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84篇
  免费   2866篇
  国内免费   3640篇
林业   2995篇
农学   2418篇
基础科学   2302篇
  22048篇
综合类   15678篇
农作物   1165篇
水产渔业   234篇
畜牧兽医   1820篇
园艺   606篇
植物保护   3424篇
  2024年   438篇
  2023年   1263篇
  2022年   1660篇
  2021年   1717篇
  2020年   1775篇
  2019年   1979篇
  2018年   1631篇
  2017年   2448篇
  2016年   2872篇
  2015年   1969篇
  2014年   2241篇
  2013年   3166篇
  2012年   4044篇
  2011年   2998篇
  2010年   2332篇
  2009年   2409篇
  2008年   2161篇
  2007年   2342篇
  2006年   2028篇
  2005年   1726篇
  2004年   1332篇
  2003年   1168篇
  2002年   929篇
  2001年   894篇
  2000年   765篇
  1999年   563篇
  1998年   507篇
  1997年   511篇
  1996年   441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425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毛细吸渗原理快速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田间持水量是衡量田间土壤保持水分能力的重要指标,视为对作物有效的土壤水分的上限,对农田灌溉和作物水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研究提出了能快速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新型毛细吸渗法。该方法以田间持水量为无地下水影响下土壤基质所能吸持的最大含水量为物理基础,设计了一套满足田间持水量要求的实验方法、装置和程序,采用5种不同土壤测量了其田间持水量,并与用威尔科克斯法测量得到的田间持水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测量方法,无论是基本原理还是室内试验均可行。与威尔科克斯法相比,其测量值略微偏小;两种测量值相关性很好,相差约为9%,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土壤的吸湿过程与脱湿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滞后所致。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大大缩短测量时间,具有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土壤重金属迁移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随着工业发展和废弃物的排放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环境问题。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转化以及污染修复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模拟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该文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模拟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归纳,集中阐述了对流弥散和经验随机两大类模型的特点和应用,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将数学模拟与土壤重金属信息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有机结合,将有可能为环境保护和农业决策提供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3.
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3组质地(粘土、重壤土和轻壤土)水稻土水溶性磷(0.01mol·L-1CaCl2-P)与土壤测试磷(Olsen-P和Bray1-P)及土壤磷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土因淹水耕作,其磷释放潜力明显高于旱地土壤,水溶性磷随土壤测试磷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测试磷及磷的饱和度与土壤水溶性磷的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土壤磷超过转折点时,土壤水溶性磷和磷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加。在好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50~75mg·kg-1、Bray1-P90~140mg·kg-1和磷饱和度21%~23%之间;在厌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35~45mg·kg-1、Bray1-P75~115mg·kg-1和磷饱和度16%~18%之间,超过临界值土壤磷素可对环境产生非常明显的负影响,不应再施用磷肥和粪肥。  相似文献   
94.
有机酸对Cu Pb Cd在土壤表面竞争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选择一种红壤和一种水稻土,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对Cu(Ⅱ)、Pb(Ⅱ)和Cd(Ⅱ)在这2种土壤中竞争吸附的影响,并与单一体系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柠檬酸和酒石酸与Cd(Ⅱ)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较小,2种有机酸对2种土壤中Cd(Ⅱ)的吸附均表现出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随有机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酒石酸促进了红壤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而且低pH下的促进作用大于高pH下的作用。pH4.2时酒石酸对水稻土吸附Cu(Ⅱ)和Pb(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pH5.2时酒石酸使水稻土对Cu(Ⅱ)的吸附量减小,但对Pb的吸附基本无影响。柠檬酸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的影响表现为峰形曲线,即吸附量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某一浓度时达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在较高浓度和较高pH下,柠檬酸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特别在水稻土中。由于红壤游离氧化铁的含量比水稻土高得多,有机酸对红壤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促进作用大于水稻土中的作用,相反有机酸对水稻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大于红壤中的作用。虽然在竞争条件下有机酸对某一重金属离子吸附的促进作用小于单一体系中的,但竞争条件下所有重金属离子吸附增量的总和大于单一体系中单个离子的吸附增量。在柠檬酸体系中,低pH下Cu(Ⅱ)和Pb(Ⅱ)在单一体系中的吸附量高于竞争体系中的,但在高pH下结果相反,这主要与柠檬酸在不同pH下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机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毛竹入侵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与固碳潜力及森林的毛竹入侵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落叶阔叶林(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竹阔混交林(混交林)和毛竹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林下地表0~10 cm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包括土壤pH、含水率和有机碳、全氮、NH+4-N、NO-3-N、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β-葡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物酶(POX)、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和酶计量(VC/NVN/PVC/P),比较不同林分的土壤指标。【结果】①随着毛竹入侵,毛竹林土壤pH值和含水率显著增大,且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有机碳、NO-3-N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NH+4-N、有效磷和全磷含量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不显著。②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水解酶(BG、NAG+LAP、AcP)活性均随毛竹入侵呈下降趋势,氧化酶(POX、PER)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酶计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的VN/P显著低于混交林和麻栎林(P<0.05),而VC/NVC/P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③酶活性的矢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程度高于混交林和麻栎林。④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NO-3-N、全氮、有效磷含量或pH有显著相关关系,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相关性总体不显著。【结论】毛竹林取代落叶阔叶林(麻栎林)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相关水解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原有落叶阔叶林土壤碳库与养分库的保存。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利用两种外源硅肥材料开展试验,研究外源硅对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以及稻谷Cd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硅胶(分子式mSiO2.nH2O,含量98%以上)、液体硅肥(SiO2浓度≥23%)作为外源硅肥材料,通过在重金属镉Cd超标稻田土壤施用硅胶,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喷施液体硅肥,研究硅钝化稻田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及降低稻谷Cd含量。【结果】施用硅胶达到100kg/667m2对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有极显著效果,表明稻田施用硅胶可以钝化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施用硅胶达到100kg/667m2对降低稻谷Cd含量有显著效果,施用硅胶再配合喷施液体硅肥时,对降低稻谷Cd含量有极显著效果;施用硅胶、液体硅肥对提高稻谷产量有显著作用。【结论】基施硅胶配合喷施液体硅肥,对钝化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降低稻谷Cd含量,提高稻谷产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7.
文章在分析牙克石市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牙克石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可行性及生态修复的措施,以及近年来牙克石市生态修复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98.
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内蒙古风蚀沙化区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或重建过程中灌丛对养分的聚集和土壤肥力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灌丛大小和灌丛不同土层养分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灌丛内0~5 cm土层的养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对照样地,5~20 cm土层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高于相应的对照,灌丛土壤颗粒含量和本地区土壤本底颗粒组成有密切的关系,和对照区相比,短期内没有显著增加土壤的细粒成分,但灌丛在减少风蚀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以海南省儋州林场刚果12号桉(Eucalyptus ABL12)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刚果12号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分布规律及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剖面上,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垂直变化,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3大类菌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还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最大值一般出现在9、10月份;各样地中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桉-豆科牧草>桉-禾本科牧草>纯桉林,且土壤微生物类群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经过桉树-牧草间种后,桉树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性质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永州不同生境设立5个样区进行取样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024头,隶属于5门、10纲、31目、111科、共152种。其中垫刃目、弹尾目、蜱螨目属于优势类群;矛线目、膜翅目等14个目属于常见类群,构成了永州土壤动物的主体。不同生境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有一定的差异,苗由和杉树林远远大于其它3个生境。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层也比较明显,种类和个体数量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减少,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对各生境的密度一类群指数DG、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效c、均匀性指数E和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