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52篇
  免费   2139篇
  国内免费   5300篇
林业   2530篇
农学   4468篇
基础科学   1827篇
  6591篇
综合类   21910篇
农作物   7152篇
水产渔业   828篇
畜牧兽医   3375篇
园艺   753篇
植物保护   2557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701篇
  2022年   1249篇
  2021年   1438篇
  2020年   1339篇
  2019年   1513篇
  2018年   1047篇
  2017年   1749篇
  2016年   2280篇
  2015年   1765篇
  2014年   2519篇
  2013年   2437篇
  2012年   3457篇
  2011年   3192篇
  2010年   2578篇
  2009年   2832篇
  2008年   2501篇
  2007年   2855篇
  2006年   2466篇
  2005年   2148篇
  2004年   1615篇
  2003年   1394篇
  2002年   1124篇
  2001年   1049篇
  2000年   975篇
  1999年   741篇
  1998年   611篇
  1997年   577篇
  1996年   554篇
  1995年   519篇
  1994年   451篇
  1993年   424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81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34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49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14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利用DAD1反义片段转化创建菜薹可调控雄性不育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薹因为没有好的雄性不育材料或自交不亲和系,至今尚无一代杂种用于生产,根据拟南芥及白菜型油菜的花药不开裂基因DAD1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DAD1F),构建反义DAD1F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菜薹,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鉴定其雄性不育性并进行育性恢复试验.克隆得到的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大小为678 bp,命名为BrcpDAD1F,其序列与拟南芥和白菜型油菜的DAD1高度同源,同源率分别为88%和99%;共得到了12株转基因植株,有6株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表现为雄性不育,花器官畸形,花粉活力低,萌发率不到10%,且开花后不能结角果或结空角果,或者得到极少种子但种子不萌发;用对照的花粉给转基因植株授粉可使其正常结实.以5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使其雄性不育得到恢复,花粉可以在柱头和培养基上萌发,具有受精能力。T1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都呈1:3分离, T2代不同株系的育性分离比例不同,有些株系继续呈1:3的分离,有些株系全是可育株或全是不育株,说明反义抑制呈单基因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872.
梨叶片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引物原位标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  牛建新 《园艺学报》2009,36(1):15-20
 选用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香梨叶片,制备成适合进行原位RT-PCR的石蜡切片。设计特异引物,利用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对切片组织中的病毒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PRINS-FITC染色法和PRINS-Rhodamine染色法均能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有病毒部位分别显示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而且荧光出现的位置与原位RT-PCR检测的结果一致。由此证明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可用于果树病毒的原位检测。  相似文献   
873.
 以耐冷性较强的短把黑圆茄和耐热性较强的黑帅圆茄为试材,经冷激胁迫后采用植物效率仪PEA,进行快速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并利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 m和活性中心RC/CSo的标准状态变性自由能变△GD进行PSⅡ冷稳定性的热力学分析。随着冷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PSⅡ的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ΔF/Fm′、RC/CSo呈"S"型下降趋势;单位反应中心DIo/RC和非光化学猝灭qN呈"S"型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反映出冷激胁迫下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和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的双重机制在保护PSⅡ防止光抑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通过两品种间PSⅡ行为差异,引入了两组新的参数作为便于直观比较冷胁迫的评价指标。黑帅圆茄Fv/Fm、ΔF/Fm'的半衰温度T1/2和t1/2值分别高于短把黑圆茄1.4 ℃和0.8 ℃。茄子叶片Fv/Fm和RC/CSo的△GD随着冷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呈瀑布型的下降趋势。黑帅圆茄的△GD值和变性中点温度Tm都低于短把黑圆茄。它们均反映出黑帅圆茄的耐冷性低于短把黑圆茄。  相似文献   
874.
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及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槲蕨(Drynaria roosii)孢子的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式,观察记录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槲蕨孢子接种后6~7 d即能萌发,60 d左右发育形成心形原叶体,100 d左右开始形成孢子体幼苗;采用NaClO消毒5.5 min左右是理想的消毒方式;在Knop’s培养基中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可达49%左右.低无机盐浓度的MS培养基有利于孢子萌发,但不利于配子体发育;黑暗条件下孢子能萌发但不能形成片状体.采用5% NaClO表面灭菌5.5 min, 1/2MS培养基在40 μmol·m-2·s-1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875.
无花果越冬防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等环境条件下,分别对无花果采用土壤埋实法、草绳缠绕法、橡塑缠绕法3种防寒措施,越冬后,比较3种措施以及不同的埋实深度、缠绕高度对无花果萌芽、展叶时间以及受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土壤埋实法越冬的无花果萌芽、展叶时间早,受冻株数少,长势最好,最佳的埋实深度为30 cm,无花果可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76.
鲁北是国内蔬菜生产和批发的重要集散地,随着人们对蔬菜品种和质量要求的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成为当地政府和农技推广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现阐述当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77.
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研究表明幼叶颜色、叶面状态、果实形状、抗寒性、抗梨黑星病、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度大,可为梨育种提供良好变异的群体;尤其是保存了多份极抗寒资源,抗寒性中等资源较少,无抗寒性弱和极弱的资源;果实形状多样性较高,而且性状间分布也较为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变异系数较大;大果型、抗梨黑星病类型资源分布较少,尚需收集、增加果个大、高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878.
桃叶片再生不定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桃栽培品种曙光、金童5号和甜桃王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组合、基因型和试管苗继代次数等因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暗培养的培养基为LP+1.5mg·L-1TDZ+0.15mg·L-1NAA;光培养基为LP+0.5mg·L-1TDZ+0.3mg·L-1KT+0.3mg·L-1NAA和LP+0.6mg·L-1TDZ+0.3mg·L-1KT+0.4mg·L-12,4-D;金童5号和曙光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再生率分别为21.8%和14.5%;曙光和金童5号试管苗继代第1~11次叶片的再生能力与继代前3次愈伤组织相比形成率较高;曙光再生苗在培养基1/2MS+0.5mg·L-1NAA上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条数为7.9。  相似文献   
879.
武汉市江夏区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苗木是颇具前途的朝阳产业,武汉市江夏区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通过分析这一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潜力,对武汉地区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对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80.
山葡萄‘双红’、‘双优’在戈壁滩上栽培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我国西部栽培的‘双红’和‘双优’两个山葡萄品种不埋土能正常越冬,调查、测定和分析这两个山葡萄品种在冬季寒冷、冬春又极干旱的西部戈壁滩上栽培的生产表现。两个山葡萄品种根系耐低温能力比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强,枝条保水能力更强,因此,在干旱荒漠的戈壁石砾地上不埋土能安全越冬和抗御春日多风和干旱。一年生枝条长势好,花芽能正常形成,但在开花季节花序干枯和脱落现象严重。‘双红’、‘双优’山葡萄表现生产性能差、果穗少、果穗小、穗重轻、果粒小,故产量低,仅为原产地的1/3,但其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高出3.9~4.6个百分点。为使‘双红’、‘双优’在河西戈壁滩上栽培,既不埋土又有较高的产量,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