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136篇
农学   295篇
基础科学   4篇
  123篇
综合类   856篇
农作物   16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76篇
植物保护   56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明确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紫荆植株枯死的病因,采集具有典型黄萎病症状的紫荆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2株病原菌Vcg1和Vcg4,并进行鉴定。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菌落菌丝灰白色,分生孢子梗轮生,后期产生微菌核。PCR扩增菌株Vcg1和Vcg4 r DNA-ITS区段并测序,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大丽轮枝菌(V.dahliae Kleb.)同源性最高。通过分生孢子悬浮液伤根接种法测定目标菌株在紫荆幼苗上的致病性,结果发现该病原菌能引起紫荆发病,维管束变褐色,严重的导致紫荆植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引起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紫荆枯死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  相似文献   
7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2是分离自新疆棉田根际土壤的一株广谱抑菌菌株,尤其对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提高菌株S12发酵液中芽孢产量,对其发酵培养基组分及配比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分析6种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S12芽孢产量的影响,随后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影响芽孢产量的主要因子,并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配比。最终获得菌株S12产芽孢培养基的优化配比组合为:玉米粉1.30%、大豆蛋白胨1.51%、CaCO30.08%、NaH2PO4·2H2O0.2%、Na2HPO4·2H2O 0.4%。优化后芽孢产量达到7.46×108 mL-1,与初始培养基相比提高了387.58%。可见,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提高发酵液中芽孢产量,降低生产原料成本,为其进一步生防菌剂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3.
尖镰孢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尖镰孢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属于对外检疫对象,其寄主范围广,可以危害100多种植物,目前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文章概述了国内外用于尖镰孢枯萎病生物防治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生防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利用生防菌在尖镰孢枯萎病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防菌与农药复配使用、生防菌与其它拮抗微生物协同互作、提取和纯化生防菌的抗菌物质研制新的生物农药以及构建生防工程菌等对策,以提高对病害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4.
广西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2006年对广西主要产蕉区的24个市(县)的67个点进行了镰刀菌枯萎病调查,调查的品种有香蕉、红蕉、西贡蕉、牛角蕉以及野生蕉.调查结果发现,镰刀菌枯萎病对西贡蕉为害较为严重,病株率为4.5%~73.5%,而在香蕉和野生蕉资源材料上未发现枯萎病株;经病原菌致病性接种测定和PCR鉴定,确定广西主要蕉区发生的西贡蕉枯萎病是由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1号生理小种引起,在广西至今没有发现该病4号生理小种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75.
松材线虫危害后马尾松林土壤氮素的矿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肥大蜀山森林公园受松材线虫危害程度不同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对林氮素的转化性质,增加了土壤氮素淋失的危险性。地土壤氮素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土壤氮素转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受损严重的林分氮素矿化速率显著高于轻度受损林分,特别是硝化速率更为显著(P<0.01)。松材线虫病危害改变了马尾松林土壤  相似文献   
76.
分离自棉花的轮枝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已知引起植物萎蔫病的轮枝菌有5个“种”,本研究旨在澄清在中国引起棉花黄萎病的轮枝菌的“种”类。【方法】从中国12个省84个县分离获得310个轮枝菌菌株,采用生物学性状观察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的鉴定。【结果】298株均产生黑色微菌核和轮枝状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大丽轮枝菌,另有12个菌株培养性状较为特殊(不产生微菌核,出现黑色菌丝或厚壁孢子),经温度敏感试验、PCR特异扩增及ITS序列进一步鉴定,2株被确定为变黑轮枝菌,其它10株被确定为大丽轮枝菌,没有出现黑白轮枝菌。【结论】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均分离到1株变黑轮枝菌,其在棉花黄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大丽轮枝菌的互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邓兆峰  方丽英  吕成群  黄宝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01-1102,1113
[目的]为林业生产防治青枯病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广西上思县2种发病症状的桉树病株根上收集青枯病病原菌,按柯赫原则研究其致病性。[结果]2种症状的90%以上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完全相同,分离培养证实均是与自然界完全相同的青枯病菌。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慢性型青枯病菌部分菌株发生变异,致病性减弱甚至丧失,急性型青枯病菌的菌株致病性未减弱。接种试验表明,急性型症状病株上分离所得青枯病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症状的病原菌,桉树苗木死亡率高,发病时间早,发病程度也有一定差异。[结论]2种症状分离到的病原菌都为青枯病菌,均有明显致病性,急性型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筛选出4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78.
水杨酸对甘薯抗薯瘟病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水杨酸(SA)浓度对甘薯抗薯瘟病和抗氧化酶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甘薯接种薯瘟菌前3 d喷施不同浓度SA,1-7 mmol.L-1SA均可诱导甘薯对薯瘟病的抗性,其最适浓度为5 mmol.L-1;SA提高叶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使过氧化氢(H2O2)累积减少.可见在薯瘟病菌浸染下,SA能够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可诱导甘薯对薯瘟病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79.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发生,2012-2016年连续5年开展了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原菌鉴定、发病规律调查和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台州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害有甘薯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甘薯茎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甘薯茎腐病(Dickeya dadantii),以及以病原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而且试验病区甘薯发病是以后者为主,该病害在台州多在6月底7月初始发,8月和9月份雨水多湿度大的情况下盛发,近来危害越来越严重,产量损失达50%以上甚至绝收;不同耕作制、脱毒苗扦插、地膜覆盖和施用有机肥等栽培措施都不能降低发病率和减少薯块产量损失,而推迟甘薯扦插期至6月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损失;鉴定筛选到了抗病低代材料YA3008,产量高达38542.5 kg/hm2;筛选到了具有一定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32.5%阿米妙收。综合5年来的试验研究结果认为,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策略、途径应以选育与应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辅之以综合运用其他农业防控和化学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选育出适合我国华南地区种植的果底钝、果横径大、光泽度好、产量高、抗病强的白茄新品种,为华南地区白茄生产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抗青枯病优质自交系紫花矮白茄为母本,创新资源丰白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组合,对其组合力进行测定,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选育的白玉2号总产量比对照品种白玉白茄极显著增产27.4%(P<0.01,下同),果长(28.8 cm)、果横径(5.4 cm)和单果重(296 g)分别比对照品种白玉白茄增加7.5%、31.7%和42.3%;果底钝,果面平滑、着色均匀,光泽度好,且感观品质和理化品质均较优.区域性试验结果显示,春、秋季白玉2号总产量(41.56和38.28 t/ha)分别比对照品种象牙白茄增产9.6%和3.7%,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春季总产量比对照品种紫荣8号极显著增产22.5%;田间表现中抗青枯病.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选育的白玉2号适应性广、中抗青枯病、产量高,果实外观品质和理化品质均较优,适合华南地区春季和秋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