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0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647篇
林业   2045篇
农学   421篇
基础科学   529篇
  2894篇
综合类   3881篇
农作物   242篇
水产渔业   276篇
畜牧兽医   977篇
园艺   236篇
植物保护   61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980篇
  2011年   940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708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喻洋 《北京农业》2012,(15):170-171
简要论述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途径以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2.
李岩峰 《北京农业》2012,(27):106-107
阐述了黑龙江省勃利县地下水取水井管理基本现状,提出了在县级水资源管理中开展对地下水取水井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3.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哀牢山南端以东的滇东南高原向东南半岛延伸的结合部,南亚热带与热带的过渡地带。在这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成为我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滇东南—桂西北的核心部位,区内有发育完整,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但在管理中存在许多方面问题,据此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4.
刘佳茹  赵军  王建邦 《草业科学》2021,38(3):419-431
祁连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及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对干旱的响应,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MOD13Q1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Thornthwaite方法、趋势分析法、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法,计算得到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和表示干旱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FVC和SPEI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FVC最低,2011年FVC最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FVC最高;空间上,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年均值为0.4522,区域差异明显,绝大部分区域FVC呈增加趋势;2)近16年,祁连山地区FVC改善的区域占77.13%,退化的区域占22.87%;FVC未来变化趋势负向特征强于正向特征,持续改善的面积为28.10%,由改善到退化的面积最大为49.23%,需要加大力度对这些区域进行关注和保护;3)祁连山地区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湿润状态,中段和东段部分地区处于轻度干旱;不同时间尺度上,年际SPEI均呈现干旱化加强趋势,总体上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干旱化程度呈降低趋势,气候向好的方向发展;4)年尺度上祁连山地区SPEI与FVC呈正相关关系,季节尺度上夏季FVC对SPEI干旱程度响应最明显,春季和秋季次之,说明FVC与SPEI间相关显著性越高,响应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75.
植被盖度是刻画陆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的重要生态参量。以当雄县Landsat-8OLI为数据源,从10种常用植被指数中筛选出适合反演高寒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草地植被盖度的植被指数,引入像元三分法确定端元特征值,通过不同植被指数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盖度的对比分析,确定适合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最优植被指数,根据反演结果分析了研究区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由短波红外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于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2)基于MSACR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则最适用于生长季植被盖度的反演。3)研究区草地植被盖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变化格局,草地集中分布于海拔4300~5100 m处。生长季植被盖度主要集中于20%~80%,非生长季绝大部分的草地盖度小于40%。研究结果可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存储、植被生产力、土壤侵蚀、生态水文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任军  石遥  刘方  田蓉  刘兴 《草业学报》2021,30(8):86-97
为明确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及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对贵州省典型锰矿废渣堆场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并调查研究了锰矿废渣堆场草本植物的类群及重金属吸收特征。共采集优势草本植物18种,隶属11科18属,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对18种草本植物体地上部、地下部及其生长基质中Cr、Ni、Cu、Zn、Cd、Pb和Mn 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异较大,Mn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d,属于Mn、Cd复合型污染。计算了草本植物对7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并对18种草本植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分析了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结果显示,看麦娘对Cd富集系数达22.49,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五节芒、商陆对Cr、Ni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风毛菊和夏枯草对锰矿废渣区多种重金属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废渣堆场主要为Mn和Cd污染,矿区本土自然生长的优势草本植物可作为生态修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77.
甘肃省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遥感数据和2014年实测数据,采用经验回归模型法构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估算模型,并研究了过去20年高寒草甸FVC时空变化规律、稳定性及变化原因,以期为FVC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6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中除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外,其余VI与FVC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0.01);模型精度检验发现高寒草甸FVC最佳反演模型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二项式模型:y=-0.65x2+1.97x—0.23(R2=0.81,RMSE=7.33);甘肃省高寒草甸FVC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0年FVC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年均FVC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15%·a-1,其中FVC增加的面积占52.76%,稳定的面积占27.58%,下降的面积占19.66%,FVC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占86.57%。综上所述,2000—2019年甘肃省高寒草甸FVC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并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78.
常明 《草地学报》2021,29(6):1286-1293
为了解火烧对植物群落结构和植被恢复速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皇城羊场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进行了火烧试验,并分别在2017,2018及2019年的5月(返青期)、7月(生长期)和9月(生长末期)测量了该区域火烧样地和原生样地的植被覆盖度、群落多样性和裸地百分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5月后火烧样地与原生样地间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间差异不显著;火烧后引起的植物结构变化是短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恢复时间大约16个月左右;同时火烧改变了物种组成,其中在火烧样地中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锐果鸢尾(Iris goniocarpa)逐渐消失,而鳞叶龙胆(Gentiana squarrosa)和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逐渐出现。本研究说明春季火烧对亚高山草甸植物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作为亚高山草甸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9.
霉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而且以孢子形态随空气、水等媒介进行扩散。对食品原辅料及生产环境均可造成污染,是造成发酵乳变质的主要原因。发酵乳作为保质期较短且需冷链储运、销售的产品,零星的霉菌污染不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但由于部分销售终端及三四线市场冷链运输缺失,造成霉菌生长,发酵乳呈现明显霉斑,导致消费者体验差,给企业品牌造成极坏影响,也影响了食品安全。本文概述了发酵乳中来自原辅料、环境、水中霉菌零星污染来源、验证方法以及相应控制措施,以期为发酵乳中霉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草原是内蒙古地区草食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优质牧草的主要来源。有毒有害牧草生长扩散预示着草场退化,对当地草食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会造成毁灭性打击。有毒有害植物生长发育,不仅会危害牲畜健康且还会严重消耗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妨碍优良牧草繁殖生长,使草场产量和质量显著下降。在长时间草场利用过程中,很多农牧民群众只注重索取,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使草场生产能力和抵抗能力逐渐变差,给有毒有害牧草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因此需要加强寒冷地区草原有毒有害牧草的监测,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该文主要探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寒冷地区草原有毒有害牧草的种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