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8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48篇
  364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耕还林(草)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定向加速景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评价退耕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评定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产出、效果和影响。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景观尺度与等级理论、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理论、景观演化与干扰理论探讨了退耕地生态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2.
以芒果皮渣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芒果皮渣多糖的提取工艺,同时分析芒果皮渣多糖的最佳沉淀条件,并利用清除ABTS+·、DPPH·和·OH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芒果皮渣多糖的最佳提取及醇沉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8℃,浸提时间4 h,料液比1∶40(g/mL),在此条件下芒果皮渣多糖提取率为9.29%。芒果皮渣多糖最佳醇沉工艺为:浸提次数3次,浸提液浓缩5倍,4倍体积95%乙醇醇沉6 h。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芒果皮渣多糖对ABTS+·、DPPH·和·OH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随着芒果皮渣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逐渐增强,当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ABTS+·、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42.58%、92.37%和41.59%,此时还原力为1.49。  相似文献   
63.
64.
为了探讨微波杀菌对芒果原浆品质的影响,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样品初始温度对芒果原浆菌落总数及维生素C含量、褐变度(BD)和色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杀菌工艺条件,并与巴氏杀菌工艺进行比较,分析杀菌前后芒果原浆菌落总数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具有非常好的杀菌效果,且能抑制芒果原浆的褐变度、保护芒果原浆的营养成分和色泽。芒果原浆微波杀菌工艺最佳参数为:微波功率550 W,处理时间60 s,样品初始温度35℃,此工艺下菌落总数为50 CFU/m L,杀菌率达99.9%。与巴氏杀菌处理相比,采用微波杀菌不仅能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而且原有品质保持良好。该杀菌工艺的研究为芒果原浆的贮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李佩艳  尹飞  党东阳  甘瑞卿  李鑫玲  梁华 《核农学报》2020,34(12):2742-2748
为探讨草酸处理对低温冷藏下芒果冷害及细胞壁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以桂七芒果果实为试材,采用5 mmol·L-1草酸溶液浸泡处理,以清水浸泡处理为对照,并于4℃贮藏,分析芒果的冷害指数、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硬度、细胞壁物质含量、细胞壁代谢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草酸处理显著降低了低温贮藏14 d后桂七芒果果实冷害指数、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了低温贮藏28 d后果实的硬度;显著提高了低温贮藏14 d后果实水溶性果胶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Cx)活性,显著提高了贮藏21 d后果实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综上所述,草酸处理能减轻桂七芒果冷害,维持采后果实细胞壁降解酶较高活性和水溶性果胶含量。本研究为揭示草酸减轻芒果果实冷害机制提供了依据,可为草酸应用于其他冷敏型果实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耕作措施对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云南山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4%,特殊的地形特征,极易引发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生产。采取有效的农艺措施来减少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通过4年定位试验对顺坡(2组处理)、横坡(2组处理)2种耕作方向的复合农艺措施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坡地红壤的径流时间主要集中在6—9月,且产流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5.62%~75.82%。产流雨量与年降雨量呈现一致趋势。径流量和产流雨量呈线性关系(R_(NVF)~2=0.597 7,R_(OVF)~2=0.415 1,R_(OHF)~2=0.378 2,R_(OHFR)~2=0.335 5),其相关性大小顺序为顺坡处理横坡处理,不施肥处理施肥处理,覆膜处理揭膜处理(P0.01)。大雨(25~49.9 mm)和暴雨(≥50 mm)造成了年度大部分径流和养分的流失。横坡垄作组处理产生地表径流(177.13±28.87)~(182.28±33.75) mm,径流中总氮流失量(7.66±2.51)~(7.85±1.92) kg/hm~2,总磷流失量为(0.91±0.26)~(1.09±0.27) kg/hm~2,与顺坡垄作OVF(常规处理)相比径流和养分极显著减少了49.57%~52.13%,33.16%~53.88%(P0.01)。不同耕作措施下,复合耕作模式(优化施肥+横坡垄作+旺长期揭膜)拦截径流和养分流失的效果最好。RDA分析结果发现,与降雨量相比较,径流量是影响氮磷养分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径流量与氮养分(NH_4~+-N除外)流失量的相关性高于与磷的相关性,表明氮比磷更容易随径流流失。顺坡处理NVF和OVF与环境因子径流量和氮磷养分流失量TN、TDN、NO_3~--N、NH_4~+-N、TP、TDP呈正相关,横坡处理OHF和OHFR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7.
天然降雨下红壤坡地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野外实测资料,对天然降雨条件下南方红壤区自然坡面的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由于降雨强度的时间变化不稳定,且不连续,自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也是不稳定和不连续的,呈现出一峰或多峰的特性;同一场降雨下自然坡面的产沙过程与产流过程基本一致,累积产沙量和累积径流量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小幅增长后快速增加,最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坡面径流中总磷的输出浓度始终小于总氮输出浓度,且总磷变化稳定,总氮波动较大;侵蚀泥沙中均存在养分富集现象,且总氮富集比要小于总磷富集比。  相似文献   
68.
植被缓冲带是一种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采用坡地小区试验方法,在构建等高植物篱的坡耕地低处进行了不同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拦截试验,其处理分别为:(a)普通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b)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c)普通施肥结合三叶草;(d)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期,植被缓冲带对径流量及侵蚀量的拦截作用显著,a、b、c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其径流量分别减少98.0%、97.5%、97.2%和97.5%,侵蚀量分别减少98.8%、98.7%、97.9%和98.0%;植被缓冲带对N、P的拦截效果不同,a、b、c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对NH4+-N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8.2%、86.2%、90.6%和95.1%,对TP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9.2%、42.4%、41.3%和36.4%。试验结果对山区坡耕地面源污染的控制,重点水源地的水质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9.
蚯蚓粪对反季节芒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芒果树体营养,提高反季节芒果产量及品质,对树盘覆盖蚯蚓粪、牛粪及清耕的处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牛粪及清耕处理相比,蚯蚓粪显著提高了芒果叶片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及叶绿素的含量,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1.76%和44.12%,果实可溶性同形物含量分别提高4.45%和10.93%。  相似文献   
70.
多菌灵在柑橘、香蕉和芒果贮藏期的残留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多菌灵在柑橘、香蕉和芒果贮藏期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在果实采后通过用不同浓度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液浸果1 min,间隔一定时间利用优化的检测方法对柑橘、香蕉和芒果的果肉中多菌灵残留量进行测定,然后进行残留动态分析。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柑橘、香蕉和芒果3种水果果肉中多菌灵残留量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残留规律,低浓度药液处理的果肉中多菌灵残留量明显低于高浓度药液处理。结果还表明最大浓度1 000 mg/L处理在9 d后柑橘、香蕉和芒果果肉中的多菌灵残留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288 0 mg/kg、0.473 1 mg/kg和0.488 4 mg/kg,均低于中国标准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说明,多菌灵在试验水平下不会对柑橘、香蕉和芒果的安全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