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81篇
  174篇
综合类   552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51.
[目的/意义]为实现文献资源的细粒度组织,满足用户日趋精准的信息服务需求,研究提出一种基于PDF版式特征的文献篇章结构细粒度自动抽取方法。[方法/过程]方法充分利用机器学习在信息分类方面的优势,针对非结构化的PDF文档,基于其版式特征对章节标题进行自动分析、识别与抽取。根据章节标题的坐标定位,将正文内容以段落为最小颗粒度自动匹配至所属标题的下级位置,最终实现文档全文结构的细粒度抽取和重组。[结果/结论]经实测,机器自动抽取平均正确率达80%,针对非结构化PDF文档的细粒度抽取工作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基于底层方法设计构建的数据处理系统现已投入实际应用,大幅解放人工进行篇章结构细粒度抽取的工作。  相似文献   
952.
江西红壤缓坡地壤中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地表植被覆盖、死地被物敷盖、裸地3种类型的坡面,采用径流小区试验方法,研究江西红壤表层(距地表30 cm)、底层(距地表60 cm)壤中流及地下径流(距地表105 cm)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壤中流流量、流速、历时与降雨、径流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与裸地相比,百喜草覆盖、死地被物敷盖显著增加壤中流量,2种措施都延长壤中流历时;2.壤中流量与雨量、雨强、降雨历时、初渗雨量呈正相关关系,覆盖、敷盖小区壤中流量受雨量影响较大,而裸地小区壤中流量受雨强影响较大;3.表层壤中流历时与降雨因子有较好相关性,而底层壤中流历时与降雨因子相关性很差;降雨历时对壤中流历时影响最大,降雨量影响最小;4.壤中流流速与因子的关系受措施及土层深影响,在植被覆盖、死地被物敷盖小区表层与雨量相关性最好,在裸地表层与雨强相关性最好。在各小区底层流速均与降雨历时相关性最好;5.裸地地表径流量与壤中流量相关关系不显著,在采取2种措施后,地表径流量与壤中流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随地表径流量的增大,覆盖措施壤中流量增大幅度大于敷盖措施。  相似文献   
953.
以武汉鲁巷快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地形图及相关社会统计资料,利用多尺度影像分割与监督分类方法、植被指数方法相结合来提取城市绿地景观信息.结果表明:该方法交叉结合能大大地提高提取绿地景观信息的精度,更好地反映城市微观信息,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4.
黑腹绒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夹夜法调查逐月捕获率,对2000-2008年贵州省余庆县黑腹绒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腹绒鼠主要栖息于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5.60%,为当地常见鼠种.黑腹绒鼠两性之间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季节之间差异亦不显著,不同年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期间,平均捕获率为0.24%,种群性比为0.70,平均怀孕率为61.90%,平均胎仔数为2.3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3.33%,平均繁殖指数为0.59.全年种群数量在11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捕获率达0.52%,不同年度、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在秋季出现1个繁殖高峰,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力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黑腹绒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种群繁殖的主体.比较全国各地黑腹绒鼠种群生态特征认为,黑腹绒鼠不同地区种群组成比例不同;不同地区之间形态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差异性,尤其是体重易受食物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种群繁殖和种群数量变化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5.
利用白银市1957~2009年夏季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白银市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白银多、少雨年夏季大气环流的平均距平场特征。结果表明:白银市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为不均,降水量南多北少,中部降水变率高于南部和北部。近53年来,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10年下降最为明显,降幅由北向南依次递增。降水变化存在3和8年左右的周期,且周期性不很稳定,目前无论在大、小尺度仍处在降水偏少的周期。白银市夏季多、少雨年,欧亚范围内200、500、700 hPa平均位势高度距平场存在明显的差异。多雨年在对流层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加强;少雨年在对流层上层辐合增强,中下层辐散加强。在多雨年对流层中上层为强的上升运动,且对流层整层大气均为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形成;而少雨年对流层上层上升运动偏弱,且在中层为下沉运动,不利于降水形成。  相似文献   
956.
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沙棘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主导因子。从西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小和干燥度的增大,树体大小及种群寿命随之下降。在黄土高原,阴坡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峁坡下部优于中部而中部则优于上部。在毛乌素沙地,下湿地优于丘间地,丘间地优于流动沙地。但是,作为现代分布中心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及鄂尔多斯高原,多数地区降水不足,虽说中国沙棘依托克隆繁殖赋予的许多优越性维持着克隆的持久性和种群稳定性,如遇连年干旱或种群生产力超过"土壤水分承载力"则会导致种群衰退甚至死亡。因此,今后应积极推广应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加强异质性生境中克隆植物斑块式造林和更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7.
1淡水浮游生物特征提取 1.1颜色特征提取由于红虫、剑水蚤、猛水蚤图像在颜色上有明显区别,所以先提取图像颜色信息,将其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特征。颜色直方图以及其组成的空间可以作为图像识别的训练集(数据库)中颜色特征的表示。利用信息论的方法扩展基于颜色信息的图像属性特征。根据颜色直方图的定义可以推出该图像的概率密度函数如公式(1)所示:  相似文献   
958.
树木年轮学方法在交叉学科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火灾史的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采用大样本的交叉定年方法和根据早、晚材受灼烧伤程度的差异,来判断火灾发生的季节2个方面。首先树木年轮学提高了定年的准确性,使人能够深入了解火灾的范围和危害程度(Barrett et al.,1988;Romme et al.,1989;Bergeron,1991);其次,树轮资料提供的长时间干扰信息,有助于解决火山活动对气候的影响(Cook et  相似文献   
959.
台湾桤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1999年以来,台湾桤木已在全省广泛引种栽培并成为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台湾桤木与四川桤木的生物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多次育苗效果不佳。有鉴于此,根据台湾桤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通过7 a的实践,从种子采收、贮藏,苗圃的建立,土壤管理,施肥,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等六个方面出发,总结、归纳了一套简单、实用、易于掌握的育苗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60.
冷冻贮藏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质构仪TPA模式对冷冻贮藏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的硬度、黏附性、弹性、咀嚼性、胶黏性和凝聚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在-18℃和-50℃的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凡纳滨对虾肌肉的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和凝聚性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弹性的变化不明显,而黏附性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冷冻贮藏凡纳滨对虾虽然能保证其较长的货架期,但其口感特征总体上持续下降,而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保持其肌肉的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