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6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林业   218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213篇
  3714篇
综合类   59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8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The geomorphic stability of the cover (cap) over the pit of Nabarlek Uranium Mine in Arnhem Land, Northern Australia, is important because radon gas and other long-lived radio-nuclides arising from mill tailings must be contained for long periods. The primary agents of denudation in the region's seasonally wet tropical environment of low relief are rainwash, overland flow, rilling and gullying. Other agents of erosion are of less concern, although biogenic agents of erosion (e.g. termites and windthrow) may enhance fluvial activity. A combination of modelling, using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and analogue estimates of denudation and thresholds of rilling and gullying from areas with similar geology, topography and climate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Nabarlek cover. Denudation rates are conservatively estimated at less than 100mm ky−1. It is suggested that with some minor design modifications the cover will retain its integrity for several thousand years.  相似文献   
232.
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侵蚀产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因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建筑窑洞和塌窑而引发的土壤侵蚀问题,对窑洞的侵蚀产沙时间、空间进行分析,指出产沙主要来自建窑和塌窑时,产沙堆积空间主要位于窑洞院子前缘斜坡和坍塌窑洞的洞口坡地上;认为建窑和塌窑的土壤流失系数是不同的,并分别测算了各自的流失系数。  相似文献   
233.
为奠定基于运动力学参数构建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不同降雨强度(25、50和75 mm/h)、不同坡长(1、5、10、15和20 m)下径流小区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坡面薄层水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坡度一定时,坡面平均流速主要受坡长及单宽流量影响,降雨强度通过影响单宽流量的大小间接影响坡面平均流速;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当坡长1 m时,整体上呈"层流-急流态",当坡长为1 m时,整体上呈"层流-缓流态";当降雨强度一定时,雷诺数随着坡长的增加线性增加,佛汝德数随着坡长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增加;降雨强度对坡面流有明显的"增阻"效应;坡面阻力系数随着坡长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趋势;坡面平均土壤侵蚀率与单宽流量间呈一元线性趋势增加,与水流平均流速间呈指数函数增加,与雷诺数间呈二次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234.
1990—2015年内蒙古高原土壤风蚀时空差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RWEQ模型定量反演了1990-2015年内蒙古高原不同季节土壤风蚀模数,分析不同季节土壤风蚀差异,揭示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响应阈值。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风蚀量差异较大,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土壤风蚀量比例为5.42∶1.00∶1.36∶3.00;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对土壤风蚀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季节有明显差异,植被覆盖退化后土壤风蚀模数增大,反之降低了土壤风蚀模数,尤其春季中、低覆盖度草地相互转化对土壤风蚀的作用明显;植被覆盖达到75%时可有效抑制土壤风蚀,春季与冬季低覆盖度植被对抑制土壤风蚀作用敏感于高覆盖度植被,当植被覆盖度达20%~25%时可迅速降低土壤风蚀模数。  相似文献   
235.
为缓解人地关系,以对黑龙江省威胁最大的土壤侵蚀为切入点,从"三生"视角分析区域人地系统适应性,并提出基于不同修复优先级的人地系统修复方案。首先,在总结、梳理适应性内涵,整合适应性理论与方法基础上,从"三生"视角提出了基于风险扰动的适应性分析框架,将系统适应性分解为扰动、影响、响应、能力4方面,并从土壤侵蚀风险扰动出发,构建了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其次,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克里格插值法、蔡崇法法和DEA-CCR模型处理数据,利用土壤侵蚀方程测算土壤侵蚀风险,利用适应性评价模型测算适应性指数,分析土壤侵蚀风险和人地系统适应性分布情况;最后,提出基于不同修复优先级组合模式的人地系统修复方案。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壤侵蚀风险区面积为1 366.61万hm2,占区域耕地面积的85.74%,高、中、低级别风险规模分别为324.02、596.33、446.26万hm2。高、较高级别人地系统适宜程度区分布在三江平原东北部和松嫩平原东南部地区,中级别分布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南部地区,低、较低级别分布在东南部山地和松嫩平原北部地区。形成了基于不同修复优先级组合模式的人地系统修复方案,其中53个地区仅存在1种人地系统修复方案,其余27个地区在不同优先级组合模式下形成了不同的人地系统修复方案,为区域人地系统修复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36.
以具有西南土石山区典型特点的重庆市璧山县为例,通过野外全面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结合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专家系统(ES)等现代科学技术,对重庆市璧山小流域进行了生态修复监测研究。经过3年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的研究,结果显示,小流域内植被覆盖度提高、植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泥沙量和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修复效果明显。同时,通过对影响生态修复成效的主要因子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年限、人口环境容量的研究,得出结论:在璧山小流域最适合的生态修复措施是近自然式生态修复,修复年限越长、人口环境容量越小,修复成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237.
概述了辽宁省气候、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及社会人文环境,分析了这些环境因素对辽宁省土壤侵蚀与侵蚀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壤侵蚀产生和加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辽西、辽东和辽中等不同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与侵蚀沟分布密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正是侵蚀环境不同造成的.在人类活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条件下,某些自然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明显地凸现出来,侵蚀沟的产生与发展是土壤侵蚀达到严重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238.
在江河中下游,堤防是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堤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江河中下游堤防决口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分析了堤防决口产生的机理,结合工程整险实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39.
如何实现用一台变频器使多台油泵软启动,其关键问题是逆变器与工频电源之间的双向切换。为了克服设备运行工况不稳定和电机二次启动冲击电流给电网带来的危害,必须实现平滑无冲击切换,这就要求切换的瞬间,逆变器输出电源的频率、相位、幅度与工频电网的频率、相位、幅度相一致。为实现平滑无冲击切换,研制出了单台切换器和适用于多台电机启动的配电线路及多台切换控制线路。切换器由相位鉴别器、幅度鉴别器、50周好检测电路、允许门电路、输出控制电路等五部分组成。经用户一年多实践证明,生产样机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既保证了飞机加油又可进行油库装卸和输转作业,且从未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240.
小流域侵蚀产沙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其侵蚀产沙规律则是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基本依据。本文综述了小流域侵蚀产沙特点,研究方法及泥沙来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小流域侵蚀产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