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4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林业   1032篇
农学   599篇
基础科学   299篇
  905篇
综合类   3248篇
农作物   390篇
水产渔业   191篇
畜牧兽医   999篇
园艺   203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昆明西山山原红壤和红色石灰土的pH值与磁化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汪彦林  苏怀  董铭  孔瑞  邓东富  李晓美  史正涛 《土壤》2012,44(1):107-110
通过对昆明西山山原红壤和红色石灰土的pH值和磁化率测试研究发现,山原红壤的pH值在4.0~5.8之间,呈酸性,质量磁化率在56×10-8~174×10-8m3/kg之间,pH值与磁化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红色石灰土pH值在6.0~8.4之间,磁化率为752×10-8~5 056×10-8m3/kg,pH值和磁化率呈负相关关系。该研究表明,在我国西南地区,土壤pH值和磁化率既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存在正相关关系。结合前人在其他地区的研究资料,进一步发现,土壤的酸碱环境可能是决定这些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2.
相对SPAD值用于不同品种夏玉米氮肥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不同玉米品种及关键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和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对氮肥用量、子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玉米各关键生育期的SPAD值开始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N 210 kg /hm2后不再显著增加;郑单958和冀农一号大喇叭口期的相对SPAD值与产量的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其平台相对SPAD值分别为0.976和0.981;两玉米品种和不同生育期间的绝对SPAD值差异显著,利用相对SPAD值可消除品种和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玉米关键生育期追肥量和总施氮量均随预设相对SPAD阈值的增加而增加,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能在保持高产的同时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降低氮肥用量、田间氮素表观损失和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保持玉米高产高效的适宜相对SPAD阈值为0.95~0.98,此阈值管理下,郑单958和冀农一号的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没有降低,而氮肥用量降低了42%,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18.6、20.0个百分点和6.0、6.5 kg/kg。  相似文献   
173.
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法,研究了磺胺嘧啶在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磺胺嘧啶的吸附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但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良好地线性拟合。黑土(〈0.2mm)及其不同粒径(粘粒:〈0.002mm、粉粒:0.002~0.02mm、砂粒:0.02~0.2mm)的Freundlich容量因子Kf值分别为29.6、53.1、32.9L.kg-1和21.6L.kg-1,说明磺胺嘧啶在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吸附行为存在差异。将吸附参数Kf进行碳标化处理后,Koc值除粉粒外,其他基本一致。随着溶液pH的持续增加(1.0~10.0),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磺胺嘧啶的吸附参数lgKf呈现先急剧降低然后稍微回升的趋势,由此推测,阳离子交换作用可能是磺胺嘧啶土壤吸附的重要机制。过氧化氢处理去除土壤有机质后,黑土的Kd值从1.92L.kg-1降为1.22L.kg-1,磺胺嘧啶的吸附量由16.5mg.kg-1降低到11.2mg.kg-1,说明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磺胺嘧啶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4.
小麦蚕豆间作对红壤有效磷的影响及其与根际pH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云南红壤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测定分蘖~拔节期、孕穗~抽穗期、灌浆~乳熟期不同土层深度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含量和根际pH值,比较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和pH值的影响,探讨了间作小麦根际pH与根际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小麦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同时,小麦蚕豆间作促进了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分蘖~拔节期、孕穗~抽穗期0-10 cm、10-20 cm土层单、间作差异显著;间作显著降低了分蘖~拔节期10-20 cm土层、孕穗~抽穗期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小麦根际土壤pH.分蘖~拔节期、灌浆~乳熟期,单、间作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根际pH呈负相关关系.试验表明,在红壤上间作小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与间作降低根际pH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5.
Abstract

A water culture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N application during the ripening period (RP) on photosynthesis,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its impact on grain ripening and yield in two semidwarf indica type varieties viz. Gui Zhao 2 (GZ) and BR3 (BR) compared with a japonica type variety Koganemasari (KO) under four N rates viz. 0 (N0), 10 (N10), 20 (N20), and 40 (N40) mg L?1. Results showed that N application enabled to maintain a higher leaf area and delay leaf senescence in both indica and japonica type varieties but the decrease in the rate, of leaf area was higher in the former than in the latter and the rate was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N rates. Flag leaf photosynthesis and SPAD values of N treated plants were higher throughout the RP, showing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ither for each variety or all the varieties together. Higher photosynthetic rate was supported by higher leaf chlorophyll (SPAD value basis) content, stomatai conductance, and N concentration in leaf blades. Top dry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 rates mainly due to mean leaf area rather than NAR except for BR during RP but it was higher in KO than in GZ and BR. Reduction of shoot weight due to translocation of dry matter to panicles during RP was suppressed by N rates both in GZ and BR while shoot weight increased in the N-treated plants in KO. The dependency of KO on current photosynthates for panicle weight was found to be almost hundred percent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stored carbohydrates in shoot before heading to panicle weight in GZ and BR was in the range of 4-27 and 33-54%,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t was contributed by current photosynthates. The percentag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 rates. Percentage of ripened grains (PRG)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 rates in GZ and BR due to the increase in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in the photosynthetic rates of apex leaves, despite the larger spikelet number and larger hull size. However, KO showed almost no variation although it had the highest PRG among the varieties. Brown rice yield followed the same pattern as that of PRG in GZ and BR and the highest yield was produced by BR followed by GZ and KO.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 application during RP was mor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yield in the semidwarf indica type varieties than in the japonica type variety.  相似文献   
176.
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影响下的西藏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是客观评价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是科学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的依据。该文综合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根据海拔高度与农业产值不同的拟合关系将西藏划分为Ⅰ型和Ⅱ型地区,分析了两类区域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与农业产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指示性因子,综合考虑地形因子对农业产值空间分布的影响,运用因子相乘的方法实现了多源数据的融合,建立了西藏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模型。分析模拟结果:Ⅰ、Ⅱ型12个检验样本中共有8个县相对误差小于30%,模拟结果比较理想。同时,该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西藏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低,80%以上的农业用地每平方公里产值低于5400元, “一江两河”流域和昌都地区农业产值相对较高的实际情况。这有助于正确认识西藏的农业发展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7.
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了桂牧1号象草不同月份、不同高度的产气量及添加聚乙二醇(PEG)对产气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桂牧1号象草各月份的干物质含量比较为:11月〉10月〉9月〉4月。其中,1.0m左右及1.0m以上的象草的干物质含量明显较高(P〈0.01)。(2)在体外产气法实验中添加PEG能显著增加样品12h和24h的产气量(P〈0.01),证明象草中所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对黑山羊瘤胃微生物活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3)9、11月份象草的最佳刈割高度应为1.5m左右,4、10月份象草的最佳刈割高度应为1.0m左右。(4)4月、9月份的象草,添加PEG后产气量提高率较高。利用此时期的象草喂食黑山羊时,适当做PEG处理可以提高象草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8.
本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白各庄村为例,详细分析了2002年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包括物质生产、吸收CO2、释放O2、水供给、废物处理和休闲娱乐,其总价值为1706.62万元,与农村经济总收入基本相等,其中吸收CO2的服务价值最大(72.57%),其次为释放O2价值(15.30%),物质生产服务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2.77%,水供给和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很小,而废物处理服务价值为负值。  相似文献   
179.
为研究极端干旱区微喷灌水技术对葡萄生理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对葡萄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测定,分析不同微喷周期条件下各处理的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喷水周期条件下,各处理的SPAD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日变化值为38.31~43.8。其中,每天喷水1h处理的SPAD值日平均值最高,为42.0,之后是对照处理和每隔1d喷水2h处理,分别为41.2和40.3,每隔2d喷水3h处理的SPAD值最低,为39.3。葡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间相关关系显著,回归方程分别为Ca=0.1028VSPAD-2.2266、Cb=0.0796VSPAD-2.3749、Ct=0.1824VSPAD-4.4602。在葡萄品质指标和产量上,采用微喷可以提高VC含量、多酚含量和单宁含量等多项品质指标,并使葡萄平均增产5.4%,表明合理的微喷周期处理有利于提高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并使产量增加,而叶绿素仅是葡萄生理生长的指标之一,如光合、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对葡萄生理的影响仍需作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更进一步揭示微喷条件下的葡萄增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0.
提出了一种基于比色传感器数据和近红外光谱特征融合的储藏期面粉脂肪酸值的定量检测方法。开发比色传感器阵列、搭建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测量系统,分别采集不同储藏期面粉样本的比色传感器数据和近红外光谱。利用主成分分析分别对预处理后的比色传感器数据和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特征降维,采用五折交互验证法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校正过程中进行优化,确定基于单技术分析模型的最佳主成分(PCs)个数。将优化后的基于单技术模型的最佳PCs在特征层进行融合,建立基于融合特征的BPNN分析模型,以实现对面粉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的快速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基于比色传感器特征和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建立的最佳BPNN模型的最佳PCs数量分别为3和4,基于融合特征建立的BPNN模型在预测集中的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的均值分别为0.9276和1.9345 mg/(100 g)。研究表明,与单技术数据分析模型相比,基于比色传感器数据和近红外光谱特征融合模型的检测精度和泛化性能都有所提高。本研究可为粮食储藏品质的高精度原位监测提供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