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267篇
基础科学   91篇
  338篇
综合类   1215篇
农作物   117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585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套袋对两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套袋对苹果品种新富1号(Malus domestica Borkh.cv.Xinfu No.1)、长富2号(M.domestica cv.Fuji Nagafu No.2)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套袋后2个苹果品种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2个富士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均以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在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上,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在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套袋果实未套袋果实。新富1号果实香气成分以乙酸乙酯、乙酸丁酯、2-甲基乙酸丁酯、丁酸乙酯、乙酸己酯为主,长富2号果实香气成分以2-甲基乙酸丁酯、乙酸己酯、正戊酸己酯、2-甲基-1-丁醇、丁酸乙酯、丁酸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为主,2个苹果品种的果实主要香气成分基本一致。不过套袋果实乙酸酯型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均低于未套袋果实。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及大黄组方对患子宫内膜炎大鼠生殖系统内分泌调控与结肠炎症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炎与结肠之间的关系,构建子宫内膜炎模型,建模前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子宫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催产素(OXT)和检测患子宫内膜炎大鼠结肠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结肠菌群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治疗效果。结果表明:1)造模前后,空白对照组中MPO和OXT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造模24h,Nisin组、大黄组方中和高剂量组中MPO的浓度显著降低;大黄组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中OXT的浓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造模48h,阴性对照组中OXT的浓度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造模72h,阴性对照组中MPO显著升高,OXT的浓度显著降低,大黄组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可显著降低子宫中MPO的浓度和显著增加OXT的浓度。2)在结肠中,患子宫内膜炎大鼠在0~72h阶段,阴性对照组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显著升高,大黄组方高剂量组、Nisin组及阳性对照组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显著降低。3)Nisin及大黄组方高剂量组显著增加结肠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研究发现Nisin和大黄组方高剂量组可降低子宫内膜炎大鼠子宫中MPO和OXT的浓度,患子宫内膜炎大鼠使结肠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升高,Nisin、大黄组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可降低IL-1β和TNF-α的浓度,还可以调节结肠中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23.
吉林玉米带玉米一次性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肥料统计资料、农户和肥料经销商的抽样调查资料,对吉林省玉米一次性施肥的规模、分布区域、施用量、经济投入及玉米高氮复混肥的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一次性施肥主要集中在吉林玉米带的中、东部地区,土壤类型以黑土、典型黑钙土、白浆土、草甸土和暗棕壤为主。2005年玉米一次性施肥面积占玉米总施肥面积的62.5%,玉米一次性施肥平均施用量为554 kg/hm2;一次性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多投入313元/hm2。玉米高氮复混肥的比例和氮含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临时登记的高氮复混肥比例和高氮复混肥(N>25%)的比例分别由2003年的45.1%、50.0%增加到2005年的95.5%、77.0%。  相似文献   
124.
采用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检测抗疲劳中药复方制剂的急性毒性、致突变性和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抗疲劳中药复方制剂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15 g/kg;3个剂量组微核率为0.16%~0.20%,精子畸形率2.70%~2.94%,与阴性对照组比均无显著差异。给予中药复方制剂后,各剂量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第15 d检查,中、高剂量组大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于对照组,血清球蛋白(GLOB)含量低于对照组,其它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30 d检查,各剂量组血液葡萄糖(GLU)含量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GLOB和肌酐(CRE)含量也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主要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以上结果表明抗疲劳中药复方制剂属于实际无毒类,无致突变性,部分检测指标的改变可能与机体代谢状况和抗疲劳机制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5.
为充分利用草鱼加工下脚料,以草鱼内脏为原料,以复合蛋白酶酶比活为指标,对草鱼内脏复合蛋白酶的提取、分离、干燥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草鱼内脏脱脂物是工业已烷;最佳的复合蛋白酶提取条件为磷酸盐缓冲液pH值8、提取温度20℃、浸提时间80 min,超声波辅助提取频率15 kHz、功率50 W、时间4 min;最佳的复合蛋白酶分离方法是添加质量浓度为8 g/L的茶多酚;最佳的干燥条件是聚乙二醇终质量浓度20 g/L、装液厚度6 mm、快速冷冻、干燥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复合蛋白酶酶比活为4.33 U/mg.  相似文献   
126.
利用枯草芽胞杆菌TR21喷施叶腋可以提高香蕉根系对枯萎病的抗性,为探索TR21诱导的抗性与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累积的关系,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009菌株处理的根系为阳性对照,以清水为阴性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广粉1号(Musa spp.ABB cv.Guangfen No.1)和巴西蕉(Musa spp.AAA cv.Brazil)根系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累积和差异.结果显示:处理后0、12、24、36、48、60、72 h,不同处理根系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从处理后48 h开始,病原菌处理和生防菌处理的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接种72 h时,除广粉根系可溶性酚酸外,病原菌处理的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TR21处理.结果表明TR21叶腋接种能够诱导感病品种香蕉根系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累积,与病原菌接种诱导的抗性反应表现类似,但低于病原菌诱导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7.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因子的影响。试验共分7组,A—F组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0.9%、1.3%、1.7%、2.1%、2.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仅F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与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125.86X^2+521.93X+6063(R^2=0.9561)。由方程可知:当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增加表现出先显著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E组中4种酶活力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8.
中药复方制剂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部分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药复方对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部分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对12头用药前后奶牛血液中的Ca、P、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沉降率进行了测定,并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了计数.结果显示,中药复方能够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P<0.05),极显著降低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P<0.01),表明中药复方能够调节部分血液指标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也是该药发挥药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9.
中药复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别用精提和粗提的中药复方制剂"连黄"作用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提取其基因组DNA,并以大肠埃希菌AcrA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成功扩增出AcrA基因中1 005bp大小的片段,与中药作用前的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碱基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提和粗提的中药复方制剂均能改变AcrA基因的编码序列,但精提制剂较粗提制剂对AcrA基因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以50 mg/kg (体质量)的剂量在口灌给药条件下,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1.5)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动学与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后,甲氧苄啶在血浆和肌肉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在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磺胺甲噁唑在血浆、肌肉、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每天一次连续5 d给药后,甲氧苄啶于第15天开始低于0·05 mg/kg,磺胺甲噁唑于第9天开始低于0·10 mg/kg。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