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459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128篇
  136篇
综合类   350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草原公路驾驶室噪声与驾驶员心率变异指标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原公路驾驶室噪声是1个受发动机噪声、排气和进气噪声、传动系噪声、轮胎噪声以及气流噪声等影响的复杂的系统环境,驾驶室噪声易使驾驶员产生焦虑,烦躁及驾驶疲劳.本文运用单因素评价方法分析了驾驶员生理指标SDNN和RMSDD对驾驶室噪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驾驶员的SDNN对驾驶室噪声的敏感性高于RMSDD.  相似文献   
992.
王东沟沟坡道路生物措施防蚀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王东沟沟坡道路栽植的草灌品种多年的观测、分析和评价,总结出了选择道路防蚀草灌品种的一般原则和适合该枢栽植的草灌品种及配置方法,以及生物措施防蚀的实施技术,并对沟坡道路生物措施防蚀技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不同扰动方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特征的影响,为探索路域生态环境恢复规律,采用合理的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锡林郭勒草原区3条公路(G303锡市—阿巴嘎旗段、G207锡市—西乌珠穆沁旗段、G207锡市—乌日图塔拉苏木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研究了不同恢复年限(1,5,15 a)与不同扰动方式(碾压、路堑、取土场、路堤)路域土壤和植被特征。[结果] ①扰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容重表现为:碾压>路堤>路堑>取土场。随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表现为向未扰动区容重靠近趋势。土壤含水率表现为:碾压<路堑<取土场<路堤,总体呈随恢复年限延长而增大趋势。土壤有机碳、全磷和全钾含量皆表现出碾压样地最差,路堤样地最优。②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显先增高后降低最终趋于稳定趋势,其中恢复5 a物种多样性指数相比于恢复15 a高。③主成分分析得出,恢复15 a的路堤、路堑、取土场扰动综合排名较高,其综合得分分别达到了2.33,1.42,1.32,碾压扰动的综合得分均处在最低水平,得分相比于未扰动区有明显差距,说明对生态系统破坏较为严重。[结论] 受到扰动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指数与未扰动土壤对比有很大差异,填方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而挖方土壤与未扰动区域相比,养分含量有明显缺失,需加强对该扰动区域的生态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山坡道路建设产生的意义,不同区域道路侵蚀类型,道路侵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充分考虑植物抗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道路适生植物资源及植物抗旱性初步研究,提出道路防治体系设计与植物路植物措施配置原则、技术体系、并提出适应路面、路坡栽种的草灌种类并对植物路水土保持减沙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95.
低钾对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骏威  李素芳  付贤树  奚辉  王腾浩 《核农学报》2007,21(4):404-408,356
研究了低钾条件下钾敏感型水稻品种"二九丰"不同叶位叶片的气体交换、荧光参数、色素和活性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叶位降低,对照和低钾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激发压(1-qP)、非光化学猝灭(qN)、超氧化物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却急剧升高。与对照相比,低钾胁迫加速了各叶位Pn的下降和Ci的上升,而Gs并无降低,说明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引起的。低钾胁迫还明显降低Fv/Fm、ΦPSⅡ、ETR、Chl和SP含量、Chl/Car比率、及SOD和POD活性,促进了(1-qP)、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的升高。这些结果均说明低钾胁迫引起了PSⅡ光化学效率降低和能量耗散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叶片的早衰。相关性分析表明,PSⅡ的激发压的升高与Pn、Chl和SP的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据此推测,激发压的升高可能介导了水稻在低钾条件下叶片早衰的起始过程。  相似文献   
996.
Permanent open spaces in plantation forests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enhancing biodiversity in plantations and in the wider landscape. We surveyed vegetation in 60 glades, rides and roads in 12 Irish plantation forests, and collected data on solar radiation, soil and management. Variation in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vascular plants and bryophytes was determined principally by soil factors and open space management. Light level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nd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richness of bryophytes. In rides, the most important plantation feature in determining solar radiation levels and plant diversity was ride width. Increasing edge-to-area ratio corresponded with a decrease in β-diversity within glades. Roadside plots most strongly influenced by road gravel and disturbance supported the highest vascular plant, open-habitat and ruderal species richness and vegetation evenness. For open spaces t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biodiversity of plantation forests, rides and roads should be a minimum of 15 m in width and glades should be a minimum of 625-900 m2 in area.  相似文献   
997.
周春华  徐萍  王美青  卫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19-12721
从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出发,提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主体道路,并按照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功能拓展等多角度总结出4种主要发展模式,最后对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8.
BP神经网络在道路土壤分离速率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分离是土壤侵蚀的重要过程,为坡面径流的搬运过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对土壤分离速率的准确模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变坡水槽实验,利用在较大的坡度(8.8%~46.6%)及较大的流量范围(1~5L/s)内测得的黄土高原道路土壤分离速率数据,分别使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及回归模型对土壤分离速率进行模拟,并对比上述2种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利用实验中较容易测定的坡度、流量等数据对土壤分离速率进行较为准确的模拟(模型效率系数0.952);相对传统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类型道路的土壤分离速率的模拟精度均有所提高;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将道路类型、坡度、流量与土壤分离速率的关系统一为一个模型,可为道路土壤分离的模拟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样线法对四川地区路域边坡自然恢复后的植被进行调查,研究道路边坡对植物多样性影响。调查区域内分布植物66科159属190种。其中灌木81种,草本109种;选用了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α多样性指数及Codyβ多样性指数来研究边坡的坡度、坡向、海拔、恢复时间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45°~60°坡度、阴坡、500~700m海拔及〉10a以上的恢复年限的边坡,群落的多样性较高,对边坡植被恢复有利;而在〉60°坡度、阳坡、〉700m的海拔高度和〈10a的恢复年限内的多样性较低;在不同坡度和海拔的环境梯度上,Codyβ指数与α多样性分析结果一致。在生态恢复中,群落多样性低的边坡,适当增加物种丰富度、密度及有利的人为干扰,有助于提高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00.
茶马古道鲁史段作为我国古代滇西南边陲重要的移民、商贸及文化通道,其沿线聚落的形成反应了当地生活、文化及各类物质的变迁。通过对茶马古道鲁史段研究,不仅能很好地记述古道沿线聚落形成事实,还能为我国其他古道沿线聚落形成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以茶马古道鲁史段沿线聚落金马村、鲁史村、犀牛村和塘房村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研究沿线聚落的形成,时间角度上采用史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法,空间角度上运用GIS分析聚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鲁史段古驿道沿线聚落形成于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时期,主要受政治政策、驿道经济和生计需求等方面的影响;聚落分布与驿站距离、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类型有关。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古驿道沿线聚落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