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274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177篇
  576篇
综合类   427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为探究滴灌条件下水温与土温对覆砂土壤水热运移规律的影响,基于HYDRUS-2D构建了不同水土温度土壤水热运移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土温度对覆砂土壤水分、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水温对土壤水热分布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减小,表现为35℃水温20℃水温5℃水温,灌溉水温对土壤剖面温度分布也有较大影响,表层0—15 cm范围内温度变化了5~10℃。相同水温条件下,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湿润土体内体积含水率减小,表现为30℃土壤温度15℃土壤温度5℃土壤温度。滴灌水平和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符合幂函数F=at~b,决定系数R~2介于0.977 4~0.999 6,并建立了水平和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和温度的关系模型。以期为西北干旱地区砂石覆盖生态农业的合理补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2.
粒状碎屑溜砂坡树根桩固砂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粒状碎屑溜砂坡综合加固防护技术包含控制封闭砂源区、稳定砂坡体和保护砂坡脚3部分措施。从稳定砂坡体和保护砂坡脚的一般措施入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模型试验,探讨花管微型树根桩固砂机制、设计要点及固砂技术。  相似文献   
113.
为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以济麦22(JM22)和新麦26(XM26)为材料,通过灌浆初期(S1)和灌浆中期(S2)在田间搭棚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未进行高温胁迫的大田小麦作对照(CK),收获后对小麦淀粉黏滞谱、蛋白质组分含量和揉混参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各自CK相比,JM22的黏滞谱参数除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降低外,其余参数均升高,XM26的黏滞谱参数除峰值时间外均降低。S1和S2使JM22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分别较CK提高2.81%和18.63%、7.71%和19.51%、11.88%和21.15%、1.88%和12.22%、2.45%和4.08%,且S2均大于CK和S1,S1与CK差异不显著;S1和S2使XM26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分别较CK降低12.95%和31.21%、1.81%和27.18%、2.50%和22.22%、3.57%和14.39%,其中,S2、S1与CK三者之间的峰值黏度均达显著水平。与CK相比,高温胁迫后JM22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而XM26升高。两品种各组分蛋白含量均发生改变,S...  相似文献   
114.
Abstract

Retention of molybdate by three Finnish mineral soils from 10?4 and 10?5 M sodium molybdate solutions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at pH 2.3–7.5. In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0.02 M KCl was used as ionic medium, and the samples were left to equilibrate for 72 h. The solid: solution ratio was 1:100 (w: v). Maximum adsorption occurred below pH 4.5, where about 60–80 % of added molybdenum was retained. Desorption of the adsorbed molybdenum was measured by adding 50 ml of 0.02 M KCl into weighed soil samples and shaking for 17 h in an apparatus with a mechanical stirrer. In each soil an appreciable amount of Mo was so tightly bound that it could not be removed by KC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15.
和田地区绿洲外围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和田地区新垦农地外围的流动沙地种植新疆杨乔木+沙拐枣灌木复合防护林,通过布设风速风向观测仪、沙尘通量梯度仪、温湿度和辐射等测定仪于林带前后,研究防护林网的防护效益,为营建绿洲外围防护林和合理开发利用荒漠区的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防护林带的防风效能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弱,大于起沙风速(6m/s)时,新疆杨林带、沙拐枣林带在0.5m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67.2%和94.5%,在3m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31.3%和33.7%。随着风速的增大,沙拐枣林带和新疆杨林带的防风效能均减弱,新疆杨林带的减弱更为明显。防护林带有效地降低了地表风速,减轻地表风蚀。林带内的输沙量仅为外围的10%左右。此外,林带内的太阳辐射强度下降,温度降低,湿度显著增加。由此可见,防护林可以有效地起到防风固沙,改善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PLA沙障对沙丘土壤粒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A可降解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固沙材料,用它灌沙形成的筒状沙袋铺设于沙丘上,可有效改变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及地表粗糙度等。PLA沙袋沙障通过对地表风速影响,进而影响沙丘表层土壤粒径的重新分布。本次试验通过对不同铺设规格沙障沙丘0—11 cm深土壤粒径的测定,分析不同铺设规格和坡位等对土壤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2 m×2 m铺设规格沙障对土壤粒径影响较大,土壤平均粒径比未铺设沙障沙丘的大16%,1 m×1 m规格影响最小;同种规格沙障在坡顶处土壤粒径变化最大,比未铺设沙障沙丘的大21%,迎风坡、背风坡分别比对照大3.9%,2.4%;土壤深度不同,粒径变化也不同,地表0—1 cm土壤粒径变化最大,比未铺设沙障沙丘的大16%。因此可知,沙障铺设后,使得沙丘表层的土壤粒径增大。  相似文献   
117.
新型生物可降解PLA沙袋沙障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延长新型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纤维材料在防沙治沙中的使用寿命,通过对野外铺设5 a的PLA沙袋沙障材料采样测试,结合室内控制温度、湿度单因子试验分析了PLA沙袋沙障的降解特性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条件能够促使PLA沙障材料在短时间内降解。在沙区迎风坡中部的PLA纤维机械性能损失最大;沙障暴露面PLA纤维的机械性能损失率比贴地面大,相差可达12.29%,沙障障体迎风面机械性能损失率最大。夏季雨后高温及频繁剧烈地风沙活动是影响PLA沙障材料降解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8.
Abstract

Degradation and leaching of 14C-labelled simazine in coarse sandy soils at 15 + 1°C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adiometric and mass-spectrometric methods. During 6 months incubation approx. 4–7% of the applied 14C-simazine was evolved as 14CO2. 4–9% of the simazine still remained in the soil. Addition of hen manure or acidification by addition of peat did not clearly influence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simazine, whereas mechanical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ts degradation. In a nitrogen atmosphere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simazine was reduced.

9–15% of the simazine or its radioactive metabolites leached through a 33 cm sandy moraine soil column (diameter 6 cm) in ca. 1770 mm of precipitation over a 4 month period, and 2% was leached from a fine sand soil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19.
本研究以人工降雨为条件,设置径流小区,布设不同的芒萁盖度,揭示紫色土区不同芒萁盖度下的产流产沙规律,探究地表水的入渗强度,揭示芒萁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效益。结果表明,不同芒萁盖度下的产流时间随着芒萁盖度的升高而延长,当芒萁盖度大于60%时,初始产流时间曲线斜率变缓,芒萁盖度在10%~50%时,初始产流时间变化幅度较小。紫色土坡面产流量随着芒萁盖度的增大而减小,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芒萁盖度在50%以下时,对径流量减少没有显著的影响,当芒萁盖度>50%时,产流量减小显著且处于稳定状态。当芒萁盖度>50%时,坡面产沙量会达到稳定值,且变化幅度较小,说明在紫色土坡面芒萁覆盖度达到50%就能有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而关于坡面入渗率方面,芒萁盖度在50%~60%间坡面入渗强度曲线较为接近,可能由于在50%~60%间存在盖度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20.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入渗性能差,且盐分含量高,掺沙可以加速盐渍土块崩解,改良土壤质地与结构,从而改善入渗性能和水盐在土壤运移过程。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土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3种掺沙比例:CK (0)、S1(20%)、S2(50%),土块组成:<1 mm (20%),1~2 mm (28%),2~5 mm (34%),5~10 mm (18%)研究积水入渗条件下掺沙比例对相继2次入渗过程中盐渍土土块崩解及其对水盐运移的影响,从而明确掺沙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第1次灌水淋洗和水分再分布后,用干筛法和湿筛法测量得到S1和S2土壤> 0.25 mm的土块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7.92%,15.50%和51.45%,32.00%;不同掺沙比例下,同一时刻的湿润锋和累计入渗量均表现为S2 > S1 > CK,且S1和S2的稳定入渗率在第1次和第2次入渗过程中,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0.00%,66.67%和400.00%,900.00%;同一土层深度的脱盐率随掺沙比例增加,掺沙比例为50%时,脱盐深度比20%和对照组分别增加33.3%和45.45%,脱盐量分别提高1.19%~19.01%和4.21%~77.52%。综上,盐渍土掺沙可以有效促进盐渍土块崩解,提高入渗速率和洗盐效率。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