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44篇
  免费   3929篇
  国内免费   5861篇
林业   4428篇
农学   4369篇
基础科学   3354篇
  26527篇
综合类   23729篇
农作物   2555篇
水产渔业   1121篇
畜牧兽医   4760篇
园艺   1665篇
植物保护   4026篇
  2024年   404篇
  2023年   1452篇
  2022年   2057篇
  2021年   2240篇
  2020年   2390篇
  2019年   2749篇
  2018年   2189篇
  2017年   3305篇
  2016年   3955篇
  2015年   2880篇
  2014年   3220篇
  2013年   4540篇
  2012年   5535篇
  2011年   4452篇
  2010年   3636篇
  2009年   3626篇
  2008年   3223篇
  2007年   3577篇
  2006年   3093篇
  2005年   2479篇
  2004年   2004篇
  2003年   1703篇
  2002年   1331篇
  2001年   1260篇
  2000年   1147篇
  1999年   896篇
  1998年   789篇
  1997年   869篇
  1996年   803篇
  1995年   769篇
  1994年   747篇
  1993年   643篇
  1992年   635篇
  1991年   588篇
  1990年   480篇
  1989年   326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从菜地土壤中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4种菜地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6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生菜地土壤中获得的菌株最多,白菜地土壤中获得的菌株最少;在16个菌株中,从油菜地中分离纯化的1个菌株具有最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优化发现,以麸皮作为唯一碳源、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96 h时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842.
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养分和pH值的分级标准,对2014年江西省5个不同区域(赣南、赣北、赣中、赣西、赣东北)的94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4 188个耕地土壤的养分和pH值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明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及pH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偏酸性;赣南、赣北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8.5、25.8 g/kg,属中等水平,而赣中、赣西和赣东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1.9、33.9、31.1 g/kg,属较丰富水平;赣南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均值为144.4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4个区域的均值均高于150 mg/kg,属丰富水平;赣南、赣中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1.8、21.6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3个区域的属中等水平;5个区域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均值均在50~100 mg/kg,属较缺乏水平。可见,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严重,养分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843.
采用大田试验,分别于烟苗移栽后25、50、75 d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研究施用氰氨化钙、生物炭和微生物肥+饼肥3种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微生物肥+饼肥的土壤速效钾较对照分别提高31.80%和12.52%,施用氰氨化钙的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分别降低7.30%和2.01%;烟苗移栽后75 d,施用改良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11.79%~15.38%、19.10%~25.14%,施用氰氨化钙的最高,生物炭的最低;施用改良剂土壤的中性磷酸酶较对照提高6.96%~14.96%,施用微生物肥+饼肥的最高,施用氰氨化钙的最低。从综合效果来看,施用生物炭改良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44.
为奠定基于运动力学参数构建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不同降雨强度(25、50和75 mm/h)、不同坡长(1、5、10、15和20 m)下径流小区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坡面薄层水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坡度一定时,坡面平均流速主要受坡长及单宽流量影响,降雨强度通过影响单宽流量的大小间接影响坡面平均流速;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当坡长1 m时,整体上呈"层流-急流态",当坡长为1 m时,整体上呈"层流-缓流态";当降雨强度一定时,雷诺数随着坡长的增加线性增加,佛汝德数随着坡长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增加;降雨强度对坡面流有明显的"增阻"效应;坡面阻力系数随着坡长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趋势;坡面平均土壤侵蚀率与单宽流量间呈一元线性趋势增加,与水流平均流速间呈指数函数增加,与雷诺数间呈二次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845.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被覆盖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改善关中地区及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利用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数据,结合Sen趋势与Mann-Kendall检验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2001—2016年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并根据估算的土壤湿度因子,应用残差法评价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维度来看,2001—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呈良好趋势,且整体表现为在不断波动中递增,表明关天经济区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正在慢慢凸显它的生态效应。2)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显著增长的区域面积占35.87%,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北两侧。而显著下降的面积区域占3.21%,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即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如西安市区,宝鸡市区,天水市区,铜川市区等。3)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受其他因素影响大。其正相关区域占13.43%,不显著相关区域占85.26%。4)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正作用大于负作用。其中,正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东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不频繁,建设生态屏障、加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促进植被NDVI增长。负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渭河沿线、经济活动较高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城市化、工业化等抑制植被生长。5)植被覆盖的增长和下降区域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正作用和负作用区域大致相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关天经济区植被覆盖情况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总之,在负作用区域,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植被建设、以及对植被乃至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46.
广西西北喀斯特不同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颗粒有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草丛、灌丛、原生林)生态系统表层(0~10 cm)及深层(70~1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热裂解–气相–质谱(Pyr–TMAH–GC/MS)技术,研究不同植被表层与深层土壤颗粒有机质(POM)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pH值、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植被的正向演替呈上升趋势;草丛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磷和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灌丛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灌丛表层土壤的pH值和总钾含量显著低于深层土壤的(P0.05);原生林表层土壤的总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土壤POM总量呈增加趋势,表层土壤POM总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土壤POM热裂解产物类型主要有木质素类、酚类、芳烃、多环芳烃及脂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仅存在于表层土壤,稠环芳烃(此处指除萘和茚外的多环芳烃)占比则随植被的正向演替呈下降趋势;植被显著影响POM总量和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稠环芳烃、脂肪酸、正构烯烃、萘、氰的占比,土层深度显著影响POM总量和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愈创木基、丁香酚基、茚、脂肪酸、酮、苯、烷基苯、酚类和氰的占比,植被与土层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萜烯和脂肪酸的占比;POM总量与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和总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稠环芳烃与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且碱解氮和pH值显著影响POM化合物组成。可见,在喀斯特地区,土壤POM含量能反映土壤中潜在活性养分含量,可作为喀斯特地区评价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库及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影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47.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黄河泥沙对盐碱地进行改良试验,分析不同黄河泥沙施用量和不同灌水量水平对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结果表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都随着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泥沙施用量均大于灌水量对其的影响。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均在在泥沙施用量为6cm,灌水量为150mm处理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最大为20460kg/hm2;夏玉米产量最大为11220kg/hm2。  相似文献   
848.
以玄武岩发育而成酸性粘土、龙舌兰麻H.11648幼苗为试材,以施用充足化肥为对照,施用有机肥、碱性物质(碳酸钙、白云石粉)作为其他处理,测量各处理对龙舌兰麻H.11648幼苗株高、叶宽、叶片数影响,为龙舌兰麻H.11648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碱性物质提供依据。结果如下: 1、用碱性物质碳酸钙或白云石粉调节的土壤pH值6.0、6.5处理的龙舌兰麻H.11648幼苗株高、叶宽、叶片数增长率与对照(pH5.5)没有显著差异,龙舌兰麻H.11648幼苗在玄武岩发育土壤上生长酸害阈值为pH值5.5;2、有机肥处理对龙舌兰麻H.11648幼苗株高、叶片数增长率没有显著影响,但4%、8%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叶宽(增长率分别比对照提高62.7%、76.7%),有机肥显著促进了龙舌兰麻H.11648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49.
为揭示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对不同钙磷环境的适应机制,设置3个不同钙磷比(1∶1、2∶1、5∶1),每个钙磷比下设置两种钙磷浓度,以不添加钙和磷的营养液处理为对照,探讨不同钙磷水平下多花黑麦草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来筛选适宜多花黑麦草生长的钙磷配比及浓度。结果表明:①Ca/P比为1∶1时,随Ca2+、P浓度的增加,株高、叶宽、光合色素和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呈升高趋势;②Ca/P比为2∶1时,随Ca2+、P的增加,株高、叶宽存在一定的下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差异不显著,类胡萝卜素和Pro含量升高;③Ca/P比为5∶1时,随Ca2+、P浓度的增加,株高、叶宽、光合色素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Pro含量和SOD活性变化不明显;④P浓度相同时,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SOD活性呈降低趋势;⑤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多花黑麦草适宜生长的Ca、P浓度分别为50和10 mg·kg-1。以上结果为多花黑麦草的栽培种植和钙磷响应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0.
常用肥料对作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肥料用量和种类均日益增多,其重金属含量及对作物重金属积累影响复杂,亟待全面开展肥料重金属安全性评价工作。从常见肥料重金属含量、肥料对作物积累重金属的影响及影响机理三方面阐述了肥料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有机肥和固废堆肥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无机化肥和其他新型肥料中重金属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肥料一方面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源对土壤和作物造成重金属污染,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影响作物根对重金属的吸收和根向地上部分的转运等生化机理而影响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在比较了常见肥料中重金属污染特征、生物积累行为及机理基础上,对肥料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