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7篇
  免费   1086篇
  国内免费   2423篇
林业   819篇
农学   3453篇
基础科学   998篇
  4512篇
综合类   10540篇
农作物   2922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1516篇
园艺   779篇
植物保护   1301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849篇
  2021年   1031篇
  2020年   1050篇
  2019年   1070篇
  2018年   850篇
  2017年   1277篇
  2016年   1409篇
  2015年   1084篇
  2014年   1433篇
  2013年   1610篇
  2012年   1894篇
  2011年   1714篇
  2010年   1358篇
  2009年   1183篇
  2008年   988篇
  2007年   1018篇
  2006年   865篇
  2005年   788篇
  2004年   573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419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275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59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8篇
  196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表明,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蔗糖3%,酵母膏0.1%,KH2PO40.1%,MgSO40.05%;培养基最佳初始pH、250mL三角瓶装量、接种量、种子菌龄分别是3.5、80mL、10%和120h;用10L发酵罐发酵时,最佳培养条件是种子种龄144h、28℃、接种量10%、通风量2.5L/min。  相似文献   
72.
根据美国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 (CNCPS) ,分析测定了 4类 2 4种饲料的营养成分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测定了它们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的丙酸产量 ,并由此建立了饲料中产丙酸的营养成分和瘤胃丙酸产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3.
不同覆土深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研究 11种覆土深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覆土深度对子实体产量、有效子实体数和幼蕾数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覆土越厚 ,幼蕾数越少。当覆土深度在 0 5~ 3cm时 ,子实体产量和有效子实体数随着覆土层的加厚逐渐增加 ,在覆土深度为 3cm时达到最大值 ,覆土深度大于 3cm时 ,则随着覆土层的加厚而逐渐减少。从生产的角度看 ,覆土 3cm是比较适宜的覆土深度 ,此时的子实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4.
不同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杏鲍菇一级种和二级种培养基配方 ,试验表明杏鲍菇一级种培养基以配方三最好 ,菌丝干重是配方七 (对照 )的 3 5倍 ,差异极显著 ;杏鲍菇二级种培养基以配方四最好 ,菌丝生长势最强 ,与供试各培养基配方相比较 ,差异均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75.
 ‘中猕1号’是从河南伏牛山区野生资源中选出的猕猴桃新品种,结果早,丰产,抗逆性强,果实大,品质优,果肉绿色,果心小,种子少,味甜,有浓郁清香味。  相似文献   
76.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对陇东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旱地冬小麦生长期光、热、水三要素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对冬小麦产量起决定作用的农业气象要素为:孕穗—成熟期光照时数,≥0℃积温,开春土壤含水量 返青—孕穗期降水量(R2 3H)。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Y=-317.138 0.6317X1 0.4647X2。  相似文献   
77.
采取限水灌溉的方法,研究了灌水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能促进棉花开花成铃,延长最佳成铃时段,增加棉株优质节位的成铃数,单株籽棉干物重增加23.4%~61.9%,产量提高16.8%~45.3%。灌水量以675m3/hm2效果最好,灌水效益高达0.57kg/m3,灌水量达1350m3/hm2增产幅度下降,灌水效益仅0.21kg/m3。  相似文献   
78.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及露地栽培3种不同处理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 境、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水分利用率,调节土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 别是速效钾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从而 防止玉米早衰,增加穗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9.
专门化肉用种羊选定、引进后,通过适应性研究,在较大规模养羊业生产实践中。对现代集约化肉羊业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和创新,组装集成并应用于生产。技术研究应用结果既为市场提供了大批专门化肉用种羊和优质安全的杂种肉羊,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为我国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集约化肉羊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想的生产模式:从适宜的专门化肉羊品种到运用高效母羊快速扩繁技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肉羊杂交利用体系,普遍应用种羊鲜、冻精生产大批肉用杂种羔羊,种植高产优质饲草及其科学加工调制和利用.建立严格兽医防疫制度.实行放牧 补饲或全舍饲的精细管理和集约化育肥,至生产优质、安全、标准肉羊,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Moringa oleifera (MO) as a partial substitute of alfalfa hay on milk yield,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dairy cows. MO was harvested at 120 days post‐seeding. Fresh MO was cut, mixed with chopped oat hay (425:575 on a DM basis), ensiled and stored for 60 days. Sixty healthy Holstein dairy cows were allocated to one of three groups: NM (no MO or control), LM (low MO; 25% alfalfa hay and 50% maize silage were replaced by MO silage) or HM (high MO; 50% alfalfa hay and 100% maize silage were replaced by MO silage). The feeding trial lasted 35 days. The LM and HM diets did not affect dry matter (DM) intake, milk yield or milk composition (lactose, milk fat, milk protein and somatic cell count).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M and NDF was lower for HM group than NM group. Additional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LM and NM groups. The HM group had lower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higher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urea than the NM group. The partial replacement of alfalfa hay (≤50%) and maize silage with MO silage had no negative effects on milk yield, in vivo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r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lactating co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