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目的]大叶密合是广东封开县地方名优晒烟品种,是当前发现烟草青枯病的优良抗源,深入研究其烟草青枯病抗性机理,寻找其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为抗青枯病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将烟草品种大叶密合、抗病对照品种D101、感病对照品种长脖黄进行青枯病菌室内接种鉴定,并利用蛋白质组学(iTRA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大叶密合接种前后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接种青枯病菌后,大叶密合较长脖黄发病减缓.大叶密合检测到35个接种前后的差异蛋白,其中21个蛋白下调、14个蛋白上调,共有25个蛋白与植物胁迫相关.上调表达差异倍数最大的蛋白是烟草凝集素家族(Nictaba)的Hav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草凝集素基因在接种后12 h内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其在接种后6 h和9 h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结论]植物响应病菌入侵是一个复杂过程,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中上调幅度最大的是凝集素家族成员之一的Hav1,接种强致病力和无致病力菌株后烟草凝集素呈现类似的表达模式,表明凝集素蛋白可能对病菌入侵后的上游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12.
铜胁迫下小麦幼根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铜胁迫对小麦幼根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测定0~60 mg/L不同质量浓度铜处理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转录组表达和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探索其抵御重金属毒害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的铜影响小麦生长,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萎蔫发黄,幼根生长受抑。小麦幼根转录组测序检测,共得到2 28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826个DEGs表达上调,1 457个DEGs表达下调;将DEGs进行KEGG pathway注释,被注释到31个代谢途径中。双向电泳试验检测,小麦幼根中有2 049个蛋白质点,30 mg/L铜处理96 h后,与对照(0 mg/L处理)相比,约130个蛋白质点表达出现显著差异,其中56个丰度增加,74个丰度降低;质谱鉴定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抗性蛋白如谷胱甘肽转移酶、27K蛋白等在胁迫下表达上升,而生理代谢相关蛋白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413.
蛋白质组学在昆虫学研究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在昆虫学研究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就其在昆虫学研究中应用的一些新进展作了综述。最后,提出昆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14.
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盐、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是全球农业减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中,鉴定出许多新的抗逆蛋白质,揭示了参与胁迫耐受的蛋白质翻译后调控机制,增进了对于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分子机理的认识。综述了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指出了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15.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一门相对于基因组学(Genomics)而提出的,旨在综合研究某一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新型学科.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赖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如二维电泳(2-DE)、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以及生物信息学等获得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16.
食品及环境均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主流的西方营养学、膳食学侧重于研究环境地理、气候条件或饮食模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忽略传统食品的健康作用与其起源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耦联关系。本文首先全面概述环境地理、饮食模式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界定环境食品学研究范围。“环境食品学”可大致界定为:基于东方人天人相应的健康观以及体质的特殊性,采取现代科学手段研究处于特定环境下进食之于健康的关系及机制的系统科学。然后以国人因自身体质和饮食习惯差异而表现区别于西方人群的寒热证为例,系统论述食品和环境耦合之于健康的关系,最后介绍环境食品学的现代研究方法。环境食品学作为新型交叉学科,在环境基础上侧重于东方传统膳食营养,主要研究处于特定环境条件下以混合膳食进食产生的健康效应,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可对中国传统食品(如环境地理食品和应季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17.
【目的】探究baeR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耐药基因的调控作用,为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差异倍数(FC)≥1.5且P<0.05为标准,筛选鼠伤寒沙门菌baeRacrB双缺失CR株(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体外诱导环丙沙星耐药株)(C1)、baeR过表达C1株(CA)和baeR回补株(CM)的差异表达蛋白,对筛选的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差异蛋白的主要功能和涉及的生物过程;采用平行反应监测(PRM)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筛选到的抗药相关差异蛋白CysP、GltI、ArgT、MdtA、OmpF、ArcA、FrdD、DcuB、TorR、UhpA、NarZ、PgtA、MraY、CheM、CheA、Trg进行验证;采用LacZ报告基因融合实验研究baeR对靶基因pmrFmdtC的调控作用。【结果】CA/C1比较组中共筛选到393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182个,下调211个;CM/C1 比较组中共筛选到391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202个,下调189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集中在外排泵、外膜蛋白、生物膜、生物合成、双组分系统等通路。PRM验证结果定量到CysP、GltI、ArgT、OmpF、ArcA、DcuB、TorR、PgtA、CheM、CheA、Trg等11个蛋白,其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非标记定量结果一致,证实了蛋白质组结果的可靠性。baeR可以正向调控pmrFmdtC的表达。【结论】明确了baeR过表达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对相关耐药基因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18.
昆虫病原真菌是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农业害虫具有不易产生抗性、易造成昆虫病害流行、生态安全环保等优势,推广应用昆虫病原真菌控制害虫是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现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真菌基因组学的研究,在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以及多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等...  相似文献   
419.
Natural rubber (NR) is an irreplaceable biopolymer of economic and strategic importance owing to its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Pará rubber tree (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 Müll. Arg.) is currently the exclusive commercial source of NR, and it is primarily grown in plantations restricted to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of Southeast Asia.  However, current Pará rubber production barely meets the sharply increasing global industrial demand for rubber.  Petroleum-based synthetic rubber (SR) has been used to supplement the shortage of NR but its industrial performance is not comparable to that of NR.  Thu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productive rubber crops with broader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alternative rubber-producing plants, including horticultural plants (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 and Lactuca L. species), woody plants (Parthenium argentatum A. Gray and Eucommia ulmoides Oliv.), and other plant species with potential for NR produc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molecular basis of NR biosynthesis revealed by a multi-omics approach, we highlight new integrative strategies and biotechnologies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NR biosynthesis with a broader scope, which may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and improvement of new rubber crops.   相似文献   
4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