对碱土快速改良的效果,筛选出田间应用最佳的改良剂用量,采用田间试验与土柱淋溶模拟相结合方法,设A_0(不加改良剂)、A_1(改良剂5 t·hm~(-2))、A_2(改良剂7.5 t·hm~(-2))、A_3(改良剂15t·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用量改良剂对盐碱土pH值、水溶性盐总量、碱化度、土壤养分变化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_0处理相比,用新型改良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pH值、水溶性盐总量和Na+含量(P0.05),且随改良剂用量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田间试验中施用改良剂的土壤碱化度由34.55%(A0)下降至18.20%(A_3)(P0.05),同时降低了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含量(P0.05)。经改良后,水稻空瘪率显著降低(P0.05),水稻的有效分蘖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P0.05),其中,A_2处理水稻增产近三倍(290.8%)。综合改良效果与产投比,改良剂适宜施用量为7.5 t·hm~(-2)。  相似文献   
655.
运动场草坪的土宜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常运动场草坪表土存在土层薄、粘闭紧实、通透性差的缺点,影响水分的渗透和草皮的生长。我们用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及调配砂、土比例的办法,铺设适宜草皮生长的表土层,达到改善坪草生长的土壤物理环境,并提出建坪后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656.
为了实现水稻的安全生产,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糙米Cd含量,以4种炭基复合改良剂为材料,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以及水稻植株吸收、累积及转运Cd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炭基复合改良剂(生物炭+沸石BZ、生物炭+沸石+有机肥BZM、生物炭+铁粉BFe、生物炭+钙镁磷肥BP)后,早稻和晚稻产量提高了4.41%~21.18%,其中BZM和BP表现较好,早稻增产更为显著。晚稻中Cd富集系数(BCF)总和大大超过早稻(1.07~3.75倍)。施用4种复合改良剂可使糙米Cd含量降低到0.03~0.23 mg/kg,除了施用BZ的晚稻糙米超标外,其余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其中BP的效果最好。该研究表明炭基复合改良剂在Cd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BP在中性或弱碱性土壤中的潜力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657.
改良设施菜地土壤对区域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该研究以芹菜为供试作物,研究富活素改良剂用量为0 kg/hm2(CK,即常规对照)、300 kg/hm2(T1)、600 kg/hm2(T2)、900 kg/hm2(T3)时对日光温室土壤农化性质及芹菜品质、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富活素改良剂对日光温室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值,且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值随富活素改良剂用量增大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富活素改良剂用量900 kg/hm2时,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值均最小,较常规对照降幅分别达到47.87%和54.28%。(2)株高、径粗、单株重以及叶片SPAD值等指标值均随富活素改良剂用量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其中富活素改良剂用量900 kg/hm2时,芹菜的株高、径粗、单株重以及叶片SPAD值最大,较常规对照增幅分别达到8....  相似文献   
658.
针对中国黄河中上游河套灌区不合理灌溉和施肥造成的盐碱农田碳排放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问题,该研究以向日葵盐碱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2 a的田间试验,探讨滴灌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盐碱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试验设置滴灌灌水下限及施肥模式2个因素。灌水下限设置2个水平(W1:土壤基质势阈值为−20 kPa,W2:土壤基质势阈值为−30 kPa),每个灌水下限下设置3种施肥模式(CK:纯施化肥,LBF:褐煤碳基有机肥4.5 t/hm2,SMF:羊粪堆肥5 t/hm2),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另设畦灌施加化肥处理作为对照(MCK)。对不同处理的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及其组成要素以及3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农产品供给功能价值、积累有机质功能价值和气体调节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滴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净初级生产力、籽粒碳输出和土壤碳排放高于畦灌处理,且这些指标的值均随土壤基质势升高而增加。相同灌溉条件下,施加有机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净初级生产力和籽粒碳输出并降低土壤碳排放。其中,滴灌灌水下限−20 kPa与褐煤碳基有机肥用量4.5 t/hm2(W1LBF)相结合的处理有效促进了作物生长,并获得了最高的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较低的土壤碳排放量,最终获得了最高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此外,净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碳排放等指标的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服价值。与MCK处理相比,W1LBF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农产品供给功能价值、积累有机质功能价值和气体调节价值,增幅分别为8004.20、923.9和2094.70元/hm2。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在河套灌区向日葵盐碱农田中,采用滴灌−20 kPa灌水下限结合4.5 t/hm2褐煤碳基有机肥可以增加作物初级净生产力、提高盐碱农田系统的碳汇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该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向日葵农田固碳减排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9.
有机酸改良剂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盐碱改良剂的应用研究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其中富含有机酸的改良剂因其无毒无害效果显著被广泛使用。通过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选取“禾康”盐碱清除剂作为典型有机酸改良剂(简称OA),设置4组施用含量梯度(0.140,0.145,0.150,0.155 g/cm^2),以未施加OA的处理作为对照,同时设置不同的OA施加深度(5—10,15—20,25—30 cm),以研究OA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施OA处理中,随着OA施加量的增加,土壤入渗能力减弱,稳定入渗率显著下降,通过Philip和Green-Amp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拟合,Philip模型较Green-Ampt与拟合参数的一致性较好,更适合于土壤中含有有机酸改良剂作用的入渗过程模拟,吸渗率S、稳渗率A相对误差分别为9.82%,2.23%,吸渗率S、稳渗率A、饱和导水率KS及土壤水吸力Sf均呈减小趋势,土壤的持水性能和土壤脱盐率显著提升。在层施OA处理下,随着层施深度的增加,累积入渗量增大,稳渗率降低,土壤的脱盐率无明显提高。研究结果为有机酸改良剂在盐碱土改良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0.
梁鹏飞  郭全恩  曹诗瑜  南丽丽 《土壤》2023,55(1):140-146
针对兰州新区城市绿化带土壤盐分含量高严重影响苗木和草坪成活率的问题,以兰州新区绿化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盆栽法,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添加禾康(T1)、乳酸菌(T2)、磷石膏(T3)、炭基肥(T4)、免申耕(T5)和磷酸脲(T6) 6种盐碱土改良剂对草坪根际土壤化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用6种改良剂均能降低草坪根际土壤pH,提升有机质、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wiener);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其中T4、T6处理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T2处理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T1处理显著提升了芽单胞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和Monte Carlo置换检验结果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