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27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葡萄糖氧化酶(GOD)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断奶仔猪150头[平均体重(8.41±0.06)kg],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0、180、240和300 U/kg葡萄糖氧化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对仔猪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Ⅱ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试验Ⅳ组仔猪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和Ⅳ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Ⅱ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Ⅲ组和Ⅳ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Ⅳ组(P0.05)。4)试验Ⅱ组仔猪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仔猪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仔猪总能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可改善仔猪血清抗氧化功能,降低腹泻率,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糖和脂质代谢与消化吸收,从而提高生长性能,建议添加量为180 U/kg。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发酵处理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将(25±3)日龄,体质量相近,临床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08头,随机分为3个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普通豆粕、新鲜发酵豆粕和风干发酵豆粕,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观察发酵豆粕对仔猪生长性能、健康状况、抗氧化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处理后,豆粕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脲酶活性显著降低,蛋白质水解度显著增加;试验前期,饲喂发酵豆粕的断奶仔猪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料质量比则显著降低;仔猪血清SOD和GSH活性显著升高,饲喂发酵豆粕能显著提高血清IgG水平,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总体来看,风干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与新鲜发酵豆粕相当。  相似文献   
53.
给8头生后3d的哺乳仔猪经口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吉”毒株,于感染后18、30、45和96h各扑杀2头,以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小肠上皮细胞的病变因感染时间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上皮细胞的脱落和残留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以感染后30h最严重,病毒在这些上皮细胞内的增殖最显著。感染后45h,见有大量新生上皮细胞修补损伤的肠绒毛。感染后96h,小肠绒毛短缩、粗大乃至发生融合。实验仔猪肠系膜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均遭到破坏,在巨噬细胞内见有PED冠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54.
早期断奶仔猪袋装流质饲料蒸煮加工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研究常压蒸煮条件下加热时间、粉碎粒度、料水比和浸泡时间4个不同试验因素水平对淀粉糊化度、蛋白质溶解度和脲酶活性的影响,旨在获得能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早期断奶仔猪袋装流质饲料加工参数。结果表明:将玉米、大米和大豆按本试验方法处理后放入90℃的蒸煮箱内在常压下进行蒸煮可使淀粉充分得到糊化并能有效地破坏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此条件下早期断奶仔猪袋装流质饲料的适宜蒸煮加工参数为:筛孔直径0.6~1.0 mm,料水比为1∶2~1∶3,浸泡时间为40 min,蒸煮时间为30~40 min。  相似文献   
55.
对齐齐哈尔市10个市县猪场送检的30份疑似仔猪水肿病病料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经过分离培养、形态学检查、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分离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7株.应用微量平板凝集试验,对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以O138、O139、O9血清型最多,共22株,占分离致病菌的8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同一猪场不同血清型组的药物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不同猪场相同血清型组和不同猪场不同血清型组的药物敏感性除丁胺卡那外,各组间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56.
细胞系是动物病毒分离培养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现代商品化仔猪肾脏为原始材料,拟培育新的细胞系用于动物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利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相结合方法,分离纯化仔猪肾上皮细胞,并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和筛选。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得到一株可以连续传代的细胞株,命名为SDPK-D,且已在体外连续传代90代。SDPK-D细胞株F33和F83代倍增时间分别为40.9和32.7 h,细胞活率分别为97.55%和98.86%,8 h细胞贴壁率分别为91.67%和97.06%。在该细胞株接种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病料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本研究首次针对现代商品猪培育出一株可以在体外连续传代的细胞株,并对多种动物病毒敏感,为相关动物病毒的分离培养提供了新的细胞系选择。  相似文献   
57.
仔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菌苗在猪体内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制的仔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菌苗肌肉注射20日龄未接种同类疫苗的长杂健康仔猪,14d后用攻毒菌株(湖北地方分离株及O138、O139、O1413个菌株)攻毒。结果表明每头免疫剂量为0.50mL(含30亿CFU)免疫效果最好,免疫2周后血清抗体几何凝集效价为1:640,保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58.
The number of birth per year w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sow's productivity and it was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Weaning had been shown to be a stressful period.The weaning age had declined over time in order to increase sow productivity and the fact that weaning under modem-day commercial conditions inflicted stress (environmental,nutritional and psychological/social) on pigs and associated with marked changes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T) physiology,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However,the early weaning resulted in post-weaning diarrhea,mainly related to intestinal dysbiosis during this rapid adaptation to the new diet.The environment and feed had influence on physiology,gut morphology,immune system and diseases of weaned piglets.  相似文献   
59.
新生仔猪对外源抗体的吸收及乳糖对其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8头自然分娩、3~4胎、初生重1.25~1.5kg 的大白猪(♂)×内蒙黑猪(♀)杂交F1 代新生仔猪参试。其中24头于出生后的6小时之内用人工瓶哺的方法分别饲喂0(对照组)、1、2、3、4、8g的外源PIgG ;另外24头出生后的18小时之内分别饲喂不同含量的乳糖 ,然后开始饲喂一定浓度的外源PIgG ,分别研究了生新仔猪对外源PIgG吸收及乳糖对其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仔猪出生后没有吸吮初乳之前其血清中的IgG含量甚微 ,为(0.12±0.058)mg/ml;随着饲喂浓度的增加新生仔猪对外源PIgG的吸收也增加(P<0.05) ,到出生后12小时 ,仔猪血清中的IgG含量达到峰值 ,随后逐渐下降 ,下降趋势与自然哺乳仔猪血清IgG的消长规律相似。若仔猪出生后仅喂给不含PIgG的人工初乳 ,则仔猪血清中的IgG水平在出生后的72小时之内一直保持刚出生时的水平(P>0.05) ,表明在此阶段内仔猪还没有合成自身IgG的能力。仔猪出生后饲喂8g 外源PIgG ,其血清中的IgG峰值能达到22.18mg/ml ,这一值与自然哺乳情况下的峰值相比相差甚大。乳糖强烈抑制新生仔猪对外源PIgG的吸收(P<0.05) ,给仔猪饲喂10g乳糖后与对照组(水)比较 ,仔猪对外源PIgG的吸收将减少45.31 % ,而喂50g乳糖则减少92.02 %。在本试验条件下 ,乳糖浓度对新生仔猪吸收PIgG的抑制曲线为典型  相似文献   
60.
用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Kluver-Barrera 染色法研究了60日龄仔猪脑的嗅球区和球后区。发现猪的嗅球和副嗅球是典型的哺乳动物构造。副嗅球位于嗅球的背内侧,呈长椭圆形,长约2mm。嗅脚内的前嗅核各部细胞群的位置和形状与通过嗅球界沟的平面和嗅脚向前伸向背外侧方的位置有关。嗅脚的背外侧较长,其内的前嗅核细胞群较长;嗅脚的腹内侧较短,其内的细胞群也较短。前嗅核的细胞由分化程度较少的中、小型细胞组成。前嗅核外侧部、背侧部和内侧部与相邻的皮质连续,其细胞排列也类似于皮质的分层结构。前嗅核内侧部的浅层有前海马皮质延伸来的锥体细胞,前海马皮质在嗅脚基部的内侧形成小隆起突出于脑表面。前嗅核外部的细胞群是“C”形带状,贴于与嗅球界沟邻接的纤维束,细胞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