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7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林业   526篇
农学   1854篇
基础科学   109篇
  806篇
综合类   4060篇
农作物   1038篇
水产渔业   432篇
畜牧兽医   1433篇
园艺   525篇
植物保护   42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1047篇
  2013年   814篇
  2012年   940篇
  2011年   1020篇
  2010年   1014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稻麦玉米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解秸秆残留还田是秸秆直接还田的基本形式。该文通过逐步推导,给出了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的系列公式,并将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建立在5个参数的基础上,即农作物平均株高、收割留茬高度、叶部生物量比例、枝叶脱落率和秸秆机械收集损失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对试验数据收集整理,给出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农作物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的参数体系,并估算出了三大农作物的秸秆残留还田量,分别为7 106.92、4 543.48和6 392.95万t,合计为18 043.35万t,占三大农作物的秸秆总产量的31.13%;三大作物人工收获秸秆残留还田量为1724.47万t,机械收获秸秆残留还田量为16 318.88万t,后者是前者的9.46倍;进而以农作物面积为权重,推算出全国的秸秆残留还田量为25 330.08万t,计算出单位面积耕地的残留还田量为1.87 t/hm2,与基本还田量的最低需求3.0 t/hm2相比尚需增加60%以上,与基本还田量的一般需求4.5 t/hm2相比尚需增加1.41倍。论文最后指出了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一是开展更广泛的田间实测,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水稻三大农作物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参数的精准度,尤其是收割留茬高度和秸秆机械收集损失率这两大参数的精准度,以便更确切地估算三大农作物的秸秆残留还田量;二是针对棉花、大豆、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进行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研究,建立全国主要粮经作物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的参数体系;三是建立区域性的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的参数体系,逐步实现各区域秸秆残留还田量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992.
水稻幼苗根际联合固氮能力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汕97明恢63杂交组合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241个株系和高效固氮菌株W12以及固氮菌株FY为材料,在严格限菌条件下,利用改进的SpermosphereModel技术,测定RIL群体及其亲本与两个固氮菌株的联合固氮能力表型值。采用MAPMAKER/QTL软件对获得的表型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与W12联合固氮能力(W12.NFA)和与FY联合固氮能力(FY.NFA)的QTL各1个;前者位于标记区间RM208~RM207,后者位于标记区间R712~RM324。分别对这两个QTLs的等位标记RM208与R712作单因子方差分析,得W12.NFA在RM208不同标记基因型间差异的F值为8.28,达0.0044显著性水平;FY.NFA在等位R712不同标记基因型间差异的F值为13.81,达0.0003显著性水平。显然,本研究检出的控制固氮菌株W12和FY与水稻根际联合固氮能力的QTL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993.
在较低施N量[180kg(N)/hm2]下,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N肥不同基/追比例(1∶2、1∶1和2∶1)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总叶数、株高及产量均因施N而增加,且追N比例越大增幅越大。基施N有利于叶面积扩展,而追施N有利于灌浆期叶面积的维持;籽粒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因施N而提高,且随追N比例增大而增大;淀粉含量以1∶2处理增大,而另两施N处理降低;施N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追N比例较大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可见,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玉米播种至大喇叭口期的华北平原来说,基施N不宜过多,基、追N肥比1∶2最有利于夏玉米农艺性状改善、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94.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以其高效和快速的优点已经在烟草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包括其优点和应用局限;其次对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流程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总结了近红外定量分析计量学方法,包括光谱预处理方法和近红外定量分析的化学计量学算法;最后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在烟草和烟气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状况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调查出宾川县15个亚麻品种田间白粉病的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以及发病最重时期、恢复生长期和恢复生长率。15个品种田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没有免疫(I)品种,高抗(HR)品种1个、中抗(MR)品种2个、中感(MS)品种2个、感病(S)品种6个、高感病(HS)品种4个。分析出高抗(HR)和中抗(MR)的双亚7号和黑亚11号、范妮,这3个品种发病较迟、抗病性强、成株率高、综合经济性状好、优质原茎比例大、综合产值高。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鉴定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t测验比较了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华粳籼74之间的表型差异,对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的52个单片段代换系代换片段上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进行了鉴定。以P≤0.001为阈值,在14个代换片段上共鉴定出24个QTL,包括10个株高QTL、2个穗长QTL、4个倒1节间长QTL、5个倒2节间长QTL、3个倒3节间长QTL,这些QTL分布于水稻的9条染色体上。QTL加性效应值为-4.08~3.98 c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19.35%~10.43%。  相似文献   
997.
小绿皇系湖南省西瓜甜瓜研究所以多代自交06HS214为母本,以06S213为父本配制的高瓜氨酸含量的小果型功能性西瓜新品种。该品种早熟,全生育期88 d,果实发育期30 d,果实高圆形、绿皮布深绿条带,单瓜重2.1 kg左右,瓜肉鲜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极易坐果,抗性强。适宜大棚高效种植。  相似文献   
998.
以位于晋陕蒙接壤区的陕西省神木县为例,选取相关定量指标,对其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神木县和各乡镇土地利用均以中低覆盖度草地为主,景观基质为草地。2)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低,集中化程度高,组合类型少,土地利用程度低;西北部风沙草滩区乡镇较东南部丘陵沟壑区乡镇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高,集约化水平低,土地整体功能强,组合类型数多;乡镇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意义与该乡镇的矿藏开发、风景名胜区、地形地貌和植被区系等有很大关系。3)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农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越强烈的地类,其分维数越小、形状指数越大、形状越简单的特征。因此,神木县未来土地利用需要增加有效植被盖度,进一步使陡坡农地退耕,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以及工矿用地复垦,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从而保证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确定信阳烟区适宜的烤烟移栽期,为提高信阳烤烟产量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信阳市平桥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不同移栽期试验。[结果]在移栽后45、75 d时,株高以处理T4最高,但其其他指标较低,成熟期以处理T2、T3农艺性状综合最优;烟叶烤后外观质量以处理T3最优,处理T2次之;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以处理T4表现最低,但其全氮、烟碱含量偏高;感官评吸质量以处理T3得分最高,处理T4得分最低。[结论]信阳烟区最适合的移栽期是4月20日~4月30日。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分析我国"花育"系列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潜力,为"十三五"新疆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核心亲本材料。[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6个"花育"系列花生品种进行系统研究,并对不同品种的主茎高、侧枝长、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荚果长、荚果宽等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花育"系列花生品种的各个农艺性状得到充分发挥,其表现要优于在山东地区的种植,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同品种之间在农艺性状和产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花育22号、花育28号和花育50号的单株生产力较高,花育33号和花育50号的产量较高,且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结论]在新疆花生高产育种中,花育33号和花育50号可作为骨干亲本重点使用,并且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其产量潜力还可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