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36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0篇
  92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1.
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的因素众多,因此,对项目风险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即 算子)和加权算术平均算子(即 算子)的多属性群决策通过对某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分值进行纵向和横向集结,综合利用与整合了两种算子在纵向和横向集结的优点,可以有效消除决策者受个人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工程风险的评价的结果,同时增加中间值的作用,能使工程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12.
【目的】研究天然次生林的进界木数量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进界木株数与各个变量间的响应关系,探索应对处理空间非平稳数据的可行办法,构建最优的进界木株数模型形式,以期为天然次生林的生长动态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技术手段,从而为指导天然次生林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塔子沟林场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06块1997年和2007年两期的局级固定样地,以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为影响因子,分别构建常规泊松回归模型(PR)、地理加权泊松回归模型(GWPR)、半参数地理加权泊松回归模型(SGWPR)对研究区的进界木株数和分布情况进行模拟估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对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利用全域和局域Moran’s I对比分析3种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局域空间聚集情况;运用半参数地理加权泊松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绘制研究区的进界木空间分布图,分析进界木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结果】(1)在3种模型中,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均对塔子沟天然次生林进界木株数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林分平均胸径是影响最大的变量,两者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13.
为探究城市群耕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本研究在综合评价框架下,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构建评测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21年北部湾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指数为0.334,基尼系数为0.183,以低度集约为主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超变密度(50.33%)和省域内差异(45.60%)是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气温(0.491)、农业播种面积占比(0.273)、高程(0.165)和城镇用地集约度(0.146)的地理加权回归系数相对较大且为正,降水(-0.440)、城镇化率(-0.207)和建设投入强度(-0.170)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小且为负,各因素存在空间非平稳性。研究表明,北部湾城市群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异质性表现为格局的空间非均衡性和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多因素之间体现了耕地利用自然因素是基础本底、农用土地集约经营正向促进、非农用土地集约利用负向抑制的作用机理,提高城镇用地集约度、统筹农业播种规模、量化耕地报酬是提升耕地集约利用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314.
[目的] 对甘肃省的荒漠化状况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荒漠化综合防治及“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的推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植被指数及地表反照率构建了荒漠化差值指数,使用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甘肃省2000—2022年23 a间的荒漠化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 ①甘肃省荒漠化整体呈现出“西北荒东南绿”的特点,西北区域同时受风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影响,荒漠化最严重,向东南方向荒漠化程度逐渐减轻,中部地区受水土流失影响荒漠化程度较严重,南部区域荒漠化程度较轻;时间上,23 a间,甘肃省荒漠化程度逐渐改善,且南部区域改善程度强于北部区域; ②从空间自相关看,甘肃省荒漠化主要表现出聚集特性,即荒漠化程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 ③降雨对缓解荒漠化最有益处,且对西北的影响大于东南,风速和人口会加剧荒漠化的发生,西南部气温升高荒漠化程度会加重,其余区域则相反。 [结论] 2000—2022年甘肃省荒漠化整体呈改善趋势,西北部荒漠化仍较严重,甘肃省荒漠化的驱动因素存在较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最主要的因素为降雨。  相似文献   
315.
[目的] 厘清安徽省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作用机制,为提高研究区生态治理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借助InVEST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20年生境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以网格为分析单元,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景观格局等层面因素对生境质量的空间作用机制。 [结果] ①2000—2020年安徽省的优势景观始终为耕地,区域内的景观转变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与建设用地之间,其中建设用地景观要素扩张最为明显。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增大导致安徽省景观格局朝着破碎化、复杂化趋势演变。 ②2000—2020年间安徽省生境质量均值下降0.016,整体上呈现轻微退化趋势,区域内生境质量以较差(0.2~0.4)等级为主,两期数据占比均超过40%。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在空间格局上呈现着“南高北低”的态势。 ③根据MGWR模型回归结果,降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对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两期回归系数的正值比例均达80%以上,并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扩大,在空间格局上皖南的回归系数整体大于皖北;人口密度与单位面积GDP对于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两期回归系数的负值比例均达90%以上,在空间格局上皖北的回归系数整体大于皖南;最大斑块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对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正负双向影响,随着安徽省景观格局的破碎化与复杂化发展,其回归系数的负值比例也进一步扩大。 [结论] 安徽省生境质量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制定差异化的保护政策,因地制宜治理生态环境,以提高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16.
【目的】基于形态指标和品质指标,评价筛选适合瓜棉套作模式的棉花品种。【方法】以1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测定在瓜棉套作模式下棉花株高、果枝节位、果枝数、吐絮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生育期10项数量性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等对参试棉花品种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10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复杂。其中,3对数量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对数量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14个棉花的10项数量性状89.77%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26.89%、21.94%、18.19%、13.23%和9.53%;当类间距离为4.75时,14个棉花品种被聚为3类。第Ⅰ类形态不繁茂且低产型有6个品种、第Ⅱ类形态较繁茂且高产型有2个品种、第Ⅲ类形态繁茂且产量较高型有6个品种;聚类分析的判对概率是100%,分类结果准确可靠;加权关联度高于岱字-80(CK)的品种包括:兴农7号、陆地棉系1号、新陆中49号、新陆中51号、新陆中40号和中棉63号。【结论】陆地棉品种兴农7号和新陆中51号在吐鲁番瓜套棉栽培模式下具有生产潜力和推广应用价值。陆地棉系1号、新陆中40号、新陆中49号,3个品种可作为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317.
利用相对误差最小二乘法估计材积方程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利用相对误差最小二乘法估计材积方程参数的方法,讨论了该方法与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材积方程参数的某些一致性。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材积方程模型的异方差性,使建立的材积方程较大地降低了平均相对预测误差,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318.
基于注意力机制金字塔网络的麦穗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预测小麦产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改进的小麦穗部检测方法。针对检测结果中存在的误检或漏检等问题,本文首先在原始特征提取网络的编码和解码区域分别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以增加对麦穗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的提取,有效提升网络对遮挡麦穗的检测性能;其次对原始区域建议网络的输入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加权区域建议网络,在通道级别上将高层具有强语义信息的低分辨率特征图融合在一起,经过一系列的全连接层和激活函数生成对应维度的概率后,对底层高分辨率特征图进行加权以增强有用的信息通道,为难以检测的较小麦穗生成更精确的检测框。关于实地采集的灌浆期麦穗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明显改善了对遮挡麦穗和较小麦穗的检测效果,其检测精确度、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分别达到80.53%、87.12%和88.53%。通过对公开ACID数据集上不同时期麦穗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19.
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玉米叶部病害识别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针对单分类器识别的局限性和玉米叶部病害的复杂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加权的多分类器融合的玉米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的玉米叶部病害图像的病害区域分别提取颜色、颜色共生矩阵和颜色完全局部二值模式3种特征,并相应地构建3个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单分类器;然后,利用K近邻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计算各单分类器的自适应动态权值;最后,通过线性加权的方式进行融合判决,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利用该方法对7种常见的玉米叶部病害图片进行了试验,平均识别率达94.71%。结果表明,其性能优于目前常见的单一特征或特征组合构建的同类分类器及多分类器融合方法。研究结果为其他农作物病害诊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20.
针对联合收割机的振动问题,该文以4L-0.2微型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最小幅值点法,通过优化割台与整机的连接点,减小振动能量的传递。首先,对比割台有限元仿真模态和试验模态,验证仿真模型和试验数据的正确性,为后续分析确定模态分析的阶次。其次,利用电机驱动割刀模拟工作工况,发现5、10和15 Hz 3个频率的频谱幅值较大,对整机的振动影响明显。而后,利用激振器作激励源,测量单频激励时分布在拟挂接区域内选定点的振动幅值,以这些点的坐标和振幅为采样,拟合二次曲线,(拟合度取值范围0.879~0.975),得到单频极小振动幅值点。最后,以频谱幅值比例和人体对不同方向振动的敏感度作为影响系数,求出3个频率极小振动幅值点的加权重心,作为连接点的优化解。为了验证优化解的正确性,试验测量该点在工作工况下的振幅,结果表明振幅小于拟挂接区其他各点,为该区域平均加权幅值29.707 m/s2的89.29%,最大振幅点幅值35.044 m/s2的74.92%,达到优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