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细胞衰老机制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端粒及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和年龄增长关系的揭示,端粒长度的缩短已经成为细胞衰老和年龄增长的生物学标志之一。作者首先介绍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功能,进而分析其与细胞衰老、年龄增长的关系,并对端粒和端粒酶在年龄推断中的应用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alysis on metaphase chromosomes of spinach with biotin-labeled 25S rDNA, DIG-labeled telomere sequences and biotin-labeled and DIG-labeled 5S rDNA was performed. There were six 25S rDNA loci located on the satellites of the third, the fifth and the sixth chromosomes, and four 5S rDNA loci located on the long arms of the third and the fifth chromosomes. The telomere loci were located on the end of the sixth chromosome and also on both the end and centromeric regions of other chromosomes. This study is an important complement to both traditional karyotype analysis and FISH karyotype analysis in spinach.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Hereditas (Beijing), 2007, 29(11): 1405–1408 [译自: 遗传(北京)]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苹果试管种质端粒长度与繁殖能力、衰老的关系,探索端粒长度与苹果试管种质离体保存年限的关系,对保存多年的不同继代次数的3个苹果品种试管苗进行了表型、增殖能力以及端粒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保存了8~33年的‘富士’、保存8~27年的‘金冠’和保存8~25年的‘嘎拉’苹果茎尖试管苗继代增殖能力大部分没有变化,表型未发生明显变化;3个品种不同继代次数30 d苗龄试管苗叶片端粒长度均差异不显著;继代73代苗龄分别为10、30、50和90 d的试管苗叶片端粒长度变化因品种而异,‘富士’‘嘎拉’差异不显著,‘金冠’50 d苗龄的最长,90 d苗龄的最短;继代71代苗龄30 d的‘金冠’试管苗茎段端粒长度显著高于叶片,茎段和愈伤组织、叶片和愈伤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嘎拉’表现为愈伤组织>叶片>茎段。苹果试管苗端粒长度变化与其增殖能力、表型及同一继代周期内衰老程度的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The Arabidopsis -type telomere sequence was amplified and cloned using the primers designed from the fragment which contained the telomere sequence in an Arabidopsis BAC.In situ hybridizations with cotton metaphase chromosomes,using the telomere as probe,it indicated that the signals were located at all chromosome ends of 7 diploid and 2 tetraploid cotton species.To identify the signals of FISH,the genome DNA of Xinhai 7,digested by Bal31 kinetics,was u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了验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CR,Q-PCR)测定牛基因组端粒长度的可行性,选取18个不同来源牛耳成纤维细胞抽提基因组DNA为样本,对Q-PCR和经典的Southern印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Q-PCR测定端粒长度相对T/S为1.16±0.24,Southern印迹法测量端粒平均TRF值为16.99 kb±0.85 kb,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相关性分析R2=0.5612(P<0.01),因此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测定牛基因组端粒长度的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姑鱼染色体识别与重复序列定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郑娇  曹款  杨安冉  张静  王志勇  蔡明夷 《水产学报》2016,40(8):1156-1162
黄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然而,由于细胞遗传标记匮乏,黄姑鱼染色体仍然难以辨识。为了提高黄姑鱼染色体的配对识别水平,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吉姆萨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分析了黄姑鱼染色体的特征。以总DNA为探针进行基因组DNA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从而获得黄姑鱼染色体图谱,可使每对染色体呈现特定的荧光信号。依据GISH荧光信号分布模式,可以辨识黄姑鱼的24对染色体。18S r DNA FISH结果显示,18S r DNA只有一对信号,分布于1号染色体臂间,并与吉姆萨染色呈现的次缢痕、DAPI阴性带和DPI染色高亮区域同位。5S r DNA有一强一弱两对信号,信号强的一对分布于1号染色体着丝粒端,信号弱的一对分布于4号染色体的远端。端粒信号在所有染色体的端部显示,但个别染色体一端信号微弱。本研究结果丰富了黄姑鱼的细胞遗传标记,为解决黄姑鱼染色体辨识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石首鱼科染色体进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我国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的端粒序列,试验根据国外已报道的端粒重复序列5’-CCTAAA-3’设计寡聚核苷酸探针(CCTAAA)5,并用地高辛标记,C.parvum基因组DNA经Bal31-HindⅢ酶切后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首次对子孢子和卵囊时期C.parvum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parvum基因组DNA与探针(CCTAAA)5杂交,获得了较好的杂交条带,随着Bal31-HindⅢ酶切时间的延长,杂交信号逐渐减弱,说明C.parvum端粒序列定位在染色体的末端,与国外报道的C.parvum端粒序列一致,为5’-CCTAAA-3’;检测C.parvum端粒酶活性时发现,子孢子时期端粒酶具有活性,卵囊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端粒(telomere)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是末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随细胞的分裂而缩短,同时,细胞衰老也就开始.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RNP)DNA聚合酶,直接参与端粒区DNA的合成.通过激活端粒酶,可以延长端粒区,以抵消由于细胞分裂而导致的DNA片段的缩短,间接地延缓了细胞衰老现象.本文介绍了端粒-端粒酶假说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同时,也简述了端粒在动物克隆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其长度随细胞分裂而进行性缩短;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能够逆转录合成端粒,维持其长度,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中能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它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及抗癌靶点,日益受到重视,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可作为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对象,应用于病理学中。  相似文献   
20.
吕昆  林丹  黄英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99-104
端粒是真核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区域,是由重复的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形成的DNA-蛋白复合物,对于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长度的缩短与人类疾病和衰老密切相关。同时,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性生殖手段,越来越多的在科研和生产中得到应用。由于体细胞核移植通常采用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因而供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核移植后重组胚的端粒在胚胎早期是否会被修复、端粒长度是否有变化等问题,对于研究克隆动物的重编程、发育生物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将对端粒的结构和端粒长度的机理研究、在克隆哺乳动物中对端粒长度的探索研究,以及近几年来关于端粒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