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194篇
基础科学   234篇
  891篇
综合类   1197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水解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在静态强制通风条件下堆腐过程的矿质化进度和强度。以小麦秸秆作为膨松剂,比较了不同C/N比(20,25,30)条件下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各个阶段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4种水解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C/N比处理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40℃以上高温期持续达10天左右。25C/N和30C/N堆肥条件下的纤维素酶活整体比20C/N要高,酶活高峰期出现滞后于温度高峰期;不同C/N条件下,蔗糖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酶活高峰期与温度高峰期同步;30C/N条件下的脲酶活性峰值出现早于20C/N和25C/N,最终脲酶活性下降到比堆肥初期还要低的程度;高温对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25C/N条件下蛋白酶活性峰值出现晚于其他2个处理。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营养条件下同类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与堆肥过程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堆肥腐熟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徐玉洁  张雁秋  杨德军  李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92-5993,5999
[目的]优化双污泥工艺存在的缺陷。[方法]采用改良型双污泥工艺处理人工配制模拟生活污水,测定处理前后水质并进行比较。[结果]系统出水COD〈40 mg/L、TN〈15 mg/L、氨氮〈3 mg/L、TP〈0.5 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结论]改良型双污泥工艺不仅可以解决硝化细菌与除磷菌之间的泥龄矛盾问题,而且较适合处理低C/N条件下的城市污水。  相似文献   
13.
农业废弃物堆腐过程中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酶学角度揭示好氧发酵的生物机理。【方法】选择在目前我国数量多、分布广的有机固体废弃物鸡粪和小麦秸秆及花椒籽粕为主要材料,采用堆腐装置,以未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作为对照(CK),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加菌剂处理)对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氧化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加菌剂处理和CK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在堆腐3和4 d达到峰值(1 705和1 697 mL/g);加菌剂处理和CK的脱氢酶活性分别在堆腐10和12 d达最大值(8.39和6.57μL/g);加菌剂处理和CK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堆腐18和32 d达峰值(7.33和6.65 mg/g)。从堆腐的整个过程看,随着堆腐时间的延长,加菌剂处理的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上升较快,而且这3种酶活性的最大值均比CK高。【结论】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堆腐过程中氧化还原酶活性,使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对堆腐过程中的物质分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2 years in sandy loam soil, to study the direct effect of organic manures i.e. sewage sludge (SS), vermicompost (VC) and sesbania (SB)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rice (Oryza sativa) and their residual effect 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grown in sequence in winter (Rabi) and summer (Kharif) season during 2015–2016 to 2016–2017 at Varanasi, Uttar Pradesh. Residual effect of organic sources of nutrients as SS, VC and SB were monitored up to fourth crop (II wheat) in sequence applied in conjunction with 75% recommended dose of fertilize (RDF). Among the nutrient sources, the maximum grain yield in I rice (4.89 t ha?1), II rice (4.95 t ha?1), was recorded in treatment T3 (100% RDF with S, Zn, B) whereas in I wheat (4.68 t ha?1) and II wheat (4.59 t ha?1), it was recorded in T4 (customized fertilizer). The maximum straw yield during all four crops was recorded in T3 (100% RDF with S, Zn, B) in rice and T4 (customized fertilizer) in wheat crop, which showed 25, 32, 23 and 28% increase over 100% RDF (T2). Application of 100% RDF along with S, Zn, B and customized fertilizer increased the total uptake of N, P, K, S and B and also in net returns and B:C ratio followed by organic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5.
生活污水灌溉对茄子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以黄河水作对照进行茄子灌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灌溉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茄子总根数增加12 %,根长增长13 %,增产60 %,增加收入5.85万元/hm2,商品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low-intensity ultrasound treatment on excess sludge has been observed.The oxygen uptake rate(OUR),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soluble total nitrogen(TN) and soluble total phosphorus(TP) were examined for three power levels of 0.03 W/mL, 0.05 W/mL and 0.1 W/mL as well as two time series of 0~5 min and 0~30 min.I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stages of ultrasonic treatment: the first stage took place within the flocs in four minutes,in which SCOD,TN,TP were dissolved from flocs.In the second stage,the microbial activities have been strengthened,as well as OUR,TN,TP have increased greatly.  相似文献   
17.
堆肥污泥重金属在黄土层中的淋溶迁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强化重金属后的堆肥污泥作为淋溶土柱的重金属来源,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堆肥污泥Cd、Ni、Pb、Cu、Zn 5种重金属在黄土层中的垂直迁移特征,探讨了堆肥污泥施用量及不同淋溶水量对黄土层中重金属迁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d、Ni的淋溶迁移性较好,Pb、Cu、Zn整体迁移性较差。Cd和Cu随淋溶水量增加淋出作用明显增强,增大淋溶水量对Ni和Pb的淋出影响无明显增强,表层土中Zn、Ni、Pb含量随淋溶水量增大而累积,深层土情况各异。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22、23日对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海水中总有机碳(TOC)、CODMn、石油类和叶绿素 a 含量的分布特征及排污口处连续12 h 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 TOC 与 CODMn、石油类和叶绿素 a 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监测结果显示,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12个调查站位的 TOC 含量在1.23~1.49 mg/L,各站点差异不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1号站位连续12 h 监测结果显示,TOC 含量在1.30~1.57 mg/L,各时段差异不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南海石化排污口附近的站点所监测到的 TOC、CODMn及石油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值,与其他站位监测结果差别不大。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石化排污未引起该海域明显有机污染。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海水中 TOC 与石油类呈显著正相关,与 CODMn亦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悬浮物对鲈鱼和梭鱼幼体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疏浚淤泥悬浮相对其效应明显。21℃和24℃试验水温时,悬浮物对鲈鱼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别为:96hLC50为1 711.2mg/L、1 052.8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71.12、105.28mg/L;悬浮物对梭鱼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别为:96h LC50为453.6、168.1mg/L;安全浓度分别为:45.36、16.81mg/L。随温度、悬浮物浓度的升高,毒性效应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以化学强化初沉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温/高温(35℃/55℃)厌氧消化方法,研究采用化学一级强化处理工艺(CEPT)产生的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果,并对比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在中温、高温工况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明确适合化学强化初沉污泥的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单位VSS累积产甲烷量和V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