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49篇
  免费   3084篇
  国内免费   3657篇
林业   3662篇
农学   2415篇
基础科学   2531篇
  22250篇
综合类   17082篇
农作物   1311篇
水产渔业   330篇
畜牧兽医   1946篇
园艺   677篇
植物保护   3186篇
  2024年   446篇
  2023年   1302篇
  2022年   1731篇
  2021年   1808篇
  2020年   1864篇
  2019年   2108篇
  2018年   1649篇
  2017年   2504篇
  2016年   2979篇
  2015年   2108篇
  2014年   2479篇
  2013年   3441篇
  2012年   4350篇
  2011年   3298篇
  2010年   2573篇
  2009年   2608篇
  2008年   2290篇
  2007年   2479篇
  2006年   2132篇
  2005年   1797篇
  2004年   1384篇
  2003年   1198篇
  2002年   927篇
  2001年   892篇
  2000年   756篇
  1999年   562篇
  1998年   495篇
  1997年   511篇
  1996年   422篇
  1995年   450篇
  1994年   416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藏书的历史源远流长,私人藏书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私人藏书可以分为4个时期:兴起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和鼎盛时期。私人藏书的发展繁荣除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之外,人口的增加也是重要的原因。各个时期呈现出各自的发展特点,但是,总的发展呈现出藏书者的文化性、利用的专用性和分布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2.
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土壤水分消耗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生产力及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该文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3年、4年、6年、8年、12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土壤水分的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鲜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加,30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平缓。苜蓿生长超过18年,上层土壤水分开始恢复,但深层土壤通体干化,水分难以恢复。苜蓿水分利用效率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降低。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紫花苜蓿适宜的生长年限为8年,第6年为苜蓿的生长高峰期。  相似文献   
93.
兴国县红壤颗粒分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分析了红壤丘陵山区林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84个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568~2.828,其中紫色土2.722,红壤2.700,棕红壤2.693,黄红壤2.670,黄壤2.713。D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域的西部和东南部D值较大,而西南部和北部D值较小,D在2.7~2.8的面积最大,为1171km^2,占总面积的47.0%,D在2.8以上的面积最小,为48km。,占总面积的1.9%。土壤分维数和坡向、海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
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茶树是富锰植物,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茶园土壤锰的生物有效性,调控茶叶中锰的含量,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自然茶园土壤采样,采用连续提取法将茶园土壤锰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探讨了茶园土壤锰的含量、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茶园土壤锰含量有一定差异,随土壤pH升高和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壤锰全量显著增加;不同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规律略有差别。但总的规律是残渣态》交换态〉水溶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锰的累积量对锰的各形态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水溶态和有机结合态外,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锰均随土壤锰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特别是残渣态锰含量增加最明显;土壤pH、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pH是影响茶园土壤锰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作物吸收Cd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籽实Cd含量的预测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我国许多大的江河流域冲积平原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Cd异常,食用生长在其上的粮食是人体摄入Cd的一个主要途径。作物吸收Cd量受很多土壤因素的控制,为了确定影响作物籽实Cd含量的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采自江苏省南京、扬州和苏州郊区的水稻和小麦籽实及相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Cd含量和pH值是影响农作物籽实Cd含量的两个主要因子,虽然其他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对作物吸收Cd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均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忽略这些因子的情况下,水稻和小麦籽实的Cd含量、土壤总Cd含量和土壤pH值之间具有以下相关关系:log(水稻Cd)=-0.369—0.068pH+0.153log(土壤Cd);log(小麦Cd)=0.624—0.164pH+0.421 log(土壤Cd)。这两个模型对水稻和小麦籽实Cd含量的预测能力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6.
华北东部低平原红枣产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华北东部低平原金丝小枣产区是我国最大的红枣产区,产区跨越山东、河北及天津3个省(市)的近30个县(市、区)。文章在简要叙述区域内红枣产业(含冬枣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高度分析了当前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7.
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水分特征与土层干旱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分管理以及产量评估都需要对土壤作物受旱状况定量化和指标化。干旱强度和干旱程度结合才能完整地描述土壤作物干旱状况,土壤干旱强度I是土壤剖面失水速率的函数,干旱影响逐渐累积并增强就构成干旱程度D,据此提出了包含ID二个指数的土层干旱指标表达模式。通过红壤小区种植玉米并在抽穗期开始设置连续干旱12~36 d等6个不同的处理,研究了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水分特征和干旱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40 cm以下含水率下降幅度很小,玉米主要利用了0~40 cm土层的水分,监测30~40 cm土层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可以指示玉米受到干旱胁迫的程度。连续干旱25 d后40 cm以下土层含水率明显降低,玉米产量也显著下降,此时0~60 cm土层和30~40 cm土层的干旱程度D均为0.55,可用此指标作为灌溉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
ESP值和黏粒含量对土壤表面封闭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降雨导致土壤表面结皮形成封闭是自然现象,它能降低土壤入渗,增加土表径流,导致土壤侵蚀。该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性质土壤表面的封闭作用过程,分别确定封闭过程中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试验采用了具有不同土壤交换性钠百分率(ESP)值(2、5、10、20)和黏粒含量(10%、20%、40%、60%)的4种土壤进行降雨模拟试验,通过土壤表面播撒磷石膏(PG)(2000 kg/hm2)和PG与聚丙烯酰胺(PAM)(PG 2000 kg/hm2+PAM 20 kg/hm2)混合物的处理,分别抑制了土壤的化学封闭和物理封闭,论述了ESP值和黏粒含量对土壤化学封闭和物理封闭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ESP值土壤中,化学封闭作用占土壤封闭的主导作用;低ESP值土壤中,土壤的物理封闭作用增大。当黏粒含量较低时,土壤物理封闭作用较低;当黏粒含量较大时,土壤物理封闭作用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运用Biolog-Eco微平板培养技术对海南橡胶人工林4种母质(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和浅海沉积物)发育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测定土壤理化特性,探究不同母质发育橡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和功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母质之间橡胶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玄武...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酸度土壤的茶园(pH分别为3.29、4.74、5.32、6.38)为研究点,于2016年4月种植铁观音茶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春茶采摘时间)和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秋茶采摘时间)采样测定茶叶鲜叶产量及鲜叶品质成分(茶多酚、茶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