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8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48篇
  364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杧果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硬件平台、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杧果产业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概述世界和我国杧果地位、分布、规模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土壤与肥水管理、耕作模式与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采后贮运保鲜、产业经济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杧果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Wheat stem rust, caused by the fungus Puc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Pgt), is a notoriously damaging disease of wheat and barley. Pgt requires two hosts to complete its lifecycle; undergoing asexual reproduction on cereal crops and completing sexual reproduction on Berberis spp. The latter stage of its lifecycle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temperate regions such as western Europe, where asexual urediniospores are unable to survive cold winter weather. In the past, the crucial role of Berberis in the lifecycle of stem rust led to intensive eradication campaigns, initially carried out by farmers in the face of hostile scientific opin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common barberry (Berberis vulgaris) is today a relatively rare plant. Stem rust is, however,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resurg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s been a general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barberry and an upsurge in its planting which,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associated with attempts to encourage the endangered barberry carpet moth (Pareulype berberata). This article situates current developments within a broader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examining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barberry and rust in England in the past and the history of the plant's use and cultivation. It assesses how widespread B. vulgaris really was in the environment historically, and thus the scale of its eradication. We suggest that Berberis was never widely established as an archaeophyte in the United Kingdom. Current attempts to re-establish it are based on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plant's historical status and could potentially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food security.  相似文献   
23.
对广西芒果树叶片苔藓的发生情况及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广西芒果主产区的南宁市(武鸣区?兴宁区)和百色市(田东县?田阳县?田林县和右江区)?在南宁市开展4种药剂的18种不同浓度或者配比组合的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南宁市芒果树叶片平均发病率达到88.5%, 右江区发病率为81.7%, 其后依次为田东县?田林县和田阳县, 发病率分别为56.1%?54.8%和34.2%?通过不同药剂及其不同配比药效试验, 80%乙蒜素乳油的防效极显著优于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32%唑酮·乙蒜素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500倍液?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3.37%?85.82%和51.85%?综上, 芒果树叶片苔藓已在广西全区普遍发生, 南宁市和右江区受害严重, 推荐使用80%乙蒜素乳油1 0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24.
以芒果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为研究对象,探讨加热与超声波作用对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的加热(≤50℃)或0℃低温超声波(403.19、601.25、799.31 W/cm2)处理酶液,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下降,但酶残留活性均在75%以上;而超声波与热处理结合能使POD和PPO显著失活,在45℃,799.31 W/cm2条件下处理15 min后,PPO、POD残余酶活力分别降至38.66%、14.43%。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和热处理结合对芒果PPO和POD的钝化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5.
筛选拦截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最佳的植物篱模式,为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提供技术参考。设置“桔梗+狗牙根”“丹参+狗牙根”“桑树+野牛草”“黄芩+野牛草”4种不同的植物篱模式,监测2020年天然降水条件下的地表径流、泥沙以及养分情况,分析不同植物篱模式下径流小区的产流和产沙情况,探讨不同植物篱对坡耕地地表径流、泥沙和养分的拦截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植物篱种植模式都能够起到截流减沙,减轻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作用,从而避免对下游水体的污染。其中“桑树+野牛草”植物篱效果最为显著,大雨雨强下可以减流57.96%,减沙96.64%,暴雨雨强下可以减流64.63%,减沙97.17%;对氮的相对拦截量为93.14 mg,相对拦截率约88.27%;对磷的相对拦截量为25.17 mg,相对拦截率约80.72%,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中的氮、磷含量。在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开展植物篱防控面源污染工作中,最佳的物种选择为“桑树+野牛草”,其次为“黄芩+野牛草”。野牛草在防控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方面效果十分显著,可以作为水土保持的先锋植物推广。  相似文献   
26.
在分析芒果原浆酶处理前后的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配方,结合酶处理技术,改进芒果打浆工艺,生产出质量稳定的芒果原浆产品,提高了芒果打浆的得浆率。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湿热地区云南河口县芒果园内的5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芒果白粉病、炭疽病,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桔小实蝇等5种发生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进行发生危害情况的相关分析,同时对云南河口地区芒果害虫天敌进行搜集、调查及鉴定,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共有天敌昆虫24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1种,分属于2目5科;捕食性天敌昆虫21种,分属于5目8科。调查结果对于生产上科学制定芒果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以‘台农1号’‘贵妃’‘金煌’‘玉文’‘红象牙’‘四季蜜杧’‘金穗’和‘红杉林’8个杧果品种的胶乳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用NIST 11标准谱库对测定的质谱数据进行自动检索对照,保留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并对不同杧果品种的胶乳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为确定杧果胶乳中灼伤果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提供科学参考,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果皮灼伤前后变化,为初步探索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8个杧果品种共鉴定出30种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为萜烯类、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挥发性成分,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占比极少。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3-蒈烯、α-水芹烯、4-蒈烯、(R)-(+)-柠檬烯、桧烯、(1R)-(+)-α-蒎烯、萜品油烯、L-石竹烯和2,4-二叔丁基苯酚共10种。其中,3-蒈烯和萜品油烯为8个杧果品种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2)根据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5类:第一类为‘贵妃’和‘金煌’,第二类为‘台农1号’和‘四季蜜杧’,第三类为‘红象牙’和‘金穗’,第四类为‘玉文’,第五类为‘红杉林’。同一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相似,不同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3)杧果胶乳导致果皮皮孔褐变损伤,‘台农1号’接触胶乳的1 h后发生轻微灼伤,贵妃接触胶乳10 min时明显灼伤。研究结果明确了8个杧果品种乳胶中挥发性成分及其在不同品种中相对含量的差异,为揭示不同杧果品种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报道云南保山市新城农场采取截干换种新技术更新老龄三年芒芒果树,提高芒果产量、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并详细介绍了芒果树截干换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芒果干制过程中保鲜类农药残留量的影响,以芒果干的加工过程为例,研究清洗、去皮、护色、硬化、热烫及干燥等各个加工环节对芒果中常用保鲜类农药咪鲜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代谢物2-氨基苯并咪唑残留量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芒果干制的过程中,随着加工环节的增加,芒果中常用保鲜类农药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去皮对咪鲜胺的影响最大,降解率达94.82%;干燥脱水的过程使得芒果干中4种农药的残留量增加,与真空干燥相比,恒温干燥箱干燥可以较大程度的去除芒果干制过程中的大部分农药残留,农药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