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56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14篇
  113篇
综合类   471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237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蛹虫草基质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stroma polysaccharides,CMSP)的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采用ICR小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设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CMSP试验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设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CMSP试验组(150、300、600 mg/kg)。结果表明,在14 d的观察中,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且灌胃剂量超过10 000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各组与空白对照组在体重增加、摄食量、血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尿常规、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相比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CMSP实际为无毒物,且对大鼠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为600 mg/(kg·d)。  相似文献   
992.
喜树果渣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均匀设计法及一系列单因素选择试验优化了喜树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比较了蒸煮回流法和微波提取法提取喜树多糖的效率.喜树多糖的微波提取优化条件是:固液比为 0.1(1:10), NaOH 浓度1.55 mol·L-1,微波功率 284 W,微波作用时间 9.2 min.采取2次浸泡,2次微波处理方式,提取液的浓缩比为5,乙醇加入量为 30 mL,沉淀放置48 h.  相似文献   
993.
南瓜籽多糖乙醇分级沉淀与超声波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浸提、Saveg脱蛋白制备南瓜籽多糖,蒸馏水复溶后采用0~30%、30%~60%、60%~80%乙醇分级沉淀法得到3种多糖PSP-30、PSP-60和PSP-80。通过测定多糖、蛋白含量、单糖组成及利用红外和紫外光谱检测表明:PSP-30、PSP-60和PSP-80均为结合一定量蛋白的多糖,不含糖醛酸;PSP-30、PSP-60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6种单糖组成,PSP-80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3种多糖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高清除作用,其中PSP-60效果最好,当质量浓度2.5 mg/m L时,清除率为61.90%。多糖PSP-60经不同频率超声波处理后,单糖组成的物质的量比和抗氧化活性均有所改变,证实超声波可以造成多糖中单糖的转化和生物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94.
外源水溶性Cd在棕壤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验室土柱法研究了外源水溶性Cd在棕壤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在非饱和水分条件下,外源水溶性Cd进入棕壤90d后并未向15~30cm土层迁移,而是集中在0~15cm层次;外源水溶性Cd进入棕壤(0~15cm)30d后水溶态Cd迅速向其他形态转化,其形态分布主要以交换态(65.57%)为主,其次为残渣态(24.92%)、碳酸盐结合态(6.23%)、铁锰氧化物态(2.46%)、水溶态(0.82%),有机结合态未检出。在其后的60d里,外源Cd各形态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幅度较小,其中交换态分别占总量的60.59%和67.03%,说明外源Cd进入棕壤90d后绝大部分还未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形态,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污染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棕壤(0~15cm)对外源水溶性Cd的吸附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络合(或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猴头菌属(Hericium)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猴头菌属(Hericium)真菌是珍贵的药膳兼用菌。从猴头菌属真菌的子实体、菌丝体及菌丝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统称为猴头菌属真菌多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表明,猴头菌属真菌多糖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抑瘤、降血压、降血糖等多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疗效。文中简要介绍了猴头菌属真菌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猴头菌属真菌多糖的组成、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液态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甘草多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甘草多糖,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甘草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甘草多糖溶液对DPPH自由基、.OH和O2-.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从土壤中分离到的粘多糖生产菌LV-1的发酵条件。[方法]以梯度稀释法筛选粘多糖产生菌,探讨碳源、氮源、初始pH值和温度对粘多糖生产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对LV-1菌株粘性多糖产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发现,该多糖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正丁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为中性多糖,pH值7.5,带负电荷,不含蛋白质、果糖基、糖醛酸基和硫酸根,无还原末端,不具有淀粉样结构。LV-1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3%甘露醇为碳源,0.25%酵母粉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28℃。[结论]该研究可为LV-1菌的开发利用及粘性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黄芪多糖除蛋白质方法与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Sevag法除黄芪粗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条件,并比较Sevag法和反复冻融法的除蛋白质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溶剂比例、用量、处理时间对蛋白质去除的影响。结果显示,Sevag法除蛋白质最佳条件为氯仿:正丁醇=4:1,多糖溶液:Sevag试剂=2:1,搅拌时间为25min。Sevag法与反复冻融法除蛋白质的最适次数为4次,前者除蛋白质的效果优于后者,从而优化了去除黄芪粗多糖中蛋白质的方法,可为黄芪多糖的研究与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在水稻移栽后遭受洪涝的机插秧田块,开展不同淹水时间稻田中后期喷施硅肥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稻遭涝灾后中后期配施"硅丰壹号"硅肥有利于增强抗逆能力,促进成熟期叶片光合产物积累,增加产量,以处理4,即喷施4次硅肥,每次用量为200 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00.
High-quality DNA is a prerequisite for a range of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s and thus DNA extra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eps for several downstream experiments. DNA isolation directly from seeds could save time and effort, particularly for large-scale experiments where growing and maintaining multitude of genotypes in parallel is cumbersome. However, seeds often contain polysaccharides, polyphenols, mucilage, oils, etc., which cause DNA extraction from seeds difficult and sometimes a research limiting step.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considered many previous protocols and optimized these methods to devise a general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DNA from the seeds of diverse plant genera. The new SGS buffer (sucrose, glycerol and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was used to extract intact DNA from seeds with yield and quality better than in the previous protocols. Moreover,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devoid of hazardous and expensive reagents and can be scaled 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