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7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679篇
农学   234篇
基础科学   120篇
  264篇
综合类   2206篇
农作物   579篇
水产渔业   130篇
畜牧兽医   305篇
园艺   214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本文在论述我省容器育苗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评价了容器育苗的造林效果和经济效益,并归纳总结了容器育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2.
低丘岗地引种桉树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桉树在江西中部低丘岗地引种栽培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表明桉树在栽培过程中应采取带营养袋种植、撩壕整地、基肥深施等技术措施,可保证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3.
为解决皂荚生产上存在的没有工业原料专用良种的问题,在枣庄、邹城、临沂等地现存的3万余株20~300年生皂荚大树中,筛选出优良单株4株,分别在山亭区、峄城区、滕州市、市中区等地进行生长量、产量、适应性、稳定性比较试验。综合分析,选择出工业原料用羊肠子、多刺速生、长荚、早丰等4个优良无性系,其产籽量超过对照48.3%~142.5%,其它指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4.
杨树露天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嫩枝扦插扩繁快,效果好,对一些珍贵杨树扩繁可行。扦插分4个阶段即自养阶段、生根阶段、缓苗阶段、生长阶段。每年最佳扦插时间为6月上旬至8月上旬。插穗带2~3片叶,叶面积100 cm2最佳。  相似文献   
125.
为提高山区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了山区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高标准种植早实薄皮核桃的效果及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山区采用高规格隔坡沟状梯田整地后极大促进了核桃幼树的生长,栽植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平均单株结果1.3个,树高达221.7 cm,地径5.7 cm;栽植后第3年全树主枝7.7个,单株结果33.3个;第4年地径11.9 cm,全树主枝10个,叶面积指数为5.14,单株结果191.5个,单株核桃坚果产量2.5 kg.采用这种山区治理方式,整地建园一次性投入108 900元/hm2,前5 a总投入180 900元/hm2,前5 a总产值195 624元/hm2,5 a后可收回全部投资且有盈余,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6.
为了给鄱阳湖洲滩植被的监测、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将 RS技术 (Landsat-7ETM+ )与 GPS技术、GIS技术相结合 ,对鄱阳湖洲滩植被的分布、面积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据假彩色合成图描绘了鄱阳湖洲滩植被图 .结果表明 :(1) Landsat-7ETM+假彩色合成图显示 ,鄱阳湖洲滩植被主要分布于该湖的南部和西部 ,东部只有少量分布 ,北部几乎无分布 ;(2 )到 2 0 0 0年 4月 16日止 ,鄱阳湖洲滩植被总面积为 10 18.74km2 ,占全湖总面积的 3 3 .65 % ,其中单位面积生物量≥ 4kg/ m2 的植被面积为 44 4.5 3km2 ;(3 ) ETM+ 4的亮度值 X与单位面积生物量 Y间的回归方程为 Y=-4 897.11+ 87.68X;(4 )全湖洲滩植被总生物量为3 .81× 10 6 t,洲滩植被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 3 .73 60 kg/ m2 .  相似文献   
127.
旅游解说牌示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对旅游解说牌示的价值、规划方法与技术认识不深的现实,在旅游解说规划中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下,结合景区旅游解说资源的特性与游客特征,分析出旅游解说牌示规划与设计应包括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评估与保持等4个阶段和组建解说队伍、清查解说资源、决定解说目标、选择牌示类型、选择牌示材料、连接对象与文本、确定牌示文本、确定牌示尺度、选择印刷方式、评估解说牌示与保持解说牌示等11个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28.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宏观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虽有众多假说 ,但均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诸多生态因子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得出了许多结论、导出了不少争议。本文主要简述了生物因子 (如生产力、生物量、种间关系、土壤微生物 )和非生物因子 (干扰与空间异质性、气候、土壤因子等 )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以及在生物多样性影响机制研究中所用的 3S技术与数学方法。总之 ,我们应坚持综合作用的观念 ,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在不同的对象层次上 ,全面、深入地研究各类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才能得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全面、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9.
陕北地区节水抗旱造林实用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陕北地区干旱少雨的实际情况,作者以高效集水和科学用水为指导思想,归纳了集水整地、蓄水保墒和抗旱栽植等实用技术,期望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0.
Predicting field performance using seedling quality assess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ttsson  A. 《New Forests》1997,13(1-3):227-252
Seedling quality is defined as fitness for purpose. Attributes for assessing seedling quality are grouped in material attributes that can be rapidly assessed by any number of direct or indirect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attributes that are assessed by subjecting whole seedlings to certain environmental regimes and evaluating their growth response. Material attributes comprising morphology, bud dormancy, water relations and nutrition and performance attributes comprising frost hardiness, vigour and root growth potential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relevance for predicting fiel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relevance in assessing seedling quality are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ttributes: electrolyte leakage, enzymatic activity, water potential, water conductance, mineral nutrition, food reserves, mitotic index, gas exchange, chlorophyll cont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stress-induced volatile emission,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ethods with future potential in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of field performance are identified and discussed. The methods presented in this respect ar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frared thermography, machine vision systems, integrated approaches and ecophysiological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