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44篇
  免费   3929篇
  国内免费   5861篇
林业   4428篇
农学   4369篇
基础科学   3354篇
  26527篇
综合类   23729篇
农作物   2555篇
水产渔业   1121篇
畜牧兽医   4760篇
园艺   1665篇
植物保护   4026篇
  2024年   404篇
  2023年   1452篇
  2022年   2057篇
  2021年   2240篇
  2020年   2390篇
  2019年   2749篇
  2018年   2189篇
  2017年   3305篇
  2016年   3955篇
  2015年   2880篇
  2014年   3220篇
  2013年   4540篇
  2012年   5535篇
  2011年   4452篇
  2010年   3636篇
  2009年   3626篇
  2008年   3223篇
  2007年   3577篇
  2006年   3093篇
  2005年   2479篇
  2004年   2004篇
  2003年   1703篇
  2002年   1331篇
  2001年   1260篇
  2000年   1147篇
  1999年   896篇
  1998年   789篇
  1997年   869篇
  1996年   803篇
  1995年   769篇
  1994年   747篇
  1993年   643篇
  1992年   635篇
  1991年   588篇
  1990年   480篇
  1989年   326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仁用杏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仁用杏园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进行了测定。0~5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为3.368g/kg,全氮为0.268g/kg,全磷为0.536g/kg,速效氮为13.644mg/kg。速效磷为2.202mg/kg,速效钾为50.406mg/kg。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无论是浅层、根系集中分布层还是源层土壤,土壤养分含量均较低,满足不了仁用杏的正常生长与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892.
零通量面法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腾发量的确定是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的难点问题。零通量面法是利用零通量面存在时段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的方法。在计算时段内,根据零通量面发育状态不同可分为零通量面稳定条件下的计算公式和零通量面移动条件下的计算公式。选择不同水位埋深、不同作物类型的土壤剖面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零通量面法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精度较高,简单易行。本方法适用于计算潜水埋深在3~10 m的干旱半干旱的平原地区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  相似文献   
893.
西安地区丰水年农田深层土壤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南郊吴家坟、长安区郭杜镇大学城和双竹村附近丰水年(年降雨量883 mm)麦地、玉米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以及与正常年份该地土壤含水量的对比,研究丰水年该地区农田0~6 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年份西安地区麦地0~2 m土层含水量高于12%,2~6 m土层含水量高于13%;丰水年西安地区麦地0~2 m的土壤含水量在18%以上,2~6 m土层含水量达24%以上,远远高于正常年份这一层位的土壤含水量。分析得出,西安地区农田深层土壤含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重力水带分布范围大于或等于农作物的强烈耗水层范围。  相似文献   
894.
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005年4~11月期间烟台农科院苹果园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并进行了Moran’s I系数分析和Kriging估值。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半方差函数和Moran’s I系数分析说明了4月30日、6月29日和11月16日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相关性较强;4月20日、7月14日和8月16日的变程偏小,空间相关性较弱。土壤电导率的均值和变异系数随时间变化总体上近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时期果园表层土壤电导率分布格局差异较大,土壤电导率的破碎化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95.
基于WebGIS的农田土壤推荐施肥信息系统的初步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满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要求,研究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农田土壤推荐施肥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因特网和GIS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农田土壤推荐施肥服务,具有很强的数据采集、施肥信息查询、专题分析、施肥决策、后期预测等功能;人机界面十分友好,可视化程度高,操作简便;通用性好,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农田土壤推荐施肥服务.  相似文献   
896.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重点分析黄土高原长武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2004年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肥力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施磷肥和单施氮肥的产量很低,与对照的产量无明显差异,氮磷钾配施与氮磷配施能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率最低,为1%;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2.5%;氮磷配施的氮、磷肥利用率均较高,磷肥利用率比单施磷肥提高5.7%,氮肥利用率比单施氮肥提高42.1%。氮磷钾配施较氮磷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降低了4.5%,而磷肥利用率升高了2.2%,钾肥的利用率不高,仅为7.3%。单施磷肥只增加土壤磷素含量而降低了氮素含量,单施氮肥能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速效磷含量增加了31%,氮磷肥配施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氮、磷配施或氮、磷、钾配施是提高黄土高原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97.
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在宁夏红寺堡灌区开垦4 a的淡灰钙土上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不同处理相比,化肥配合羊粪效果最好,单施羊粪次之,单施化肥最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极显著,各处理作用效果的排序为:氮磷 羊粪>氮磷锌钾>氮磷锌>氮磷>氮>羊粪>不施肥,氮磷 羊粪处理与单施氮肥和单施羊粪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化肥与有机肥羊粪配合施用既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又能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因此是新垦淡灰钙土施肥的最佳选择。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新垦地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98.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均质风干砂壤土在滴灌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进行研究发现:距离供水滴头较近的点,水分再分布过程开始后该点土壤含水量突然下降1~2个百分点,随后该点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前期较快,后期变缓;原湿润锋边缘处各点的土壤含水量在再分布过程前期表现为继续增加,后期则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减少。土壤水分的再分布运动使得湿润体内的土壤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水分由高含水区向低含水区运移。在试验条件下水平湿润锋增长幅度6%,垂直方向增长幅度为9%,垂直方向大于水平方向;灌溉结束24 h后土壤水分运动达到暂时的平衡,此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小,土壤湿润锋几乎不再扩展。  相似文献   
899.
通过采取一年三熟间套作三年定位培肥的方法,设三季栏肥还地、三季秸秆 冬绿肥还地、三季秸秆还地、冬绿肥还地及主施化肥(对照)等5个处理,进行不同培肥方法对一年三熟间套作物增产效果和土质改良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栏肥还地对各熟作物增产效果显著,并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其次为三季秸秆 冬绿肥>三季秸秆>冬绿肥>对照。  相似文献   
900.
农牧交错带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涵、技术内容和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保护性耕作保土、保水、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业效益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实际情况,从气候、土壤、农作物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对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牧交错带地区应用前景广阔,但社会经济因素将是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重要因子。加强配套技术的研究、增加资金的投入以及加快农民观念的转变是农牧交错带地区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